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强化铁路装车源头的计量控制、保障货运安全,分析铁路专用线装车计量系统现状和不足之处,提出有效改善装车计量设备的思路,即升级改造静态称量轨道衡。介绍升级改造的具体方法,在保留静态称重功能的基础上,加入偏载检测功能,并指出升级改造方法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王宏亮  杨再喜 《铁道货运》2013,31(8):26-29,5
结合打拉亥站现状及作业情况,分析车站到发线的使用和园区内装车作业情况,提出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作业组织和站场设备改造2个角度,在合理使用到发线、组织列车均衡到达、压缩装车时间等优化作业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打拉亥站站场改造,达到提高专用线的装车效率和车站运输组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柳州官塘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紧靠官塘港码头,便于水铁多式联运物流开展,其开发建设对降低工业物流成本、提升社会物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广西柳州官塘物流港相关规划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对官塘物流港铁路专用线运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从接轨、线路走向、货运中心布置3个方面对铁路专用线方案进行研究,提出接轨方案推荐从洛埠站接轨,选用拆除中间站台增设到发线改造方案,线路走向方案推荐采用利用既有专用线通道方案,货运中心规划布置钢材深加工作业区、集装箱兼长大笨作业区、成件包装作业区、散货作业区、特货作业区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传统的铁路专用线建设模式是铁路专用线自接轨站接轨,通过区间正线引入厂区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区间正线受地形条件、厂区位置和沿线规划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投资的增加,如能根据运输性质考虑缩短区间正线长度,在接轨站旁边设装车作业站,将大大减少专用线工程投资.以乾元公司铁路专用线建设模式为例来研究铁路专用线场站模式,就如何在接轨站旁边设装车作业站,实现接轨站设备与铁路专用线共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重载铁路技术得到更多的应用,但目前关于山区重载铁路专用线设计的经验较少。文章通过对山区重载铁路专用线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设计有一定帮助。山区重载铁路专用线存在着所经区域地形起落大、地质条件复杂、采区、采空区等众多控制因素,文章论述了重载铁路专用线列车编组大、长度长,列车牵引质量大、轴重大的特点,对重载铁路技术标准和煤炭车站布置图形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山区重载铁路专用线关于轻重车限制坡度、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技术标准的选择方案,以及结合车站布置和相关需求提出了装车塔式、移动装车机快速装车系统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双霞 《铁道货运》2007,(6):24-25,33
结合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对货物装载安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目前专用线、专用铁路装车作业的现状和货物装载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办法,建立与企业的多层面沟通机制,强化专用线、专用铁路装车的交接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专用线、专用铁路作业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切实加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高列车上线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阐述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管理现状,针对在货物装车作业中存在的车站装车作业安全管控不足、车站结合部管理存在漏洞、装车作业不当引发安全隐患、车体不良发生衍生风险等安全问题,本着人防、物防、技防保安全的理念,从装车前、装车中、装车后发车前、发车后4个环节提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车站装车作业质量,减少运输安全隐患,降低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运输安全风险,为铁路车站及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     
正郑州铁路局科研所从1995年开始从事铁路编组场、到发线停车防溜器的研制开发,先后研制生产了适用于铁路编组场的DT型电动停车器,适用于铁路编组场、到发线、专用线的YFT型停车防溜器系列产品,并通过郑州铁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于2003年获得郑州铁路局科技成果贰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叁等奖。该系列产品的功能齐全,适用范围广,可满足铁路站场及专用线的各项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郑州铁路局科研所从1995年开始从事铁路编组场、到发线停车防溜器的研制开发,先后研制生产了适用于铁路编组场的DT型电动停车器,适用于铁路编组场、到发线、专用线的YFT型停车防溜器系列产品,并通过郑州铁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于2003年获得郑州铁路局科技成果贰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叁等奖。该系列产品的功能齐全,适用范围广,可满足铁路站场及专用线的各项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量增长较快,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铁路专用线的运量亦增长较大,以洛阳东站为例,辖区有13条专用线,与1980年相比,近年来完成装卸量几乎翻了一番,使洛阳东站本已紧张的能力更加紧张。 当前专用线的基本特点是:专用线多,业务量大,发展快,地点分散,取送车走行距离长,调车作业时间长,作业车停留时间长,特别是在取送车作业时跨越切割正线干扰大,安全行车危及性大等。如洛阳建华玻璃厂,车站每取送一次车都要全部占用东咽喉区,横切陇海上下行正线2条,焦枝正线1条,到  相似文献   

11.
