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基坑工程降水技术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振华 《隧道建设》2006,26(4):10-12,27
降水是基坑工程施工中减小地下水危害所采取的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施工中需根据地质条件及工程实际确定合理的参数和工艺,以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危害和降水参数计算方法以及环境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书丰  朱玉权  沈晓伟 《隧道建设》2017,37(10):1246-1254
为研究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影响因素,验证在该特殊土层实施针对性综合保护应急措施的可行性,以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盾构隧道应急保护实际案例为背景,依据前期施工阶段监测资料,分析出该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侧向卸载及附加荷载。采用修正惯用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后续施工叠加影响采取相应施工控制及隧道加固等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实施处置措施前后监测数据对比及反分析得出,长江漫滩地区邻近盾构隧道深基坑在设计、施工期间应着重对基坑降水、卸载及附加荷载进行控制,当盾构隧道出现结构安全问题时,采用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可取得显著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涵洞建设下穿高架桥区域时,涵洞深基坑施工会对周边土体和临近桥梁下部结构产生影响。以福州某下穿高架桥涵洞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和修正摩尔库伦三维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对降水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监测信息反馈进行分析。分析了基坑降水及开挖过程地表沉降及邻近高架桥桩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分布规律。为探索基坑施工降水最佳模式,减少降水带来的影响,模拟过程对比了一次降水和分次降水条件下的最终地表沉降和高架桥桩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开挖过程地表沉降沿基坑开挖垂直方向呈"勺形"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邻近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远离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距离基坑较近的桩体水平位移较大。且每一次开挖后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都增加,增加的幅度随着开挖深度变小;现场监测数据略大于有限元结果,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数值模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坑降水对坑外地表沉降及桥桩变形影响显著,分次降水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类似基坑降水施工可通过分次降水方案控制沉降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为深基坑工程,在长江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武昌地区修建大跨、长距离的深基坑难度极大,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武汉深基坑施工技术,重点论连续墙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城市深基坑内降水工序是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而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降水的成败,影响到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本文就搅拌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尽地介绍。  相似文献   

6.
唐绘龙 《交通科技》2013,(6):115-118
介绍了通甫路大运河桥主墩深基坑施工技术,从围堰的设计、施工、降水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涉驳岸复杂深基坑设计施工各环节的关键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7.
常浩  于丽莉 《路基工程》2015,(1):155-158
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延伸线四号街站管井降水工程为例,介绍受潜水与承压水作用条件下"小间距、小泵量"深基坑管井降水的设计理念,阐述了目标函数法在基坑降水井群优化中的数学模型应用。以基坑总涌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从前人已建模型所欠缺考虑的模型约束条件入手,完善约束条件,使其成为基坑降水井群优化的数学模型,实施结果满足了基坑降水的施工要求。为降水设计者提供一种更加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宋兆锐  王强  徐岩  刘琳  陈超  刘波  向晖 《隧道建设》2011,(Z1):214-219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开挖会使得周围土体产生沉降。特别是当基坑邻近既有地铁区间隧道时,其开挖过程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更应得到重视。以沈阳地铁二号线邻近的恒隆广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降水开挖后地表沉降整体值并不是很大;通过不考虑流固耦合和考虑流固耦合的对比分析,得出不能忽视降水对周围土体扰动及区间隧道变形的作用;区间隧道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在施工中,要着重对与基坑距离最近的右线隧道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王坤  黄涛  邓俊 《路基工程》2010,(6):150-152
对深基坑施工前期降水影响下地下连续墙的受力进行分析,重点考量了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及渗流压力对连续墙的影响。以Saenz模型和地下水渗流模型及Darcy公式为基础,对天津地铁二号线青年路站工程条件进行分析概化,建立了地下水作用下连续墙墙体的应力-应变模型,为地下水影响下连续墙稳定性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灌河大桥GH-2标南引桥承台施工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在亚粘土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轻型真空井点降水施工,承台模板采用钢绞线拉杆进行加固,由于技术可行,操作简单,从而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工序完成后设备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值得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6)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佛山市轨道交通的超大规模车站,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和降水等关键技术,并对基坑结构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其结论为施工期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在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武昌明挖隧道的设计与旌工中,根据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借鉴武汉地区基坑工程的成功经验,深基坑设计采用了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和拉森钢板桩等支护方式及坑周悬挂式竖向隔渗与坑内深井减压降水相结合的防水方式,阐述了在周边复杂情况下,深基坑旌工的应对措旌及旌工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总结了施工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朱育宏  陈巨武  马卉  翟利华 《隧道建设》2018,38(9):1538-1545
针对富水复合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大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从风险源分析出发,根据广州地铁多年的相关施工经验,归纳富水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开挖的特点及风险,提出并介绍“开挖评估、预先封缝、缺陷修复、科学降水、均足回灌、精准测量、及时支撑、快速回筑”的32字施工步序和对策。其中“开挖评估、预先封缝、缺陷修复”强调围护结构自身的完整性及止水能力,“科学降水、均足回灌、精准测量”集中应对富水带来的风险,“及时支撑、快速回筑”确保在复合地层中有序完成高风险的施工过程。32字施工步序和对策以风险预估为基本,应对措施前置为核心,可达到有效控制富水复合地层深基坑施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大桥使用轻型井点法、成功解决浅滩粉砂土层桥墩承台深基坑降水问题为例,阐述了轻型井点降水法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为类似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朝晖 《公路》2007,(8):224-227
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江北段明挖段基坑主要为引道和盾构始发井施工做准备,由于该基坑规模大,并且紧邻长江北大堤,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该深基坑的降水是整个南京过江隧道众多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在盾构机进入始发井开始江底隧道掘进首先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查明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包括通过抽水试验、微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析工程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文中介绍了在此试验基础上提出的基坑降水方案,重点介绍了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上海地区一个深基坑工程的降低承压水的工程实践。在实践中采用了系统的深层承压水治理方法,设计了降水井布置方案,进行了群井降水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对降水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三维渗流模型模拟了地下水的降深分布。实际施工证明该降水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三维比奥固结理论和修正剑桥模型,对三维渗流固结耦合模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土深基坑降水计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以上海某一实际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对其降水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通过对该工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考虑渗流固结耦合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基坑降水引起的基坑及土体变形特征。因此,在深基坑降水及其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计算中,运用该数值模拟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深基坑施工风险,结合施工管理、场地地质条件、基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及周边情况等影响因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理论(FAHP)和集对分析方法(ISPA)构建了深基坑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进行施工风险评价,得出该深基坑施工风险等级为Ⅳ级(属于高度风险),且一级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排序为:环境风险(Ⅳ级)>降水风险(Ⅳ级)>技术风险(Ⅳ级)>设计风险(Ⅲ级)>管理风险(Ⅲ级)。各风险因子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分析目前深基坑降水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渗流的有限元模型,编制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以武汉长江隧道武昌盾构井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进行计算。通过将有无悬挂式帷幕两种工况的水头降深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定量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基坑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