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无信号畸形交叉口有别于规则交叉口的几何特性,以及因几何特性的不同而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驾驶员在畸形交叉口处观察相交道路车辆情况的过程与特点,利用多自由度驾驶仿真平台,对驾驶员在畸形交叉口的驾驶操作及视认特性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提出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畸形交叉口安全视距计算方法,从而得到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畸形交叉口视距的计算,并对畸形交叉口平面设计进行建议改善,以满足安全通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运行速度研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运行视距的概念和模型.以运行视距值来检验道路的安全状况,可为将来道路的几何设计、安保设计以及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运行速度研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运行视距的概念和模型,以运行视距值来检验道路的安全状况,可为将来道路的几何设计、安保设计以及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安全行车角度分析了影响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的5个因素,设计了超车汽车、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三者在双车道公路的行车示意图,建立了计算超车汽车从开始超车到完成超车所需超车视距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汽车制动距离、同车道车头间距等计算参数,运用数学解析方法,提出了超车视距的具体计算公式.选择不同设计速度和行车速度,计算了小汽车和货...  相似文献   

5.
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线形复杂多变,山体及路侧植被遮挡视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驾驶操作的难度和强度.导致驾驶操作频繁、精神紧张.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驾驶操作极易产生驾驶疲劳,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的驾驶疲劳特性,可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预防交通事故,保证人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山区双车道公路视距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区双车道公路的交通流特点和交通安全特性出发,结合公路线形,分析了山区双车道公路视距不足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性,探讨了视距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从保障行车安全角度总结了行车视距设置与核查要点。  相似文献   

7.
8.
首先,对能见度与视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驾驶舱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研究平直路段上不同能见度下车辆的运行速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数据,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在视距受限时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结论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研究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车辆在驶入互通式立交出口时发生追尾、侧向刮擦等事故,通过解析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对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流出角取值范围的影响机理,建立减速车道流出角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CarSi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车辆驶入立交出口的过程,从车辆抗滑移、抗倾覆等角度出发分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验证流出角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山区互通立交由于视距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多,从车辆运行速度的角度出发,考虑主线和匝道纵坡情况,推导出运行速度下对应各纵坡度的视距值,同理推导出运行速度下对应各纵坡度的货车停车视距值,适用于货车和大客车比例较大的山区互通立交。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驾驶舒适性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和环境动态系统失调的结果.传统的公路路线设计理论一般是以汽车行驶动力学为依据,总体上没有考虑人的差异性.通过分析驾驶员心率变化的规律和道路平面线形与驾驶员心理、生理适应性的相关性,简要探讨了山区双车道公路平曲线有关设计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与超车持续时间的关系。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利用无人机采集超车行为视频数据,提取参与超车行为的机动车轨迹,构建超车行为变量指标体系,分析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特性;建立基于生存分析的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持续时间模型,确定影响超车持续的关键协变量,并分析关键协变量与超车持续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山区双车道公路平均超车持续时间为10.3 s,平均超车距离为201.3 m,由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较高的行驶速度及复杂的交通流条件共同作用所致;Log-logistic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对超车持续时间拟合效果最好,AIC和BIC分别为272.989和265.650,危险函数拐点约为13 s,说明超车行为在13 s前结束的可能性最大;影响超车持续时间的关键变量分别为超车距离和超车车辆与被超车车辆的初始速度差、最大横向距离、是否有对向车、被超车车辆长度和超车车辆类型,影响程度较大的协变量为超车车辆类型和是否有对向车,当超车车辆为货车时,超车持续时间增加了22.9%,当有对向车时,超车持续时间降低了17.8%。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广西境内某山区双车道公路2003~200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对其事故形态、事故原因、涉及事故的车型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发现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形态较为多发、严重性较高的正面相撞事故、刮撞行人事故以及对安全状况影响较大的大型货车事故,分别探讨相应的安全改善对策。有利于提高我国同种类型公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广西境内某山区双车道公路2003~200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对其事故形态、事故原因、涉及事故的车型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发现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形态较为多发、严重性较高的正面相撞事故、刮撞行人事故以及对安全状况影响较大的大型货车事故,分别探讨相应的安全改善对策,有利于提高我国同种类型公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ARENA模拟双向两车道路段上不同的超车视距长度下的超车行为,并建立风险指标。风险指标主要根据超车动作结束时,超越车与对向车辆间的最短时间距离确定。一共确定了六个风险等级,用于评价不同设计时速下的各种PSD长度的风险。利用此方法可以很直接的评价超车视距设计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测速度的山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关于运行速度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以北京黄关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运行速度并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的特点,回归以路线平、纵面的主要参数为变量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以实测运行速度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合理、实用,可为开展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驾驶员佩戴眼动仪在模拟舱中进行动态标志视认仿真实验,获得不同车速下驾驶员视认交通标志时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采用动态聚类方法将驾驶员的视野平面划分成3个区域,并统计分析各区域的眼动参数规律: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与车速及信息量的变化呈现高度的相关性,随着车速的提高以及信息量的增多,落在标志区域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占总数...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发生的碰撞,本文基于无人机视频,提取货车与交互车辆的高精度轨迹数据,选取适用于不同运行轨迹的交通冲突指标,结合极值理论,构建双变量冲突极值(BTCEV)模型,将后侵入时间(PET)与碰撞时间(TTC)纳入统一框架,实现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的碰撞预测,并以云南省货车事故高发的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验证BTCEV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表明:PET为0.382 s、TTC为4.471 s是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严重冲突的阈值;BTCEV 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年事故发生率为 5.84%,预测准确性高达98.92%,较PET模型以及TTC模型分别提高了167.33%和10.80%;且相比于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所估计的置信区间更窄,预测精度更高。研究结果将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碰撞预测方法从单变量扩展到双变量,在山区货车交通安全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安全的双车道公路线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交通的安全畅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围绕交通安全这一理念,研究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以及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从而在道路线形设计中把握交通安全,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视距是评价汽车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从医学和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以行车实验为依据,对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规律与山区公路平曲线通视距离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人机工程学实验研究表明,山区公路平曲线通视距离,应比现行理论计算通视距离增加5-10 m的安全距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山区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