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松 《城市交通》2012,(4):35-41
绿道建设是提升非机动交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将绿道定位为"景观体系纽带、绿色交通主干、特色旅游线路"。针对"绿色交通主干"定位,对顺义区非机动交通环境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统筹整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用地统筹、整合设施、统筹设计三个方面。在规划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线路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绿道线路规划,确定了由11条绿道线路构成的绿道系统,其中中央大街绿道、空港绿道、京密路绿道是以绿色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线路。绿道系统规划成为解决非机动交通系统连续性不足、衔接不畅、品质不佳等问题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成都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开始规划建设绿道系统。为了绿道系统的科学性、完善性、系统性,文中在分析绿道基本理论和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成都规划建设绿道的必要性,针对绿道规划建设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中,绿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结合国内外旅游公路、城市绿道设计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湘西州泸溪武溪至吉首张排旅游公路示范工程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融合和体现示范工程沿线地域特色的自然节点、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公共空间和城乡居民点等要素进行绿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绿道网建设是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深圳市是我国较早开始研究建设绿道网络的城市。通过探讨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已经形成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功能明晰的三级网络体系。分析镇江市绿道网现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镇江市绿道网系统,明确了空间布局、服务设施、建设指引和建设时序等,从而完善和发展镇江市绿道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城区绿道规划——以龙湾城区绿道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区绿道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温州市绿道体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城区绿道的等级划分、功能定位、特性、规划原则与步骤,然后以龙湾城区绿道系统规划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为了实现城区绿道与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研究了相关措施,包括:设置绿道出入口和绿化通道,以绿道为依托完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设施,以及城区绿道与城市道路、河道、桥梁等相交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北 《交通与运输》2013,29(5):10-11
人文绿道对改善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与资源,在现代城市中保留人文习俗、游憩空间等发挥了极大作用。然而怎样规划老城区的人文绿道,实现将文化、历史、交通进行有机的结合,克服目前绿道"有路无绿、不近人情"的缺陷,有必要对广州现在实施的绿道进行总结,特别对人文绿道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为提高人文绿道设计及实施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经验。一、人文绿道概念对于一般的绿道,人们普遍接受埃亨(Ahern)提出的绿道概念。参  相似文献   

7.
胡健 《广东交通》2010,(2):18-18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按照规划纲要,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引导即将广泛开展的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了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省域绿道网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多的特征,提出应优先选择条件良好的地区先行建设,而后再逐步推进.其次,针对绿道网规划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以追“绿”择“道”成“网”的整体选线方式,确保省域绿道的网络化与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雁 《城市交通》2012,(4):10-18
为科学引导即将广泛开展的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了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省域绿道网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多的特征,提出应优先选择条件良好的地区先行建设,而后再逐步推进。其次,针对绿道网规划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以追"绿"择"道"成"网"的整体选线方式,确保省域绿道的网络化与生态化;以借道、并道等绿道连接线形式和与机动车道平交或立交等技术手段保证绿道网贯通和使用安全;以无缝衔接实现绿道网与机动交通系统的平稳过渡,提高绿道网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以省际、城际和跨界互连互通技术推进绿道网向更广泛区域扩张。最后提出,应建立省域绿道网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管理维护规范化、功能开发多元化、效益评估制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珠海市制定了《珠海市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首先阐述了对绿道定义及分级的认识。然后,分析了珠海市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提出绿道网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认为《规划》应坚持"三因""、三边"、"三不""、三化"的"四三"原则及"环山滨水、通廊串联、单元式使用"的规划理念。《规划》以区域绿道为依托,根据城市组团分布、生态格局、自然人文景观分布等,形成了"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绿道网空间结构,绿道长度达1 003.02 km。《规划》还将建设任务分年度、分辖区进行分解,以确保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绿道网不仅发挥着景观功能,更承载着生态、社会、交通、经济等复合功能.以深圳市绿道网规划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复合功能发展导向下,绿道网在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整合地域资源、满足使用需求、放大增值效益等方面的规划策略.深圳市绿道网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经济社会环境特征高度契合,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并...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的缺失,使其往往成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补救措施.为此,提出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总体框架,包括功能定位分析、交通组织优化、详细交通设计、实施保障4个阶段.结合苏州、南昌、海口、北川等地开展的一系列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实践,探讨各个阶段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  相似文献   

13.
刘氚  谭洪强 《交通标准化》2010,(11):180-183
针对目前市政排水工程的现状,指出排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系统阐明排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从六个方面汇总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该项研究系统地揭示了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排水工程的改善方案、原则和方法,为下一步的实施和维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正由个体集中发展向城镇群一体化发展阶段演进,城镇群内交通联系特征也由此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交通规划编制思路应进行相应调整。以株洲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例,探讨在长株潭城镇群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视角统筹考虑株洲交通枢纽定位和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针对株洲市功能定位、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网络协调对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组合、均衡、融合三大规划策略。以长株潭城镇群作为规划切入点,详细阐述株洲交通枢纽规划思路,城际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方案,以及道路、公共交通、绿道等城市间网络对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工程设计的实现,然后以工程设计过程的理论模型-规划控制下的二阶段设计模型为理论依据,讨论了桥梁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类比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