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我国已公布了《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对于化学毒物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的具体分级,仅举例苯、氯等56种(类)常见化学毒物分级。为了加强毒物管理,做好毒物登记工作,今对肼等13种化学毒物进行了资料整理,按国标进行分级建议。分级的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主要适用于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的粉尘,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中毒的危害性粉尘。化工系统的化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期接触四乙基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我们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100名乙基汽油作业(油库)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卫生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00例接触组均系西宁地区从事卸油、发油、计量的油库工人。其中男72名,女28名。接触毒物工龄在1~24年,多数在5年以上。正常对照组50例是不接触任何毒物的部队战士,年龄在18~22岁。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和方法,均按全国四乙基铅中毒诊断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简要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3.
临汾铁路辖区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汾 1 999~ 2 0 0 3年《铁路职业危害作业卫生管理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表明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行业分布依次为机务、车辆、列车、工务、电务等一线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振动为主 ,其次为生产性毒物和粉尘。有害作业点合格率逐年上升 ,粉尘、毒物监测点合格率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物理因素(噪声振动 )合格率达 6 0 %,未达国家标准 ,为今后监测、治理重点。在新形势下 ,仍需进一步加强劳动卫生监督执法 ,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 ,强化领导干部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增加劳动条件和改善项目投资 ,提高对有害作业人员监护率和监护水平 ,对搞好新形式下的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血清免疫球蛋白在铬中毒诊断上的意义,作者对酪酐作业组工人70例及对照组工人51例进行了体检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的测定。同时进行了作业现场毒物测定。现场毒物测定结果:车间三氧化铬烟尘浓度范围为0.003~1.854mg/m~3,有44.69%的样品超过卫生标准,其中23.80%的样品超过卫生标准10倍以上。工人接毒量为13.95~43.58mg/8h,每分钟为0.03~0.09mg。体检结果表明,作业组工人的  相似文献   

5.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铁路系统机械修配、配件等厂段中的电镀工人,接触铬更为频繁。铬中毒是电镀工人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此类作业环境中氰化物、强酸、强碱等化学毒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为了解电镀作业工人职业性危害情况,笔者于1977年对成都铁路局管内电镀作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同时对电务、通讯等电源室的充电作业作了类似的卫生学调查研究,以探讨铬、氰化物及酸雾等毒物综合作用的规律,为预防电镀作业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一、对象 (一)对成都局管内电镀作业较集中的5个厂段作车间空气中铬、氰化物、硫酸、盐酸浓度测定,对42名电镀作业工人临床体检。  相似文献   

6.
联合接触毒物的作业分级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联合接触毒物的作业分级方法,主要从混合物的车间空气容许浓度标准值的计算和混合物的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推测两方面进行的,最后通过有害作业分级实例指出采用国家标准分级原则评定联合接触毒物的作业级别出现的差异,并指明其避免出现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铅是常见的工业毒物,研究铅引起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对探讨铅的毒理,保护铅作业工人及其后代的健康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一、铅对体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1.体外细胞培养 Banchinger等用浓度10~(-4)~10~(-3)M的醋酸铅处理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细胞,发现分裂指数下降以及染色体裂隙增多。Beek等也发现用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甲苯、二甲苯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大量使用甲苯、二甲苯做稀料的云母制品绝缘材料厂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六年观察。观察的内容有车间毒物测定,临床查体,血常规化验并对甲苯、二甲苯纯度进行了测定。六年来查体五次,累计467人次,其中制品车间335人次(女工占80.5%),修配车间132人次。(女工占8.3%)工人年龄18~45岁,  相似文献   

9.
在机务电机浸漆间作业过程中绝缘漆及其稀释剂毒气的挥发与扩散,将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根据重庆机务段电机浸漆间作业现场实际,设置了两套抽风管路系统对毒物进行捕捉,以及一套送风装置促进室内空气的有序流动,采用吸收与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苯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也为同类毒物治理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排除和稀释工作场所被毒物污染的空气,保护汽油清洗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自己设计了风管引导汽油作业配件清扫箱。见图1。  相似文献   

