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地基承载力、保护既有边坡的稳定性,常需要对现有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旋喷桩加固边坡附近土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方案比选的基础上优选方案,采取旋喷桩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形成复合地基,然后在复合地基上施工上部连续箱梁的现浇支架。通过计算和现场组织施工,原有土体的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基础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对边坡的扰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于沙溪互通立交1号桥地基承载力不够等原因,施工过程中两桥台产生了超出设计允许范围的沉降,经采取旋喷桩和挤密注浆复合地基加固,使该桥桥台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介绍桥台加固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在太旧公路1座6M空心板粘桥地基处治中首次采用了旋喷高压注浆法对软弱地基加固的新技术。本文总结论述了旋喷柱的成桩固结处理、施工工艺、检测手段及质量效果;分析探讨了旋喷桩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其在公路工程中推广应用的范围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唐曹高速公路桥头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处理的施工实践,介绍旋喷桩应用于高速公路桥头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对西部的大力开发,西部黄土地区大跨隧道逐渐增多,在黄土地区开挖隧道必须对具有特殊土质的黄土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所建工程的稳固。本文以典型的黄土地区隧道为依托,该隧道工程很好的应用了高压旋喷桩处理黄土地基,相对其他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更为有效合理,本文通过对该隧道的黄土地基的高压旋喷桩的加固处理方法概述与探讨,说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黄土隧道地基处理的应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高压旋喷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地基处理后的黄土隧道通车运营的良好情况,说明了高压旋喷桩加固黄土隧道地基的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压旋喷法是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混合搅拌来处理软基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文中结合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体工程,简要介绍了单管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叙述了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陈刚 《路基工程》2022,(1):130-133
深圳机场不停航施工区地基处理,采用管桩复合地基为主的方案,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压桩力、管桩桩长等指标来控制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很好地解决了不停航施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东省怀集至三水公路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四搅四喷"施工方法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中与常规"两搅一喷"施工方法的软基处理效果的对比,通过轻型静力触探、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贯入、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等试验,阐明施工方法、土质等对水泥搅拌桩施工成桩质量的影响。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根据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对本工程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总结。  相似文献   

9.
灌注桩、旋喷桩后注浆加固技术是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一种施工技术。以瑞金二路(复兴中路—肇嘉浜路)排水管道完善工程为背景,对灌注桩、旋喷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加固效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是复合地基综合设计的一项应用技术,对需要较高承载力及要求较小沉降的涵洞及桥台接坡、行车道路软土地基采用较密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对不需要较高的承载力而要求较大的沉降可以采用较疏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此法可以使构造物满足沉降要求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对有充填的溶洞处理效果也不错,供公路涵洞、桥台接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文内通过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地预测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但还需更多的工程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压旋喷桩在邵怀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文中结合邵怀高速公路软基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与计算、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软土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9,39(Z1):377-384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西南地区某新建铁路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桥梁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对旋喷桩复合地基路基和锚固桩+旋喷桩复合地基路基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形成了较好的竖向加固体,增强了被加固土体的力学特性,减小了新建铁路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在软土地区两侧设置锚固桩的方式,约束了地基土的侧向变形,对限制工后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依托黄土地区某新建铁路填方路基与黄土峁间需设置变电所的基础工程,结合场地空间狭窄条件和黄土湿陷性特征,采用排桩挡墙收坡及旋喷桩加固墙前地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并通过桩顶位移和地基承载力测试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经历快速增长和保持稳定两个阶段,且墙前土开挖越深,桩顶水平位移越大;3个测点的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分别为19.7、20.8、20.2 mm,均小于控制值;墙前地基采用旋喷桩加固,呈正方形布置,直径0.6 m,间距1.2 m,桩深10.0 m,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桩基后压浆工艺是成桩时在桩身桩端预置压浆管路和压浆装置,待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压浆管路,采用高压注浆泵压注的浆液对桩端沉渣及桩侧泥皮进行固化,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达到提高桩身质量的目的。目前,通过后压浆工艺提高桥梁桩基承载力在高速铁路领域尚鲜有应用。京沈高铁顺义特大桥#189,#190墩地处岩溶地区,原设计桩长需穿越大量溶洞区域,施工难度剧增,投资成本巨大,现通过桩基后压浆工艺,缩短桩长,提高了基桩承载力。现场静载试验证明:后压浆能够显著提高基桩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既能在京沈高铁沿线岩溶地区进行应用,又使桩基避开溶洞区域,降低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7.
依托杭绍台高铁飞凤山隧道工程出口外场地硅藻土地段,进行高压旋喷桩和钢管桩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成桩完整性、均匀性、极限承载力及经济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旋喷桩成桩在硅藻土地层中离散度较大,成桩效果并不理想,取芯抗压强度按埋深分布差异较大,存在强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降低,而钢管桩试桩中仅极少数存在轻微缺陷,...  相似文献   

18.
水平旋喷桩在风积沙隧道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路基工程》2012,(1):122-125
以榆神高速公路神木一号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施工中解决开挖时漏沙以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采用水平旋喷桩对风积沙层进行预加固的施工技术,包括加固机理、注浆参数、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试验和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水平旋喷桩能保持风积沙层在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漏沙,保证了隧道安全快速地施工,并指出水平旋喷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万宗江 《路基工程》2020,(3):156-159
依托成都世纪城路东延线府河桥#2索塔承台深基坑工程,研究不均匀复杂地质条件下承台顶面低于施工水位的深基坑支护及止水结构。经过比选,主塔承台深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高压旋喷桩支护结构方案。通过 CFG 桩机改装,钻头改换成潜孔锤成孔,将常规旋喷桩先引孔后成桩工序,改变为成孔后直接喷浆成桩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