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但目前中国并未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大多为外方控制。外方独资、控股趋势明显,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存在着诸多的产业不安全因素。文章分析了汽车发动机产业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鼓励自主研发;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兼并重纽,做大做强;鼓励产品出口;防止外资并购排头兵企业等。  相似文献   

2.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研发费用核算和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费用的核算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投入以及产品竞争力,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必要性及其避税方法,其次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核算与管理研发费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姗 《时代汽车》2008,(6):72-73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法规的逐步实施,汽车轻量化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围绕汽车轻量化的一些问题,国内的一些企业在外方的技术支持下,汽车轻量化的研发工作已有起色。然而在自主品牌占绝大多数的商用车领域,其轻量化的工作却很难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身处战略扩张期的上汽集团,患有资金饥渴症。而这一症状的发生,一方面来自合资方扩大产能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与外方同比例追加投资,中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将下降;另一方面,研发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目标,也使上汽集团必然要有强大的资金储备。  相似文献   

5.
张明生 《上海汽车》2013,(8):46-49,61
汽车界一般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在2%左右,只及国外汽车企业一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企业研发费用比例不都是5%左右,且企业间差别较大;中国企业也不全是2%左右。与国外企业的差别主要在于,国内汽车企业研发费用用于产品开发部分的比重较大,而用于技术研究部分的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壮大.本文从交易费用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进行了理论阐述,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沟通费用、谈判签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合作失败的风险费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体系发展的必然性,分别从研发合作联盟、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平台共享、前沿技术预见、研发知识管理、研发技术创新等角度探讨了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体系的发展趋势,总结了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体系在发展趋势中的根本立足点与主要举措以及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来自高校和企业的242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于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有正向的影响。知识共享广度对合作技术水平、研发沟通经验有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深度对研发沟通经验和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本研究从企业、高校和政府三个校企合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校企知识共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合作双方“共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磊 《汽车与配件》2014,(48):27-29
<正>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费用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核心技术未掌握,技术实力不足,以至于即使加大投入也等于浪费,另—方缺乏中长期企业发展战略也是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愿加大研发投入。据中汽协近期组织部分行业企业、机构进行的汽车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平均执行率仅在30%左右,其中一汽、广汽等企业执行率更是仅为5%。而据了解,为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关部门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了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汽车零部件企业过多、过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在合资企业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大多数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费用投入少,自主开发能力差;出口企业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引起国外反倾销投诉等等。本文作者详细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由,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6,(2):142-143
增加研发所创造的价值一直是制药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优先目标,然而要提高研发效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现和研发新产品的速度总是不能满足财务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监管部门不断地要求更多的保险、更多的数据以及更高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丰田公司制定了全面的智能网联战略规划,并对智能网联技术开展大量的研发,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基于专利数据,通过对丰田在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布局规划情况,从专利申请的态势、研发团队构成、专利技术布局及研发重点方向、合作重点等系统梳理了丰田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研发情况,从宏观及微观角度解析了技术发展现状为国内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专利布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09,(4):142-142
2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东芝公司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意在为大众汽车计划开发的新一代小型家用车提供电驱动装置以及相关动力电子系统。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和东芝公司还计划共同开发专为下一代电动汽车研制的高能效电池系统。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表示.大众汽车的目标是成为首家大规模生产零排放.经济的、安全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实现电动汽车规模化量产之前.还有大量的研发工作要做,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大众汽车集团正在积极与东芝公司以及其他技术伙伴一起在该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4.
国际     
《世界汽车》2012,(8):158-158,160
宝马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进一步合作 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与宝马集团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博士在宝马集团总部会面,宣布在去年12月达成的合作基础上按计划扩大合作范围。两家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确定在四大领域长期战略合作,包括:共同研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研发一款未来跑车的架构与零部件、动力系统电气化的合作以及轻量化科技的联合研发。同时,诺伯特·雷瑟夫博士和丰田章男签署联合声明,再次确认双方加强长期战略合作的共同意向。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08,(24):14
大陆集团近期收购了日本专业锂电池公司英耐时(ENAX)的股份。英耐时是一家为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生产和研发高能量、高性能锂电池的专业技术公司。双方已就为应用于未来汽车行业混合动力与电力驱动的锂电池研发成立独家合作企业的计划达成一致。大陆集团收购了英耐时16%的股份,双方将联手合作进一步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2):38-40
作为目前已量产的三大合资自主品牌之一,启辰虽在上市之初与其它合资自主品牌一样因脱胎于外方品牌中陈旧车型而受到诟病,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而今,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对合资自主品牌独立的研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旧车型“变脸”就可以赢得市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20221万元,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多项国家"863"重大课题承接单位.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电芯、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主的大容量储能型和大功率动力型铁锂电池共10多个系列产品,公司生产的锂电池广泛用于纯电动大巴、中巴、轿车、电动自行车、风光互补路灯、电动叉车、军用设备、太阳能电站、通讯基站等领域.几年来,国轩高科与安凯、申沃、南京金龙等知名客车生产企业合作研发各种型号的纯电动大巴近千辆,与江淮汽车合作研发纯电动轿车4000余辆,与昌河汽车合作研发纯电动微型面包车、货车共计200辆,与中联重科合作研发纯电动环卫车80辆.  相似文献   

18.
车坛传真     
《汽车维修与保养》2024,(3):12-13+16-17
<正>商务部等9单位支持新能源汽车海外研发合作2月7日,商务部外贸司发布《商务部等9单位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鼓励海外研发合作。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依法依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网络,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不仅为“金轮”拓展了国际市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改变了“金轮”人的从业观念:企业要发展,必须更多地关注国际自行车高端领域;企业要发展,产品研发必须围绕更广泛的国际市场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合作,是金轮人通过多年实践摸索走出的“金轮”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汽车导购》2007,(11):115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汽车工业阶段。扣多年一路走来,中国汽车企业发展主要依循两种模式:一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合资模式,外方管技术,中方管生产,把外方的现有车型照搬到国内来生产;另一种是奇瑞、吉利的民营模式,以模仿国外车企产品起步,运用低价“利器”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