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韩伟 《运输车辆》2010,(5):39-40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客车工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客车生产体系,已拥有一定的市场、技术、管理、资金的积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客车制造和消费大国,并且具备了成为全球客车制造中心的条件。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客车品牌不但在国内市场占有优势,而且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客车产业日渐繁荣,中国已经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和消费王国。为了缩短中国客车行业与  相似文献   

3.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7,(13):20-2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客车产业日渐繁荣,中国已经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和消费国。为了缩短中国客车行业与国际客车行业的差距,展现国内客车制造水平,提供国内外客车技术交流平台,于2001年3月20至22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 2007年中国客车出口继续走高,欧洲市场亮点不断 中国成为世界客车制造最大的生产基地以后,已经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从近几年的客车出口数量来看,客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客车业销售的很重要一部分。2007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表现依然出色。1~9月,客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截至9月底共出口5.83万辆,同比增长2.2倍。  相似文献   

5.
曲涛 《商用汽车》2006,(8):40-41
2004年以来,我国客车出口量不断增加,出口海外成为中国客车业正在急于开拓的又一渠道。由于中国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天然优势和近年来飞速提高的制造水平,使得中国制造的客车已经开始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多的青睐。这个变化的不期而至,让很多企业感到突然,一些企业在2年前还没有专门的出口部门,但现在,出口部门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中最受重视的部门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客车的制造中心”,这是之前很多专家做出的预测,而今天,这个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6.
苏晓刚 《商用汽车》2005,(10):42-43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世界客车联盟统计,中国的客车产销量目前占据全球总产销量的22.6%。基于成熟的制造技术,国内部分企业已具有与欧洲客车相当的产品品质,以及明显的市场规模优势、价格优势、个性化订单优势,中国客车开始向国际市场迈进。另据海关总  相似文献   

7.
过去20年,中国客车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发展,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比翼齐飞。如今客车产业链已经完全具有核心自主的设计制造技术,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8.
刘勇 《驾驶园》2013,(12):22-23
2014年,恒通客车将迎来75岁生日,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区域性客车制造企业,发展成为业界公认的“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和“燃气客车第一品牌”,从年销售额几千万元到现在的十几亿元,再到中国西部客车产销量第一、中国天然气客车销量第一、中国城市客车产销量第二的大型专业公交客车制造企业,恒通客车正以锐不可当的发展态势逐渐壮大,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中国客车节油大赛设立了中国最佳节油型客车奖,引起客车制造和发动机、变速器、轮胎等配套企业的特别关注。优选节能型产品、打造节能型客车,成为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刊在2007年第2期上介绍了节油大赛的试验大纲和评比办法。本期和下期杂志将介绍参加这次节油大赛的全部车型。燃油价格上涨,使燃料消耗占到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选择节油型客车产品投入运营,已经成为公路、旅游、公交客运企业领导者们的重要决策依据。而这些参赛产品,正是客车企业为展会、为用户精心打造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5日,代表日本客车最高制造水平与中国航空技术实力的日野RU2PSS超高床客车在沈飞日野汽车公司的新生产基地下线。春兰集团和上海锦江集团成为这款高档客车的首批用户,上海锦江集团表示将再订购20辆沈飞日野客车。欧洲客车品牌通过合资、技术引进将客车制造技术和用车  相似文献   

11.
文风  侯翔 《城市车辆》2008,(1):32-33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下线,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7年,采用解放牌汽车底盘改装的第一辆国产客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客车工业的开始。到2007年,我国客车工业已经走过了50年。50年来,我国客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大中型客车产品已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以上,轻型客车的年产量也已突破20万辆,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客车大国。本刊于2008年第1期开始,特别开辟了纪念中国客车工业50周年专题,对50年来中国的客车工业进行回顾,弘扬中国客车及客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宣传民族品牌、汽车文化,介绍新世纪、新阶段为中国客车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势企业及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市场发展和国际化战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够实现从世界客车大国向客车制造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正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其突出的环保性受到了城市的追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纯电动客车作为城市公交车。尽管受制于电池技术以及充电技术的不够完善,欧洲的一些公交公司还在犹豫观望中,但中国的发展势头却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2016年,中国客车制造企业如宇通、中通和比亚迪已经投放了约2.3万辆纯电动公交车在各大城市公交系统中进行运营,同期全球纯电动客车总投放量大约为5.5万辆,可见中国市场占到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大金龙客车品牌建立以来,先后在大中型旅游客车、公交客车、公路客车等方面成为中国客车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开创了中国客车市场品牌管理与运营的先河.金龙客车品牌支撑着金龙客车的长盛不衰,即使是在金龙客车公司管理缺位、客车市场动荡的年份,金龙客车始终保持着金龙品牌独有的魅力,在客车用户市场上有着上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杨亮 《商用汽车》2006,(8):48-49
20年前,当国内客车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时,引进海外先进客车技术,提升客车产品的制造水平是各企业获得市场的重要手段;10年前,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客车制造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以金龙、宇通为代表的国内客车企业开始迅速成长,中国的客车产品开始在市场上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竞争力;5年前,中国的客车产品开始将市场的触角伸向海外(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部分客车企业出口到中东等地区),友谊、少林等客车企业成为了这一市场开拓的先驱;3年前,金龙、宇通开始在海外市场“爆发”,先后通过了欧洲和美国的出口技术认证,中国客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开始由低价竞争转向品牌输出;2006年7月9日,青年NEOPLAN率先出口到韩国釜山,单车价位达到近200万元,创造了目前国内客车产品出口单价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5.
正2年一届的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d Kortrijk)可以说是世界客车发展趋势的风向标,随着中国客车在全世界的崛起,"中国制造"同样成为Busword Kortrijk这个世界顶级客车展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月,金旅客车作为中国客车领导品牌第3次亮相Busworld Kortrijk。金旅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客车产业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渐繁荣。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和消费国。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  相似文献   

17.
吴永强  杨亮 《商用汽车》2006,(11):54-55
客车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是一个劳动力集中且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的国家,随着WTO脚步的推进,中国的客车也开始大规模地走向世界,国外先进工作者的零部件和优秀的人才也开始进入国内客车行业,成为中国客车国际化的重要支撑。现在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客车制造大国,也将成为出口大国。早在2004年,就有美国客户开始对中国的客车行业进行考察,但在走访了许多国内客车企业之后,却因为中国客车企业的反应速度停止了脚步。2005年9月,无锡安源进行了第一次侧翻试验并获得了出口澳大利亚官方ADE认证,这也让美国的客户看到了希望;2006年10月12日,无锡安源汽车有限公司在无锡举办了安源客车出口美国交车仪式, 200辆客车的框架协议、21辆整车的前期出口,安源客车,走出了中国客车打入世界顶级发达国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侯喜华 《汽车杂志》2003,(5):102-105
我国客车工业已有40多年历史。近几年来,客车产销的增长已经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亮点,年客车产销以20%速度快速增长。经过磨炼,我国大中型客车制造业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国外企业的开发、制造能力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杨亮  于晶 《商用汽车》2007,(5):60-61
历史:见证中国客车行业的全程发展史 现在让很多客车行业的人来谈客车发展的历史,往往能提到的是近20年的内容.诚然,近20年是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间段里,中国客车行业经历了货车底盘改装客车、海外CKD产品引进、强化吸收海外先进客车产品技术和近年强调的自主研发等一系列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旅游、客运、公交客车市场的相继爆发.行至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客车制造基地,中国客车所能辐射到的市场已通向全球各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海格客车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实现销售量13345台,销售额3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9%和32.83%,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增长最快的主流客车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