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试验室制作的TLA改性沥青中不同位置的试样,进行针入度试验,确定TLA改性沥青的适宜配制和取样方法。采用TLA改性沥青灰分试验,确定TLA改性沥青最小的TLA掺量。对TLA改性沥青的针入度、灰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基于技术指标与TLA掺量的关系,推荐了中国常用基质沥青适宜的TLA掺量,以配制出满足中国规范技术要求的TLA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2.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新军  郝培文  查旭东 《公路》2007,(4):170-176
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LA改性沥青中灰分的掺入,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之间存在一个转换系数,并使得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最终合成级配比原合成级配变得略细,而且主要影响2.36 mm以下筛孔的通过率。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渗性,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材料固-液粘附表界面张力基本理论,采用沥青与矿料界面上的粘附功表征二者粘附效果,分析影响油石粘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对盘锦#90沥青,SBS,SEBS,SEAM改性沥青,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及沥青与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矿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接触角进行测试,并对粘附功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料制备温度升高,沥青的表面张力降低,油石粘附效果降低;矿料含水或者矿料表面存在浮尘污染后,沥青与矿料的接触角增大,油石粘附效果显著降低;SEBS改性沥青的表面张力最大,沥青与石灰岩矿料的接触角最小;SEBS改性沥青与石灰岩矿料在160℃条件下粘附功最大,油石粘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悬滴法沥青试件、集料试件的制备方法,采用悬滴法测试已知液体与沥青、集料的接触角,得到6种TLA掺量改性沥青、3种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沥青-集料(-水)的黏附功,评价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水敏感性,进而采用配伍比参数评定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研究表明:在无水条件下,沥青与集料界面黏附功均为正,表明沥青与集料的黏附能够自发地进行;随着TLA掺量的增大,沥青与3种集料的界面黏附功均增大;石灰岩与沥青的黏附功最大,表明其与沥青的黏附强度最大,水稳定性最好;玄武岩次之,花岗岩最小;随着TLA掺量的增大,TLA改性沥青与已知液体的接触角均降低,沥青-集料-水界面黏附功降低,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降低,TLA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配伍比增大,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增强;推荐90#基质沥青的TLA适宜掺量为20%~40%。  相似文献   

5.
TLA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新军  郝培文  查旭东 《公路》2007,(5):161-166
对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渗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LA能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而且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渗性,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依托重庆綦万高速维修试验段对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质试验,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渗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LA能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而且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渗性,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特立尼达湖沥青(简称TLA)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提出用丁苯橡胶(SBR)对其改性,期望综合两种改性剂的优点。对不同掺量的TLA与SBR复合改性沥青进行了常规试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旋转粘度)、DSR试验、BBR试验,并测试了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后的残留针入度比,研究TLA与SBR掺量对高、低温性以及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掺入SBR与TLA均能改善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感温性,对比TLA,SBR对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②TLA对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有不利影响,但掺入SBR可以抵消这种不利影响;③掺加5%~20%的TLA能改善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在此TLA掺量下,SBR也能改善沥青的抗老化性能。④综合高、低温性能和老化性能的表现,最佳掺量为20%的TLA+3%的SBR。  相似文献   

