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地雷达在武隆隧道岩溶、暗河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探地雷达对渝怀铁路武隆隧道溶洞、暗河区进行了探测,通过分析雷达图像圈定了集水廊道周围岩溶的发育情况,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参数的选取,应用探地雷达对醴潭高速公路岩溶区进行无损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下岩体结构探地雷达探测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探测中探地雷达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并记录回波,地下地质结构信息以探地雷达记录的回波图像数据表示。由于环境的复杂性、雷达回波记录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量衰减,使得有用的小目标弱回波信号被杂波、噪声等干扰与掩埋,探地雷达记录信号中地下小目标结构特征难于识别,地质解译困难。研究信号子空间多信号分类的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处理探地雷达图像剖面数据,并以模拟实验和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场地实验中采集的数据为例,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好的效果,实验证明本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在公路路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公路路基结构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分析判断路基工程质量,是一种快速、可靠的地球物理方法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在某调整公路工程建设中开展的试验研究,探讨探地雷达测量参数和路基结构类型及缺陷的雷达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探地雷达采用了先进的连续透视扫描无损探伤技术,能够快速而又非常简便地对隧道衬砌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不同的衬砌缺陷对电磁波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表现在探地雷达图像上具有不同的图像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测线布置和参数设置,系统研究了衬砌不同缺陷类型的雷达图像特征,据此提高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探地雷达图像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宜万铁路某标段岩溶隧道群地质的特殊性,介绍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红外线探水、地质雷达和超前探孔等综合探测手段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岩溶富水地区,探测溶洞的存在和水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工期等,更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重庆南山隧道岩溶富水区的应用为例,分析了TGP206预报系统、探地雷达及超前地质钻孔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预报工作,总结了各个预报手段的特点.最后,将预报结果和实际开挖揭露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综合探测技术在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前方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探地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调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探测等众多领域。本文将在地下管线探测实例的基础上探讨探地雷达探测管线的机理,并总结相关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如今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检测中广泛应用,但是检测时,往往受到混凝土、钢筋等不同介质的影响,致使地下管线难以辨别。为此对不同介质(填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情形下的地下管线应用探地雷达进行室内和现场检测试验,详细介绍了模型制作、参数设置、测线布置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低频天线穿透能力强,探深大;管线的雷达图像双曲线翼缘宽度和高度随采样频率、探测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钢筋混凝土介质对雷达探测深度的影响范围一般随天线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低频天线对混凝土介质的检测效果较好。运用探地雷达可以检测出填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介质中的管线缺陷。  相似文献   

10.
依赖于钻探技术的传统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方法,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以地质雷达方法为代表的物探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勘察手段,是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勘察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从地质雷达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SIR-3000型地质雷达探测张桑高速公路白龙庵隧道中岩溶发育情况,成功地找出岩溶的位置及分布特点,为隧道岩溶的处治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高速铁路(高铁)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内部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避免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发展成路基病害,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高铁无砟轨道结构进行了二维正演模拟分析.基于有限差分法,在时间域上推导了探地雷达二维正演模拟方程.针对易形成高铁无砟轨道病害缺陷的多种复杂工况,建立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地电模型,分别对CA砂浆层不同填充程度、CA砂浆层硬化过程进行了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分析了探地雷达二维正演模拟图像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二维正演模拟可以清楚地分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内不同介质层的分界面,以及钢筋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12.
以某公路隧道工程进口段为例,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对预报方案的模糊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再对预防方案的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优选预报方案为"TRT+地质雷达+超前钻孔"。通过现场实践,模糊优选后的施工地质预报方法基本揭露了隧道前方存在的破碎围岩位置与岩溶不良地质体,基于预报结论实施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涌水、突泥等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效信号在相邻道之间在波形和能量上有相关性这一特点,作者改进了常规KL变换只能提取水平相关信号的不足,使用小波域上的KL变换对探地雷达剖面进行滤波,不仅使倾斜轴和弯曲轴的到了加强,而且在低信噪比时,有效地区分出有效信号和干扰信号,提高了雷达剖面的分辨率.本文运用铁路沪宁线路基检测的数据,使用该方法滤波,其处理后的剖面更能有效地反映出路基病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结合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探地雷达三种常用高频天线的分辨率问题,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探地雷达的分辨率只与天线的中心频率有关,与探测目标的类型无关,对于1.2GHz、900MHz和500MHz天线,其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依次为4cm、5cm和11cm。  相似文献   

15.
围岩松动圈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围岩松动特征,选择探地雷达技术用于检测隧道围岩松动范围,提出了雷达检测围岩松动深度的识别方法。利用成熟可靠的超声波检测技术针对性地对比测试,验证了探地雷达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正在施工的大连地铁2号线(松江路站~东纬路站)暗挖区间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爆破法穿越富水岩溶区、溶洞发育区域时的施工工序流程和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利用地质补勘钻孔、超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探测、洞内超前探孔等技术手段详细探明溶洞发育位置、形态,通过洞内与地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消除或减小溶洞对暗挖施工的影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与施工工序流程的成功应用,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岩溶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岩溶地质预报.通过对岩溶发育的宏观与微观规律分析,提出了岩溶元的概念,并用于描述岩溶发育的分形生长过程.计算了岩溶元的分形生长维数和岩溶发育的分形评价指数,据此对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判别.将岩溶发育程度分为5级,以2座隧道为例进行了分析,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应用分形理论进行岩溶地质预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下岩溶液发育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从而为岩溶区地下工程的规划与施工提供指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体系,其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对下岩溶发育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首先,选取了6个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作为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指标,并对地下岩溶的不同发育程度等级进行定义;其次,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与贝叶斯网络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了各个因素对于岩溶发育影响的权重,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各状态的统一评分标准;最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各个岩溶发育程度等级所对应的定量评价值的范围.为了检验该评价系统的实用性,该系统被应用于某岩溶区的铁路隧道工程当中.通过地预测评价结果与实际记录结果的对比分析可得:占隧道总长度97.1%的区域的地下岩溶发育程度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岩溶发育状况相一致,只有2.9%的区域的评价结果产生了误差;在评价结果产生误差的这一区域,岩溶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值为0.69,岩溶发育程度被评价为"发育",十分接近实际发育状况"强烈发育"所属的定量值范围0.70~1.00,验证了该地下岩溶发育程度评价系统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中的一段岩溶地基采用注浆加固处理方法,为了对注浆加固后地基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参考以往的检测与评定方法,通过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采用了注水试验、取芯验证及物探检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联合检测方法,全面反映地基加固质量各个指标,对该段岩溶注浆地基进行检测与质量评定.该综合检测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单一检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客观、全面地对岩溶注浆效果和注浆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探地雷达技术在路面厚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用探地雷达进行无破损检测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向传统的采用钻孔取芯法评估公路面层厚度的方法提出了挑战.钻孔取芯法由于芯样数量少,评价结果随机性大,故而可信度低,而采用地质雷达无损连续检测公路面层厚度,将成为路面厚度检测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