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董艳 《中国海事》2011,(9):13-14
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主要包括监视预警、应急监测和清污技术三个方面,在任何一起事故中,都可能用到这三种技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一、监视预警目前,对海上溢油的监视手段主要有卫星遥感监视、航空监视、船舶监视、雷达监视、浮标监视、港口CCTV等,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各种手段相结合。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卫星、飞机和船舶监视的立体监视体系,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自己比较成熟的溢油遥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上溢油监视的主要途径,总结分析了长岛海域溢油监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视觉观察、CCTV监视、船舶/VTS雷达、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等溢油监视的技术手段方面,分析了长岛海域溢油监视手段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溢油监视监测能力薄弱问题,提出一种海事辖区无人机溢油监测巡航优化模型与算法。基于海上溢油巡航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和快速反应要求,考虑溢油监测点全部遍历和无人机最大航程等约束条件,以无人机监测巡航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海上无人机溢油监测巡航优化(MUOSMCO)模型。在传统蚁群算法的基础上,基于精英策略的局部信息素更新改进蚁群算法对MUOSMCO模型求解。仿真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能够快速求出无人机最优溢油监测巡航路径,且溢油监测巡航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制海上溢油监测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采集到的海上影像数据,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对海上溢油问题进行实时自动监测,海面溢油在SAR图像上呈现为明显的暗斑,海洋、大气现象等因素形成(通常称之为类油膜)也会在SAR图像上呈现出暗斑痕迹,为实际溢油情况判定增加了多种疑似类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在形状、灰度及纹理方面的差异对比,得到类油膜在纹理特征的概率密度分布上与油膜的各项性能指标有明显差异性,该方法对于提升自动监测系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卫星遥感监视系统能够对海面溢油进行有效监视,对船舶非法排污行为产生威慑作用。文中重点介绍了卫星遥感监视系统的由来和在海事执法中的应用,特别是2009年以来常规监视工作的开展,为海事执法提供了新的高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C波段小型合成孔径雷达设备,分析小型SAR机载适配安装、小型SAR溢油遥感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和小型SAR溢油监测技术,结合机载小型SAR海洋监测试验数据,进行溢油监测识别。分析表明,机载小型SAR设备对海面成像分辨率高,结合机载小型合成孔径雷达溢油遥感监测技术,可以为海洋溢油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极化SAR溢油检测特征筛选的问题,收集46景多波段极化SAR数据,选取423个油膜、疑似油膜和无油膜海面样本,针对19种极化SAR特征,开展极化SAR特征参数溢油检测分析和极化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极化SAR溢油检测应重点关注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掌握船舶海上碰撞等事故导致的溢油事故、溢油分布范围,及时调度船舶救助,运用空间地理信息平台设计溢油规避风险系统。利用溢油扩散预估模型对溢油扩散海域面进行预估和分析,实现对船舶溢油空间分布实时分析,然后运用溢油避险模型模拟溢油事故扩散海域面积并计算,搜取事故中心海域附近各船舶信息并显示在信息系统。模拟结果证明,该研究分析系统可搜取事故影响海域及其附近的船舶及溢油事故油膜扩散空间信息分布评判,并实现溢油事故扩散情形空间平台实时、全方位可监视可预警。  相似文献   

9.
遥感监测海上溢油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二喜  赵越 《中国水运》2010,(10):83-84
在最近30年里,全球溢油量超过4,500万m3,事故就有62起。尽管已有很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协议,包括1972年80个国家签订的《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现代化,海洋污染的程度仍在不断地严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海上石油污染是一个亟待发展和完善的课题,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工作是影响溢油监测准确性的关键。为了改善上述情况,通过拉伸灰度范围,对像元灰度值进行变换的方法对海上溢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可使使图像对比度提高,灰度范围增大,图像变得清晰,特征明显质量改善,从而提高海上溢油监视的力度,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增大的厦门港溢油风险,有关部门要继续借助于先进的溢油监控技术,形成航空遥感监视、舰艇雷达监视、码头定点监视、VTS、AIS、CCTV辅助监视和传统视觉监视相结合的陆海空立体溢油监视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