8.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检验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旭东  何中楠  陈定 《中外公路》2008,28(1):170-173
依托佛山一环城际快速干线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改性沥青路面工程,通过试验分析了TLA中灰分含量及其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影响,并结合抽提试验提出了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和级配检验结果的修正方法,从而真实合理地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检验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以70号A级石油沥青、TLA、SBS、芳烃油和稳定剂为原材料制备了TS (TLA+SBS)复合改性沥青,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T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TLA掺量、SBS掺量和芳烃油掺量对TS复合改性沥青黏度、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韧性和韧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TS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最佳掺配比例。对TS高黏度改性沥青、6%SBS改性沥青和国产高黏度改性沥青进行了技术性能对比研究,并评价了3种高黏度改性沥青OGFC-13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当TLA掺量为25%,SBS掺量为5%,芳烃油掺量为4%时,TS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最佳;与6%SBS改性沥青和国产高黏度改性沥青相比,TS高黏度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抗老化性、施工和易性和热储存稳定性; TS高黏度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远高于6%SBS改性沥青,但略低于国产高黏度改性沥青;与6%SBS改性沥青OGFC-13混合料和国产高黏度改性沥青OGFC-13混合料相比,TS高黏度改性沥青OGFC-13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排水性,但在低温抗裂性方面略微不足,可应用于我国南方湿热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特立尼达湖沥青(Trinidad Lake Asphalt,简称TLA)作为天然沥青中的一种,其性能稳定,应用广泛,但对TLA改性沥青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首先,考察不同的基质沥青、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进行了TLA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常规指标试验,然后,考察粉胶比对常规指标的影响以及掺量对粘度的影响,最后,通过DSR及BBR试验了解TLA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以此探索TLA改性沥青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常规三大指标和粘度指标已不适用于TLA改性沥青的评价,车辙因子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随TLA湖沥青掺量的增加,沥青的低温性能整体上逐渐减小,PG分级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TLA改性沥青性能。  相似文献   

11.
湖沥青主要由地沥青和灰分构成,且成分较为固定。针对湖沥青中的灰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灰分对湖沥青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及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湖沥青中灰分的存在对湖沥青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有较大影响,且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灰分不仅是填料,还是改性剂的一部分;给出了改性沥青油石比和实际油石比的换算关系,可用于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2.
湖沥青属天然沥青,将其按一定比例掺入基质沥青即为湖沥青改性沥青。为研究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掺量条件下湖沥青改性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利用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与掺加5%SBS的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沥青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相当,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结合具体工程,确定湖沥青的最佳掺量为25%。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煤直接液化残渣(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DCLR)对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以SK-90沥青为基质沥青,以石灰岩为集料,利用躺滴法分别测试不同DCLR掺量下(0%、2%、4%、6%、8%、10%,掺量表示DCLR与SK-90质量比,下文同)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阶段(原样、短期老化以及长期老化)的表面自由能,计算不同老化阶段不同DCLR掺量下沥青的黏聚功,以及无水和有水条件下不同DCLR掺量的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阶段与石灰岩之间的黏附功和剥落功,并采用黏附功、黏聚功之和与剥落功的比值作为水稳定性能评价参数来评价沥青-集料间的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CLR加入后,随着掺量的增加会提高沥青自身的重均分子量和极性基团含量,从而提高DCLR改性沥青表面自由能中的极性分量、非极性分量以及黏聚功;DCLR改性沥青-石灰岩之间的黏附功、水稳定性能等均随着DCLR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说明加入DCLR并增加其掺量会显著提高沥青与石灰岩之间的黏附性和水稳定性能,但沥青的老化对DCLR改性沥青-石灰岩之间的黏附性及水稳定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选用2种沥青及3种集料,对单个集料进行不同时长的改进水煮法试验,对松散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时长的改进ASTM D3625水煮法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试验、能谱分析试验分析集料表面构造和化学成分;通过高温接触角试验,获取拌和温度下集料与沥青的接触特性。结合质量法和图像法,分析沥青-集料的剥落率,探究在长时间高温水煮条件下的沥青-集料黏附性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石灰岩与沥青的黏附性最好,砂岩最差;采用SBS改性沥青可有效增加与集料的黏附性,降低沥青-集料黏附性的衰减;水煮时间增长,使用Si元素含量越高、接触角越大的集料,沥青-集料黏附性越差;仅通过水煮样品3分钟来评价样品的黏附性不准确,延长水煮时间并结合质量分析方法可更真实地表征黏附性变化;对长期高温多雨地区,推荐使用石灰岩和SBS改性沥青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壳牌SBS改性沥青中加入不同掺量的TLA,制备成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并通过试验对其常规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分析,包括采用64℃DSR试验对其进行车辙因子评价分析;采用DSR疲劳试验评价其疲劳寿命;采用BBR试验评价其低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LA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且随TLA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提高,低温性能稍有下降;TLA掺量为25%时,复合改性沥青不仅高温性能优异,而且也能保证较好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