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乳化沥青具有减少污染、改善工作条件、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有的传统透层乳化沥青对路面的使用寿命性能不尽理想,因此对其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渗透乳化沥青试验检测方法。而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层间结合质量一直是整个路面结构的薄弱点。通过对高渗透乳化沥青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出适合现场施工的技术指标,为今后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指引。高渗透性乳化沥青能弥补这种缺陷,通过检测了一组乳化沥青透层油的渗透性能,就检测方法本身,进行了方法归纳,对影响乳化沥青渗透性的各项指标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供读者参考。作为一种新型的试验方法,不可避免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相似文献   

2.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级配碎石基层的级配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比5种试验路方案来确定级配碎石基层与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之间的黏结层,即: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R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R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煤油稀释沥青透层+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油的使用效果,最终推荐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油的黏结层方案,并得出了一些关于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关键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以煤焦油渣制备的改性低温煤沥青为基础,以煤油为稀释剂,探讨了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并制备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进而利用渗透试验、层间拉拔试验等方法,考察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和层间结合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氯丁橡胶(CR)的掺量或煤油的比例,可以提高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在氯丁橡胶(CR)掺量0.5%、煤油与沥青的比例为2∶10、洒布量为1L/m~2时,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深度可达8mm,与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渗透性能相当。与液体石油沥青相比,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在层间结合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于半刚性基层上的透层油层间黏结效果不理想、固结防水作用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高效、环保的乳化沥青透层油材料。根据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和渗透效果的因素,通过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对乳化沥青颗粒粒径大小与分布均匀性进行观测,结合室内渗透试验,逐一筛选了乳化剂、稳定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种类和最佳掺量,确定了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材料组成。根据室内渗透试验效果,确定了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洒布量为1.5L/m2,最佳洒布时机为基层试件成型后养护1d左右,洒布时的环境温度必须在10℃以上。采用室内渗透试验、层间剪切与拉拔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透层油材料在不同洒布量下的渗透效果和层间结合效果,结果表明:环保型乳化沥青透层油均优于其他种类的透层油,其最佳洒布量仍为1.5L/m2;通过对各种透层油最佳洒布量下的冲刷试验,表明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抗冲刷性能良好,可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起到有效的固结保护作用。通过成本分析,表明环保型高性能乳化沥青透层油成本低于煤油稀释沥青和高黏结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的路面结构形式。但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结合质量一直是整个路面结构的薄弱点。高渗透性乳化沥青能弥补这种缺陷。通过试验检测了一组乳化沥青透层油的渗透性能,对影响乳化沥青渗透性的各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结合延志吴高速项目论述了HTC-08型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作用机理、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要素等。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结构中的透层是有特殊作用的重要结构层,但目前透层施工常采用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不具渗透力,难以保证透层的施工质量。高渗透力乳化沥青可渗透半刚性基层表面1~30mm。简要总结介绍高渗透力乳化沥青的性能、试验结果、技术指标以及实际施工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潘学政  吴敏慧  吴霞 《公路》2012,(9):202-206
高渗透型橡胶乳化沥青由基质沥青与废旧轮胎热解沥青混合并掺入适量的渗透性溶剂组合而成.介绍了高渗透型乳化沥青透层材料室内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试验研究成果,并对其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各项指标测定,提出了配置高渗透型乳化沥青材料的组成比例和相关指标技术要求.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和提高透层油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乳化沥青不需加热,可以在常温状态进行喷洒、贯入或拌和摊铺,铺筑各种结构路面的面层及基层,也可用作透层油、粘层油以及各种稳定基层的养护.文中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间粘结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且与透层施工的质量密切相关,为提高沥青路面水稳碎石基层上透层施工的渗透深度,结合娄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摊铺,开展了洒布不同透层油、不同级配的水稳碎石基层以及不同洒布时间的透层施工对比试验研究,得到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渗透深度不仅与煤油稀释沥青的相差无几,而且其单点渗透深度合格率高、对环境的影响小;半刚性基层的碎石级配及养护时间对透层施工中渗透深度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在级配良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及时洒布高渗透乳化沥青能显著提高透层的渗透深度。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以SBS改性乳化沥青代替普通沥青作透层、粘层,其防水、粘结、抗剪能力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沥青,能有效地减少路面损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其推广应用将为公路行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了SBS改性乳化沥青在沥青路面透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二级公路路面工程为例,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验研究和施工实践,分析探讨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的材料组成、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并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试验路段与砂石路面路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乳化沥青封层路面技术可以保证特殊情况下路面的临时通车,明显提高路面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保护基层和路基免遭破坏,避免产生扬尘造成环境污染,降低养护费用.在公路建设及维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俄罗斯的实践应用,详细论述了纤维封层技术的特点、施工设备和材料、施工工艺,证明纤维封层能够提高路面抗拉、抗剪、抗冲击等性能,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安徽省庐铜高速公路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下封层,根据室内试验进行了配合比组成没计、试验路铺筑与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增强防水性能,能提高下面层与基层的层间结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邓云纲 《交通科技》2012,(5):76-78,108
通过查阅大量国外文献,分别从交通量等级、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表处路面及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津巴布韦沥青路面的材料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并与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等类似非洲国家的道路交通量非常小,所采用的路面结构主要以低等级路面为主。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下封层力学响应及抗剪强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下封层因层间接触条件和粘结性能不良而导致薄沥青面层易出现滑动、推移等早期破坏的问题,采用BISAR 3.0程序计算分析了层间不同接触状态时的下封层剪应力分布,并选用70#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3种下封层粘结材料与不同粒径、不同撒布量的集料铺筑下封层试验段,对试验路芯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直剪试验,并应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 8.0分析了封层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而确定了封层SBS改性沥青最佳洒布量为1.7~2.0 kg.m-2、石料适宜粒径为5~10 mm、最佳覆盖率为40%~50%。结果表明:良好的层间处治能够大幅提高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防止夏季高温时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层间出现滑移而导致的结构性破坏。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桥面渗水现象严重及其对桥梁的危害,对目前我国应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乳化沥青、渗透结晶型DPS材料和渗透非结晶凝胶型SF材料等四种材料进行材料性能测试比较,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得出选用渗透非结晶凝胶型SF材料作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是一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乳化沥青的研究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变更,已逐渐成为冷拌沥青的代名词。该文介绍了乳化沥青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乳化沥青的开发目标及各标准体系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乳化沥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依托某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对现场冼刨RAP材料进行了分析。选用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室内试验确定了最佳用水量和最佳改性乳化沥青用量均为4%,进而确定了目标配合比为RAP(10~31.5)∶RAP(0~10)∶矿粉∶水泥∶外加水∶改性乳化沥青=43∶57∶2.5∶1.5∶4∶4,通过室内性能试验验证,表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技术可行,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乳化沥青生产的工艺流程,选择了由微机-PC 联合控制系统作为整个乳化沥青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方案.结合乳化沥青的生产,从原理、硬件的配置、软件的编制等方面,对微机控制系统,PC 逻辑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