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碎石材料作为路基材料时该如何选择和多年冻土区碎石层发挥变形调节能力厚度设计方法,为青藏高原不均匀融沉变形多发地区应用碎石层路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广河高速惠州段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为例对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建立静态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改变各结构层参数对级配碎石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得出:沥青层厚度选取17 cm为最优;沥青混凝土模量值为1 200 MPa能很好的控制路基永久变形;级配碎石层厚度为30 cm以及模量的增大时都可以有效地减小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土基顶面的压应变;土基模量值的增大可以有效地减小土基顶面的压应变。  相似文献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路基与面层之间的半刚性过渡层,在力的传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施工实践,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改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了揭示压实度对级配碎石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级配碎石垫层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对级配碎石层体积与弹性模量的关系进行剖析,通过对级配碎石压实度与弹性模量关系的试验,得出级配碎石层缓解不均匀沉降后的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疲劳断裂力学的角度,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对碎石层的防反机理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层间结合状态对面层底部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对设/不设碎石层的防反效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应力强度因子随碎石层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桂柳高速公路水泥路面改造的工程需求,开展了桂柳高速应力吸收层设计与应用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应用发现:所设计的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效果,其最佳含油设计能够提供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同时由于碎石含量较多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抗车辙能力,因此是一种性能均衡的应力吸收层材料。  相似文献   

7.
现场碾压工艺是影响级配碎石层压实特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大量现场跟踪检测数据,研究了级配碎石层碾压过程中混合料空间结构组成、压实度、厚度随碾压遍数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合理的碾压次数能使级配碎石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空间结构体;级配碎石层压实度随碾压次数的增加呈"自然对数式"增长;级配碎石摊铺层越厚越易获得较高的压实度,宜取20 cm。  相似文献   

8.
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基层源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路局,现在国外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2005年青海省交通厅在G215线大察段公路设计中,首次在半钢性水泥稳定土基层和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增设的一层级配碎石基层.简称碎石联结层.路面级配碎石基层,这种被国外发达国家称之为"重负荷的柔性路面结构"在G215线大一察公路段为设计首次选用.施工第一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基层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祥周至龙邦二级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为例,介绍采用旧路油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再生利用的大修施工方案,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碎石再生料下面层(AM-16)、沥青碎石封油层、水泥稳定碎石再生基层等方面阐述了路面各结构层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应用已有二十余年,在施工工艺方面均是常规施工方法,碾压厚度20cm左右,近几年来,随着施工机械设备功率的提高,厚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各地高等级公路中均有应用,但对于厚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压实度控制标砖和检测方法没有明确要求,本文通过G16丹锡高速赤峰段厚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对厚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压实度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性能效果,文章通过碾压试验、湿轮磨耗试验、低温冲击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 表明:碾压试验中,构造深度主要受碎石粒径和沥青层厚度影响,碾压初期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构造深度,经过荷载长期作用后,摩擦系数主要受构造深度和碎石棱角性影响;湿轮磨耗试验中,橡胶沥青碎石封层脱石率...  相似文献   

12.
大厚度半刚性基层层间结合技术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对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下层结合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下层浇筑间隔时间、养生时间及水泥浆用量对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西南宁某生态湿地公园湖心岛球场建设为背景,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建立复合地基三维固结模型,模拟分析了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及安全性,对比研究了换填级配碎石垫层对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后各填筑阶段沉降整体增加了1~2 cm,应增加施工过程的排水措施;设置级配碎石垫层可以改善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工后沉降;软土地基的安全系数随着施工进程逐渐降低,为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应提高软土层的粘聚力。  相似文献   

14.
碎石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简要介绍了碎石桩加固机理及其沉降计算方法,并依托安徽某二级公路大修工程设立碎石桩试验段,在既有公路基础上直接对软土路基进行碎石桩处理试验,通过对处理路基的静荷载试验和沉降监测,验证了碎石桩处理既有公路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得到了其变形发展规律,为类似的碎石桩加固既有公路路基工程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出现车辙,路面结构的级配是主要内因.为彻底解决路面车辙出现,大碎石沥青混合料LSAM是一个很有效的级配结构,经实际应用验证,能够满足高速公路抗车辙变形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层裂纹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层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耐冲刷等力学性能,但由于其脆性较大,容易产生裂纹。文章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层裂纹产生的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裂纹的成因,提出了裂纹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对填隙碎石混合料采用三档集料进行掺配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改进的填隙碎石混合料机械拌合、摊铺、碾压的工艺要求,并对改进的填隙碎石基层固体体积率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在改进的填隙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起到多级嵌挤咬锁稳定作用,细集料起到填充密实的作用;采用开发的虹吸筒法检测评价填隙碎石层的密实度,其固体体积率为85%~90%;旧路加铺填隙碎石层提高了路面的承载力,其弯沉值代表值为30~40(0.01 mm)。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交通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公路建设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要通道,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水稳碎石层的质量关系着公路整体的质量,影响着公路的稳定性。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稳碎石层实施试验检测,保证公路水稳碎石层的质量对公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在公路施工各个阶段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可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对龙家岩古滑坡特征及复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龙家岩古滑坡主要由黏性土、块石土、碎石土及风化岩构成;形成机制为在前缘河谷下切作用和地下水风化侵蚀作用下,由地震或强降雨诱发的岩体顺层变形滑动;其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坡脚高速公路开挖及连续的强降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泉厦扩建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ATB-25)为依托,从集料选材、加工过程中级配变化情况、拌和楼及施工中混合料级配变化情况的分析,浅谈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中级配控制对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