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厦门铁路通道发展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铁路网布局的特点,提出了修建西安-厦门铁路通道的设想。介绍了线路的基本走向,以及西安-厦门铁路通道的概况。指出西安-厦门铁路通道的修建完善了我国铁路网的布局,该通道既是政治线、国防线,又是山区扶贫线,西厦铁路的修建,成为内陆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纽带,促进沿途工农业的发展,山区脱贫致富,为沿途大中城市发展工业提供了条件,带动了沿途旅游业的发展。建议西安-厦门铁路通道分三步完成,第一  相似文献   

2.
蒙内铁路是我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的国际干线铁路,完全采用中国铁路标准进行设计。蒙内铁路跨越肯尼亚境内多个保护区,如何进行跨越保护区以及动物通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以蒙内铁路动物通道设计为例,通过归纳总结动物通道实际设计要点,对我国动物通道设计标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为相关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提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铁路网布局的特点,提出修建西昌-肇庆铁路通道的设想.介绍了西昌-肇庆铁路通道的基本走向及该通道在我国铁路网中的作用,并建议西昌-肇庆铁路通道分三步建成,第一步修建柳州-肇庆干线,第二修建西昌-六盘水干线;第三步修建安顺-河池干线.西昌-肇庆铁路的修建,将使路网结构趋向合理,成为连接成昆线、贵昆线、黔桂线、川黔线、焦柳线、湘桂线、京广线、广茂线和在建的内昆线、洛湛线等铁路干线的重要东西通道,打通了西南通往珠江三角洲的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西部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区域特点,在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了桥梁下方通道、隧道上方通道和缓坡平交通道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33处。采用自动录像观测、定点观测和动态观测3种方法,以藏羚为主要观测对象,兼顾其他物种,以可可西里通道为主要观测地点进行观测。分析2004年至2007年的观测数据可知:可可西里通道使用率最高;藏羚利用通道进行迁徙的数量逐年增多,上迁时全部使用通道,回迁时通道的使用效率提升明显,2007年达到100%;藏羚在穿越铁路前徘徊和停留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铁路正式运营未引起通道使用率下降。说明:可可西里通道使用率高,藏羚等野生动物已逐步适应利用通道进行迁徙,铁路建设和运营未对沿线野生动物种群交流和繁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方以大量数据分析了既有通道的状况和过境客货运的发展趋势,结合香港西部铁路的修建,提出了修建深港二通道的迫切性,并对二通道的走向及实施步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中国铁路》2006,(8):76-77
修建德克萨斯铁路通道的计划从达拉斯、德克萨斯通往墨西哥修建一条新铁路线路的计划已经提出。该铁路将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跨德克萨斯通道(TTC)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平行于能力已经饱和的35号州际高速公路,而且该通道能够同时提供公路、铁路和管道等基础设施。两家建筑公司—美国的Zachry公司及其西班牙合伙人Cintra公司已提交了该铁路的修建计划。该项目最终可能涉及六条高速货运线路和铁路通勤业务。德克萨斯运输委员会正考虑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实施该项目并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铁路与公路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民 《中国铁路》2009,(10):32-34
针对修建铁路客运专线是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论述当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国外铁路建设项目的做法,分析修建铁路客运专线时铁路与公路的协调问题,提出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平行铺设时线路间距、曲线半径、坡度、隧道和桥下通道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可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和设计借鉴。建议在进行技术和经济调研时,分析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与其他要素间的系统关系,对交通运输体系协调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董焰  李宏 《中国铁路》2006,(4):29-34
规划中的中巴铁路位于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交汇的战略要地。修建中巴铁路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成为我国重要、安全可靠的原料进口通道和产品出口通道;同时,加快我国边境城市喀什的工业及商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使喀什成为中亚经济圈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修建中巴铁路有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销售的渠道,以全球战略的视角谋划国内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响应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关于修建泛亚铁路网的建设,我国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修建“西南进出境铁路”、“开辟我国至东南亚国际新通道”的规划。本文分析了泛亚铁路网径路和泛亚铁路在云南境内径路的方案,对构建云南铁路网,形成泛亚铁路网核心节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修建贵福铁路,加快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贵福铁路修建的意义、其主要通道方案研究和贯通方案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是陇海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建对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快速、安全、舒适、便捷是旅客运输的需求,铁路客运专线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是满足旅客快捷需求的基本要素。结合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勘察设计工程实践,从通道客流特点入手,以时间目标值选择为基础,分线下工程和线上工程两个方面,从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和工程投资经济性、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的运营效果和适应性,以及沿线居民对高速铁路经济承受能力及对社会经济影响和路网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选择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同时,也可对新建铁路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论证与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内容及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青岛港董家口港作为青岛港重点发展的新港区,疏港大宗物资上亿吨,青连铁路是董家口港疏港铁路通道,其运输能力不足导致董家口港难以完既定的"公转铁"目标任务。为满足疏港货物运输需求,对青岛港现状货物吞吐量、各港区发展规划和定位、青连铁路及后方通路客货运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既有铁路(青连)难以适应港口货物增长,青连铁路技术标准较低,地方发展建设高标准铁路需求强烈。故提出沿青连通道扩能方案和不沿青连通道直接修建货线方案,经比选,最终推荐初期利用青连铁路满足"公转铁"运输,远期沿青连通道建设客运专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既有西北铁路与西南铁路之间的通路十分不畅,严重限制了动力的提高。文章从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资源各具优势和经济上相互依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建设新通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两条新通道的具体走向和修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国欣 《铁道勘察》2013,39(2):80-83
鄂尔多斯新街矿区矿井分布于包西铁路两侧,新街站作为包西铁路通道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境内最南端的中间站,现有车站规模已成为新街矿区矿井在站接轨修建专用线的主要瓶颈。通过对新街站现状的分析及周边矿井的产量预测,按照"统筹兼顾、系统思考、整体规划"的原则,对新街站辐射范围内需修建铁路专用线的矿井作统一考虑,形成新街地区煤炭集疏运系统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粤海铁路通道的概况以及建设的背景,阐述了粤海铁路通道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建设跨海铁路对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粤海铁路通道建设中,湛海铁路和海南西环铁路都是常规铁路,没有技术难题,主要技术问题集中在跨海轮渡上,本文介绍了跨海轮渡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海轮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我国煤炭分布、生产与消费和铁路煤炭运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存在外运通道能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前后方疏运系统不配套等问题,以及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对铁路的影响,提出铁路煤炭运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设粤海铁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与岛外的交通运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设粤海铁路通道是海南对外运输的关键.论述了铁路通道建成后,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析了通道建成后对客货运输的影响以及铁路运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由交换,创建生态友好型铁路工程,总结国内外动物通道的研究成果,结合肯尼亚蒙内铁路穿越察沃(Tsavo)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阻隔效应,明确了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运营期间对动物通道进行监测和评估、设置通道辅助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南路网骨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西南既有铁路网概况的基础上,提出西南铁路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建成西南铁路网骨架提出初步设想,主要着重阐述三个方面(1)建成兰州-昆明大通道,加强西北与西南的联系;(2)修建泛亚铁路,打通国际通道;(3)修建进藏铁路,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天碱厂站、临港车场站组成的临港铁路南线已修建完毕,为蓝星化工、北方石油等公司服务的临港铁路北线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春节过后,临港铁路专用线北线将全面开工建设。临港铁路北线位于天津临港工业区北部临港辽河路和码头之间,铁路线将铺轨40.8km。临港铁路北线主要为蓝星天津化工新材料基地、蓝禾石油公司,以及临港散杂货码头等企业提供铁路后方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