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得到岩石相似材料骨料密实级配的定量评价指标,基于二维颗粒填充理论、颗粒级配曲线及混凝土密实级配研究成果,提出判断相似材料骨料密实级配情况的量化指标,并通过配制4种不同骨料级配的灰岩相似材料,开展不同砂胶比条件下的物理力学试验佐证该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以细骨比大于界限细骨比、不均匀系数Cu>5与曲率系数Cc=1~3判断骨料达到密实级配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针对灰岩相似材料,骨料级配对相似材料力学性质和变形性质的影响规律不会因胶凝材料的含量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浦南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为例,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特别是ATB 25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以保证柔性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剂量为4%、5%时,再生骨料掺量为30—100%时,配制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及收缩性能试验,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有关因素和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既能满足基层路用性能,又能降低造价,使再生骨料用量最大化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混合料的强度要求低,对天然骨料的需求量大,将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作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应用于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是废弃混凝土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将路面改造获得的大量废弃混凝土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材料,在优化集料级配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再生骨料掺量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优化混合料配合比,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的优化配制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技术向实用化、推广应用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特点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选择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和料等原材料,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对比试验,确定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参数和配合比。在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第二松花江特大桥的承台施工中,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工艺流程,实拌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为该桥下一步32m双线简支箱梁、桥面附属结构等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设计,探讨了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粉煤灰单掺、粉煤灰与矿渣双掺时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劈拉强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实施效果,按照破损类型对铁路沥青混凝土的病害进行分类,结合病害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铁路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准备、拌和与运输、摊铺与压实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利用渗水系数评价了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结构的防水效果,并指出研发适用于构筑物周围边角压实的专用设备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京沪高铁二标段环境侵蚀条件,综合考虑不同结构部位所需的耐久性指标,应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优质粉煤灰、矿粉等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耐久性指标对不同侵蚀条件下混凝土性能进行技术评估。在施工过程中,跟踪原材料的变化,根据不同性质的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时调整高效减水剂,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客运专线施工中的要求很高,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在于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控制。客运专线隧道衬砌的耐久性混凝土生产与施工中,尤其要重视其施工全过程的控制,确保各项耐久性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三标段的混凝土施工特点,就与之相适应的耐久性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进行系统讨论。  相似文献   

9.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西安北站房工程,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通过对原材料的优选和对配合比的优化,采用优质高效外加剂和矿物掺合科,降低了用水量,减少了水泥用量,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抗裂和抗冻性能,并采取了限制原材料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等措施来预防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从而确保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以磨细矿渣(SL)和粉煤灰(FA)为原料、钠水玻璃为碱激发剂,石灰石碎石为粗骨料,制备碱激发矿渣粉煤灰透水混凝土(AASFPC)。研究浆体层厚度与液固比对AASFPC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及透水系数的影响,并对比AASFPC与普通透水水泥混凝土(OPC)的力学、透水及耐酸雨侵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比为0.45,包裹骨料的浆体层厚度为0.40~0.50 mm时,随浆体层厚度增加,AASFPC的抗压强度增大,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减小;当包裹骨料的浆体层厚度为0.50 mm,液固比在0.45~0.55时,随液固比增加,AASFPC的抗压强度减小,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稍有增大;包裹骨料的浆体层厚度对AASFPC性能的影响力要显著于液固比,可将其作为AASFPC配合比设计重要指标参数;浆体层厚度相同时,AASFPC的力学性能和耐酸雨性能均优于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透水混凝土(OPC),透水性能略低于OPC但仍满足规范要求,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绿色透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根据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对衬砌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选定以及施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和现场跟踪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满足某工程中采用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要求,通过掺入水泥含量5%的抑制剂,来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掺入70 kg/m3的粉煤灰,增强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粉煤灰的掺入对碱骨料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出了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用量,分析了该配合比的特点和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该项研究对类似工程情况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小跨径钢桥逐渐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凝土高温摊铺会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需建立沥青混凝土高温摊铺时的温度荷载计算公式对不同类型桥梁进行分析。采用ANSYS建立钢箱梁节段瞬态热传导模型,分析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双箱单室钢箱梁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仿真结果建立了温度荷载计算公式,并利用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与梁单元模型讨论温度荷载公式在梁单元模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度荷载计算公式计算支座纵向位移时误差较小,计算支座竖弯转角时误差较大,计算支座竖向反力及梁体竖向位移时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4.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是无砟轨道的结构层材料,可为轨道提供一定的刚度和弹性.结合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填充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工艺性试验以及现场施工的调查,分析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当对砂浆质量的影响,阐述了施工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调整范围,提出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配合比及其原材料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原材料选择与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技术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使之达到客运专线验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果:提出了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的控制要点,以及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质量检验控制等施工过程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郑徐客运专线、商合杭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作要求,提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试配拌和方法。根据基准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得到自密实混凝土基础配合比,对外加剂、黏度改性材料和粗细骨料进行合理搭配,选定理论配合比,通过现场工艺性试验结果调整并最终确定了施工配合比。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与自密实混凝土硬化体性能的研究,确定了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工程耐久性施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隧道施工对于混凝土结构主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而较少考虑环境作用引起的材料性能恶化对混凝土耐久性带来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不仅会增加使用过程中的修理费用,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而且会过早地结束结构的使用年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以后的隧道施工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引起高度重视。研究结果: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优质的原材料,可靠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拌和、运输、浇筑、振捣等方面),以及混凝土的合理养护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也是隧道工程耐久性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千米级大跨度钢桁加劲梁悬索桥——贵州省坝陵河大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实施情况,介绍了环氧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摊铺工艺与质量控制及加速养生方法。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高质量完成了铺装施工任务,探索出一套适合低温条件下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在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桥梁结构混凝土为例,通过对实际施工中采取的对策(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选定、原材料选择、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工艺的控制过程。应用结果表明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相似文献   

20.
粗骨料颗粒粒级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工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施工,这对混凝土用原材料质量标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各种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是不同的,但粗骨料颗粒粒级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工程施工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针对这种问题,通过对粗骨料不同粒级掺配成的连续粒级进行试验分析,总结出了粗骨料的最大料级组配方法,可作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