11.
苯属于高度危害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皮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侵入途径。目前 ,多以环境监测结果来评定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 ,然而 ,这只是一种生产环境的度量 ,不能很好地反映机体的内吸收水平。本调查旨在利用空气中苯浓度与作业工人呼出气和尿中苯浓度的相关关系 ,试以探讨相应的生物暴露限值 ,更有利于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制鞋工人 36名 ,男性 ,年龄 2 1~40岁 ,工龄 1~ 1 1a ,在生产中使用含苯稀料与胶。1 2 检测项目与样品采集1 2 1 环境浓度测定 :由作业工人佩带G…  相似文献   

12.
铁路危险品装卸作业对工人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铁路危险品装卸业场所空气毒物进行了测定,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表明,危险品用优质包装较之普通包装空气毒物浓度下降3-9倍,机械装卸较之手工装卸空气毒物浓度下降2倍多。危险品装卸工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A含量明显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表现为正中神经MCV、近端SCV,尺神经近端SCV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机车乘务员病伤状况 ,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 40 7名为调查组 ,年龄为 2 4~ 2 9岁 ,平均年龄(34 1± 6 0 6 )岁 ,工龄 1~ 30a ,平均工龄 (12 6± 5 5 )a ;另随机抽取该单位不倒班作业、不接触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等职业病有害因素的脑体混合型职工 187名作为空白对照组 ,2组均为男性 ,基本条件均衡 (P <0 0 5 )。对 2组人群肌肉骨骼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和感觉器官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在事故中受伤等 8个类别 3…  相似文献   

14.
多数工业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因此各国工业卫生标准(MAC或TLV)均以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来表示。然而,也有不少工业毒物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这些化合物的MAC或TLV注明有经皮肤吸收的危险。60年代初,上海市郊农药中毒原因有71.4%是由皮肤吸收而引起。国外有人调查指出,由于喷洒农药引起的皮肤污染量为呼吸道吸入量的20~1700倍。某些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浓度,即使低于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推动下,在医院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一年来我们积极深入车间、工段、班组,对工厂主要生产性毒物及粉尘进行了初步的卫生学调查。为改善作业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防治职业病手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生产性毒物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手把电焊作业,在工业、变通、基本建设等部门中广泛应用。它不仅涉及面广,在有毒有害作业工种中占的比重较大,而且生产环境易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氧化氮、一氧化碳与臭氧所污染,使工人受到粉尘与多种毒物的综合危害,因此,消除手把电焊工人的职业性毒害,有着重要意义。齐齐哈尔铁路局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立更生,不断改善电焊作业劳动条件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不少经验,研制  相似文献   

17.
有机毒物苯,有类似电离辐射的作用,直接干扰人体细胞DNA的复制,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并有导致白血病的作用。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在染色体结构上的改变,本文对83例从事油漆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旨在引起人们对油漆作业工人因长期接触混合苯而导致染色体畸变,同时应在预防措施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生产中尘毒物质的危害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尘毒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尘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进行呼吸器官的防护是安全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呼吸器的正确选择、使用妥当是防护成败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呼吸器的选用基准,分别从缺氧、毒物性状、性质及其危害性、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尘毒作业分级等方面逐一细述,以便在生产中或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准确地选用呼吸器。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预防危毒品为站污染措施,采用空气耗氧量(AOD)指标对吉林北危毒品库站污染状况进行测定,对工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站危毒品库房中AOD含量在10.2 ̄37.5mg/m^3范围,平均含量17.5mg/m^3,明显高于普货库房和清洁区AOD含量,存放或装卸液态有机毒物空气中AOD含量较一般固态有机毒物高;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站作业工人呼吸性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货站作业工人患病率。建  相似文献   

20.
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ts)是指对毒物在活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所进行的研究。它在实验毒理学和临床毒理学方面,特别是对于急性中毒的处理或作用机理的研究,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显得愈来愈重要。1)研究对毒物的反应的种间和个体间差异;2)研究毒物与其它环境化合物(诸如食品、药物、生态学因子等)的相互作用;3)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以从事毒物作用机理的探讨。将一化学物质给予一个动物时,该化合物通常就从给药部位被吸收而进入血液,继之分布于体内,最后通过代谢和排泄,从体内被消除。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可以用零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描述。但是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却可能引起该化合物本身的或者别的试验物质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发生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