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领域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方向,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系统性把握行业推广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科学决策。文章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评价对象,从五大方面出发构建了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关键指标的量化计算分析方法,并以广东省为例,应用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发展水平基本吻合,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全省行业工作实际,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某市交通运输行业工作评价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论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循环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本文在界定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设计了四层树型层次结构的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框架,并提供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实施的政策建议。该指标体系框架以物流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为设计目标,共涵盖了多达37项指标,是对目前正在实行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体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接上期] 二、交通运输效率综合指标评价法及指标体系 1.交通运输效率综合指标评价法 (1)方法的引入 综合指标评价法指具有一定逻辑联系和一定度量功能,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较综合系统地反映和衡量某一事物本质特征的一个指标。 综合指标评价法用于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即通过一些含义比较明确、具体的指标分类,计算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的各分项指标值,然后通过各项指标所反映的与运输效率相关程度的大小,赋予不同指标以相应的权重,最后通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考虑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三级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模糊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由此计算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综合评价分值;最后以山东省高速公路管理为例,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客观化,以实车蛇行试验为例,研究汽车操稳性主观得分与客观测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性"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情况下,主观评价得分分别与平均转向盘转角无线性相关关系,与平均横摆角速度正线性相关关系,与平均车身侧倾角、平均侧向加速度负线性相关关系;平均横摆角速度对主观评价得分影响最显著,平均侧向加速次之,平均车身侧倾角最小。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和桥梁是抗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道路和桥梁的结构性能是判断震后应急通道开通和维持的难易程度以及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针对城市中心区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地震8度烈度情景下指标分级体系量化标准,并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基于指标权重结果,为验证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模糊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趋势一致性检验。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城市中心区典型通道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道路及桥梁的抗震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型油罐火灾爆炸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大型油罐火灾爆炸危害性故障树分析法以及火灾爆炸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经过系统危险性等级划分、评价指标特征值量化处理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大型油罐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并指出了大型油罐火灾爆炸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完善现有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景观评价是衡量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标准。文章使用熵权法来研究旅游公路景观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熵权模型,并针对公路景观构成要素设计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沿线生态环境类指标是旅游公路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其次是公路设计要素类指标,最后是路域文化景观类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不同的治理措施都具备不同的适用性和立足点,如何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公众参与、交通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三大角度出发,建立了含16项二级指标的交通拥堵治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交通拥堵治理有效性评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评价指标和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