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恒  谭信荣  马辉  陈寿根 《隧道建设》2017,37(12):1536-1543
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级配不良、性能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回弹率高及强度低等缺陷,以贵广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机制砂加工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在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为40%、水胶质量比为0.37的大掺量粉煤灰机制砂喷射混凝土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选择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加大粉煤灰掺入量,降低单位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3)施工现场喷射工艺成熟时,还可适当降低坍落度值,以确保混凝土的喷射效果和实体质量;4)水洗机制砂石粉含量并非越低越好,在8%~12%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玄武岩机制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湿喷施工工艺参数、技术总结,优化调整。为隧道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3.
湿喷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碎石、水、外掺料和外加剂等在拌和站预先集中拌和后,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采用湿喷机将其通过泵送至喷嘴,加入液体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再用压缩空气进行喷灌的混凝土喷射施工方法。本文以沈海复线宁连高速公路油车岭隧道工程初支喷射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了湿喷混凝土在公路隧道初支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质量检查、施工组织、安全环保和工程效益等。  相似文献   

4.
依据银川至龙邦高速公路贵州段公路隧道的施工和混凝土技术要求,采用贵州中诚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地自产机制砂、碎石,并加入山西黄腾JC-A型速凝剂配置C20喷射混凝土,通过试验总结出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现场喷射回弹量大、强度低、成本高、工作性能不佳等问题,通过在试验材料中添加流变控制剂(RC430),解决了砂率高、石屑含粉量高造成的混凝土粘稠现象,同时考虑水灰比、砂率、石屑占细集料比例和RC430含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现场实测,不断优化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以得到最佳湿喷混凝土配合比,并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湿喷混凝土。试验结果和现场应用表明:1)砂率对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砂率为70%;2)水灰比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最佳水灰比为0.47;3)石屑占细集料比例为50%及RC430含量为0.4%时,其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佳;4)金林隧道现场试验中,研制的高性能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回弹率较普通喷射混凝土降低50%,综合经济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伟  于得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74-174-176
为处置开挖隧道所产生的洞渣,解决山区公路建设天然砂供需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以池祁高速某隧道开挖的洞渣为原材制备机制砂用于混凝土中,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级配、砂粒形状特征、MB值等特性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先增大,当含量超过5.4%后逐渐减小;所列3种级配中,大于1.18 mm和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较少的JP2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贡献较大;机制砂颗粒特征与坍落度具有良好的线型相关性;机制砂MB值越大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在生产时应控制机制砂的MB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永蓝高速公路工程应用机制砂于混凝土为实例,对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应用到混凝土中的体会,指出了采用机制砂混凝土不仅可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约建造成本,又可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某公路隧道喷射混凝土进行了现场钻孔取芯和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在此基础上,对喷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概率统计规律的分析,并利用所得的规律对其结构可靠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工程施工中, 喷射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很大;C25喷射混凝土强度的概型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可靠度仅为70%;喷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虽然都超过了设计强度,但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没有达到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9.
康梦安  胡卫涛  周世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78-181,M0020,M0021
为了研究机制砂和天然砂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机制砂和天然砂分别制备了C50、C55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变形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水渗透能力均优于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后期体积变形性优于天然砂;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不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隧道开挖的花岗岩洞渣加工机制砂在混凝土预制T梁中的应用可行性,依托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项目,研究花岗岩洞渣机制砂配制C50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通过静载试验验证该机制砂混凝土预制T梁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利用隧道花岗岩洞渣生产的机制砂可以制备出具有力学性能优良且具有高抗渗和抗冻性能的C50混凝土,且该机制砂混凝土预制T梁的刚度、强度及抗裂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用机制砂和天然砂配制混凝土试验,发现由于机制砂颗粒为人工破碎的矿物颗粒集合体,相对天然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混凝土拌和时能吸附了更多的水份,使混凝土有效坍落度降低,拌和用水数量加大;在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相同,水胶比与砂率基本相当时,二者强度基本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稷良  田波  柯国炬  李北星 《公路》2011,(7):207-211
以天然砂混凝土为基准,对比研究了机制砂以及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砂率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降低,无论是机制砂还是天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逐渐增大,磨耗值逐渐降低.在同等条件下(相同水灰比、相同浆体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与耐磨性均优于天然砂混凝土.当石粉含量在10%以内时,随石粉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天然砂资源缺乏,机制砂比天然砂空隙率小,粒形和级配较差,影响拌和物的质量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的现状,在试验室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为了消除机制砂混凝土的不利因素,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并与天然砂混凝土进行比较,大量试验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优良,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可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环境并且节约成本,河砂的开采必须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机制砂生产已迫在眉睫。对机制砂的主要成分以及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在多条机制砂生产线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采用河砂以及机制砂试配了C30水下桩基混凝土与C25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得到了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两种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试验同时考虑了掺粉煤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试配的两种混凝土的性能均达到同等级河砂混凝土的性能标准,适用于水下桩基混凝土与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隧道支护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分析钢塑喷射混凝土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提出2种隧道围岩条件下采用钢塑喷射混凝土的合理锚杆间距,并对混凝土喷射层凝固后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砂石作为水泥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耐久性。伴随着天然砂资源的逐渐枯竭,机制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通过对人工机制砂与天然砂配制的泥凝土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机制砂与天然砂在水泥混凝土使用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机制砂在南渝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和分析了机制砂和天然砂的区别、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机理以及机制砂作为低强度混凝土的细集料和高强度混凝土的细集料时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机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损伤预防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越来越多的隧道在建成后不久便出现渗漏,导至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中的防水层在服务期间受力破损。针对目前工程上普遍存在的喷射混凝土表面过于粗糙,碎石用作表层喷射混凝土粗集料,防水板及其垫层厚度偏薄等问题,提出了减少防水板在服务期间损伤的预防措施。为了评价喷射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建议采用补砂法测定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纹理深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制砂在道路混凝土应用中流动性、保水性、强度及耐久性差等诸多问题,在机制砂道路混凝土中掺入天然砂和粉煤灰等掺合料,调整机制砂级配,达到对道路混凝土改性目的。研究表明:天然细砂,粉煤灰的掺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制砂级配上的缺陷,改善其工作性和耐久性,减少了干缩性,提高了耐磨,抗冻性能;混凝土强度并没有明显减少,个别甚至略微增加。当机制砂与天然细砂掺配比例为5:5~6:4,粉煤灰等量或超量取代水泥为10~20%;粉煤灰10%+细砂30%的组合时,机制砂道路混凝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