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定点观测、遥感数据解译、区域地质资料收集和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手段,以中巴公路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乡公路段沿线的26条冰川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比降、岩石风化程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冰川积雪面积、距断裂带距离、流域面积、坡度、流域最大高差等9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选取主导因子,再通过灰色系统计算出其各个评价因子与主导因子的关联度,提出泥石流危险系数计算公式,构建适合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中巴公路奥布段沿线冰川型泥石流多处于中高度危险等级,主要分布在奥布段的下部。极高危险泥石流沟共有3条,占11.54%;高度危险泥石流沟共有10条,占38.46%;中度危险泥石流沟共有12条,占46.15%;轻度危险泥石流沟共有1条,占3.85%。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成果与2011—2015年间冰川型泥石流的实际灾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为中巴公路奥布段及其附近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公路的选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地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康定县炉城镇大河沟村境内,是一条高频中等规模的泥石流沟。该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沟口的居民生活以及交通状况等各方面的安全。在对日地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日地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且通过数量化的评价来确定此方法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法求出的权重,以及对泥石流的隶属函数采用五值逻辑分区,将泥石流的评价划分为5个等级,准确地反映出泥石流的危险程度,从而能更准确和客观地评价日地沟区域泥石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影响泥石流的危险性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很难精准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描述和定量分析。以安县枇杷沟为例,采用基于粗糙集-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定权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选取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道两侧坡度、弯曲系数、流域相对高差、最大日降雨量、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共10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沟泥石流为轻度危险。该方法对泥石流的监测、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8,(11)
中巴公路国内段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且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带建设和互联互通安全,当前缺少对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防治分析。文中以中巴公路奥布段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等手段,结合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控制要素分析,通过GIS与信息量模型相结合分析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研究发现,公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危险以上,中度、高度和极高度危险区3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泥石流数量达到66个,主要分布在盖孜河的深切峡谷区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灾情较为吻合,近年来频发的泥石流灾害较好验证了评价结果的精度;结合泥石流危险度和泥石流活动特点,提出不同危险度下公路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和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中巴公路选址布线和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公路的建设及行车安全。文章以西藏某通乡公路泥石流沟为例,从该泥石流沟基本特征、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计算参数等方面分析,最终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对以后类似泥石流沟的评价及设计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泥石流实地勘查资料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指标及分级标准;采用可拓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沟谷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9):353-357
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频发,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可为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开展了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调查,对11项调查项目进行分级,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卡方独立性检验提出了公路边坡水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对193处公路边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部分公路边坡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在193处公路边坡的评价结果中,不危险、低危险、中等危险、高危险和极高危险的边坡分别为34、22、38、57和42处;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和灾害点的潜在危害,建议对7处公路边坡进行工程治理,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开展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主要结合取得的地质环境资料,建立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体系,根据野外调查描述及影像资料显示,得到形成区泥石流的物源特征、植被及水文等情况,了解矿山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模型进行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泥石流是矿山开采中环境问题的典型实例,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的复兴煤矿泥石流为例,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灾害地貌过程,泥石流沟是山区公路的必经之地。基于多年对公路隧道渡槽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龙泉寺隧道渡槽工程”的设计重点和排水、渗水治理方案,并对采用隧道渡槽这种结构形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筠连隧道工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对筠连隧道进行施工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总体上隧道中危险区以上占96.2%,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在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又对初步拟定的隧道施工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价,为优化工作面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毅  刘俊龙 《路基工程》2013,(3):186-189
为防治四姑娘山景区泥石流危害,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景区群发性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景区泥石流具有典型的群发性特征,活动性强,危险性大,成灾可能性大,应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房山区杏园村南部发育的泥石流为例,根据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从泥石流的致灾历史与规模、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四个方面着手,选取泥石流发生频率、一次最大冲出量等11个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危险性分为6个等级。将突变理论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泥石流系统的内在机制,得出杏园村泥石流危险性等级为低度偏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5.
永州排砂坪隧道出口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永州排砂坪隧道出口泥石流的成因分析,介绍了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全药冲冲沟的泥石流采用坡脚回填反压,改沟、顺坝,并结合排水进行治理;对石门漯冲沟泥石流,则设置拦挡坝等措施治理,并关闭采石场。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9)
从危险性识别和危险性估计两方面进行了公路小桥涵水毁危险性评价,根据水毁危险度将公路小桥涵水毁危险性分为极严重危险、严重危险、中等危险和轻微危险4级;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分为好、一般、较差和差4级,从完善性和自身稳定性两方面选取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完成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评价;从承灾体因素和致灾体因素两方面选取了公路小桥涵水毁综合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影响因素叠加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以G210宁陕段K144+300处涵洞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公路地质层的岩石性质、地区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相关实地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对该地区公路地质所造成的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低度危险区总里程为14 km,占公路全长21. 87%;中度危险区域的总里程有34 km,占公路全长53. 13%;其中属于高度危险路段总里程数为16 km,占公路全长25. 00%,表明本工程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上偏中度。  相似文献   

18.
茂县槽木沟泥石流冲毁隧道和桥梁并威胁沿线公路、铁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槽木沟泥石流的害史灾情、测定危险区范围、划分区段并确定各区段的冲淤特征,进而完成了易发程度分析,确定泥石流的发生频率、规模与危害,明确了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及公路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少数泥石流难以避让;部分泥石流沟判别困难;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大型泥石流对公路的毁灭性破坏等。在大型公路泥石流防治思想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公路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交通事故的调查以及已有成果的研究分析,建立了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AHP(层次分析法)与FE(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了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行车安全评价模型。最后,以G108国道云南段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做了详细阐述,并查找出了影响该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行车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实践证明,该安全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行车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理对策,可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