大连甘井子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主要有东端方案、利用既有线方案及西端方案.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及吸收市政、电厂和铁路使用部门意见的情况下,推荐了东端方案.该方案在车站东端扩建接发列车的到发线,调整共用走行线的坡度为6‰,使4000t煤列从始发站直达电厂站内.该方案作业流畅,车辆使用效率高,运用周期短,同时优化了车站作业,提高了车站的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铁路专用线整合就是重点对年运量较小、对运输效率影响大、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同品类装车分散、一条专用线多家装卸车或一家多条专用线装卸车、段管线改变用途等情况进行整合,对走行线装卸车作业进行清理。主要特点是按照"一站一策、一线一策、一事一议"的整合原则,通过精细制定方案、争取政府支持、定期现场推进等方式,全面挖掘专用线运输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从运量和既有设备2个方面阐述宁津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轨站惠农站,计算惠农站到发线能力、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惠农站能力能够适应铁路专用线运量增长需求,维持既有规模不变。根据运输径路不同,分别研究专用线从惠农站兰州端接轨方案和惠农站包头端接轨方案,其中结合国家粮库的位置,惠农站包头端接轨方案又分为均在包头端疏解方案和利用既有国家粮库专用线发车方案。分别从工程实施、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干扰程度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各接轨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建议采用惠农站兰州端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集宁铁路地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集宁铁路地区运力补强方案。首先分析葫芦站客货径路交叉,提出完善葫芦西端疏解区方案;其次根据既有集宁南站概况,结合预测的近远期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在分析车站到发线、咽喉区通过能力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集宁南站咽喉区通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专用线散堆装货物装车超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专用线散堆装货物装车超载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指出专用线装车缺乏联控机制、计量方法落后、管理混乱是散堆装货物超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以建立联控签证检查制度为核心,加大计量设备投入为载体,规范专用线管理为手段,提高装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煤炭超载运输问题,从检测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分析产生煤炭超载运输的原因及危害,依据煤炭超载问题的现行控制措施,提出加大专用线煤炭装车监管力度、加强装车站货检作业力度、坚持装车源头把关的长效机制等加强煤炭超载问题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到发线和调机运用计划是编组站阶段计划的一部分,合理安排到解列车的作业和进路是车站作业的基础。在编组站到发线运用排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咽喉区行调车进路约束,建立基于行调车进路统一编排的到发线和调机运用模型,以可行性安排为实现目标,设计相应的启发式算法,并编制到解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系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专用线存在货物发送量大但装车质量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专用线装车质量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铁路要加大对专用线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配齐专用线货运员、应用科技保安全等手段,提高专用线货物装载加固质量。  相似文献   

19.
清远侨远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主要有大坡度疏解方案和小坡度疏解方案,在综合比较后,推荐采用大坡度疏解方案。该方案铁路专用线在江口车站北咽喉出岔,然后与京广线并行,再转向西上跨S253省道,旁行北江大堤,进入电厂厂内企业站。疏解线在江口车站北咽喉出岔,与京广线并行一段后转西跨越京广线,与专用线相接。方案主要解决了铁路专用线路企直通、立交疏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明才 《中国铁路》2007,(12):42-44
齐齐哈尔车务段从整合管内企业专用线入手,与地方政府联合制定了整合企业专用线资源的实施方案,结合企业专用线分布特点及货物到发品类、数量等,划定不同区域的专项产品装卸线路。同时,严格政策实施,掌控作业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密切了铁路与企业货主、地方政府三者间的关系。企业专用线资源的整合,作业安全有了基本保证,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满足了现场装卸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