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6,(9):16-16
所谓“免费时间”,是从船上卸下的集装箱货物,在:觇定的时间内在集装箱场站,领取集装箱货物是不需要支付保管费的。而滞延费种类很多,通常指的是没有在约定免费时间内提取集装箱货物,必须按照规定支付超时保管费用。已预计到2020年前集装箱吞吐量将翻番,为了提高码头效率,使货主尽快从货场提走集装箱,美国港口双管齐下,一方面缩短集装箱码头免费保管时间,另一方面提高超时间提取的码头滞延费率。  相似文献   

2.
赵远哲 《中国海事》2008,(12):10-11
“嘟——”一声汽笛长鸣,中国航运开向了新的征程。2008年12月15日,江苏太仓港,“天福”轮缓缓起航,在“海巡0891”号和“海巡0892”号的护航下,满载着装满货物的集装箱,满载着两岸同胞存储了30年的深情厚望,直驶台湾基隆港。  相似文献   

3.
李爱云 《集装箱化》2007,18(11):25-29
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货主的欢迎,已成为班轮运输的基本形式。集装箱的优点之一是可以使货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将货物装在集装箱内,使货物在从一种运输工具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时,只需移动集装箱,而无需将货物掏出再一件件地重新装载,因此,货物不会轻易遭到损坏。但这种运输方式亦不可避免地产生其他一些新问题,例如冷藏集装箱不制冷、箱体破损等。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装载货物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集装箱运输中,为了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效益,降低运输费用,不仅要充分利用集装箱的有效载重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容积,这就对货物在集装箱内积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集装箱装载货物的优化技术研究。 为加快货物装卸速度,缩短周转时间,有时候货物先装载在托盘上,然后再装入集装箱内。本文仅以这一情况为例进行研究,提出装载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因货物特殊性,其污废水收集倍受各方关注。以中东某港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为背景,给出了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不同标准体系下的初期雨水量、消防事故污水量和污水池有效容积的确定标准,并对比了国内外设计思路。该污水池采用溢流堰的截留模式,设置了pH计、温度计、VOC和HAL浓度检测仪,实现了自动报警截留模式。同时对项目不足之处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0引言冷藏集装箱有效容积能将各种货物始终保持在各自最佳低温向世界任何地方实现“门到门”运输。冷藏车运输是冷藏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运输特性是流动性大、车内显热和潜热负荷随外界气温、太阳负荷强度和运送货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郑勇 《集装箱化》1997,(4):26-28
集装箱货物汗湿是集装箱货物发生残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货物汗湿不仅影响货物的包装、外观,而且有时还损害货物的质量,使货物丧失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做好集装箱货物积载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集装箱货物汗湿的防止工作,掌握汗湿货物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化》1993,(1):F004-F004
在国际运输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列新亚欧大陆桥过境集装箱列车,满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物,于1992年12月1日凌晨,从东桥头堡的连云港始发,驶往西欧。  相似文献   

9.
闫洪柱 《中国港口》2003,(1):30-31,6
<正> 由于港口交通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港口货物作业实行合同化管理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事情。2001年1月1日,交通部根据《合同法》颁布实施了《水路货物运输规则》、《港口货物作业规则》(以下简称“新两规”),其中合同部分是“新两规”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新两规”作为部门规章的局限性。从它的一些条款看,所包含的港口业务内容还不是十分的完备,特别是对关于集装箱码头货物作业的规定较少,涉及的条款也比较笼统,因此,集装箱码头货物作业合同又不能完全依照它而签定,这就要求我们集装箱码头从业人员在正确实施“新两规”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合同法,努力钻研集装箱码头业务,在实施集装箱码头货物作业合同过程中,力争做到合同种类齐全,内容全面,使签订合同双方满意,通过合同最大限度的保护集装箱码头经营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上半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实现小幅增长,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下降明显,随着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针政策的实施,外贸货物吞吐量已逐渐回升.集装箱吞吐量已出现企稳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