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6):128-128
<正>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州500kV变电站至凤坂220kV变电站的220kV电缆隧道工程全线贯通,这是福建省第一条大内径、长距离的电缆隧道,工程投产后将大大增强福州电网的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连华昌变电站电缆隧道出现了严重的底鼓、衬砌裂缝等病害,采用现场测量、钻芯取样等方法对隧道的病害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并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病害是由地下水作用、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和施工质量差等因素综合引起的,决定采用电缆临时移位、底板钻孔注浆后凿除、加设钢筋混凝土内衬的整治方案。目前该工程已竣工,隧道结构稳定,电缆运行正常,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实践证明: 大连华昌变电站电缆隧道的病害整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机器人在隧道中来回穿梭,大屏显示着各类数据,像乐高模型一样自由组合。"这不是电影中的科幻场景,而是位于地下几十m深的电缆隧道。2019年5月22日,全国首个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220 kV宁莫线电缆隧道,在南京完成升级改造投入运行。最强大脑打破数据壁垒就像人的各条中枢神经一样,升级后的隧道中布置了温度、湿度、局部放电等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人员精确定位等高精尖设备。而以往由于各种感知设备的  相似文献   

4.
张娟 《中国电动车》2014,(10):79-79
35k V蒲阵沟变电站为:1条35k V朱蒲线带一5000k VA主变主供3条10k V出线。灵宝市电业局35k V蒲阵沟变电站,10k V蒲麻线过流I段动作。同时,蒲1#主变比率差动保护动作,造成全站失压。  相似文献   

5.
信息     
<正>福建最深最长的地下高压电缆工程完成敷设福建省目前最深最长的一条220 kV地下隧道高压电缆工程在福州完成敷设,近日投入运行。这条地下电缆隧道最深离地面18 m,隧道高3.2 m,长5.843 km,总投资为5亿元。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江北城变电站至五里店站电缆隧道下穿对山立交桥梁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电缆隧道开挖过程,分析电缆隧道开挖对市政桥梁工程运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电缆隧道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建设的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近日顺利实现全线贯通,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通车,它将成为南京第6条公路过江通道。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5 km和已建成通车的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下游约4 km处,是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通道。隧道分南北两条线,北线与扬子江大道相接,全长  相似文献   

8.
曹佳宁 《路基工程》2022,(1):112-116
依托南京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徐金区间隧道下穿京沪高铁联络线及仙宁铁路项目,运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变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铁路路基在盾构隧道施工期及工后期的沉降规律.研究表明:Peck沉降理论计算的地表沉降极大值发生在两个隧道中心对应的地表处,随地层损失率的增加而增加,具对称性;与一般黏性土或者砂性土不同,软土地质条件下盾构...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22日,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完成铺轨任务,为年底按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成贵铁路云贵段玉京山隧道全长6 306 m,是一条集瓦斯突出、大溶洞、软弱围岩、特大涌水等复杂地质条件于一体的隧道,也是成贵高铁全线一级高风险隧道。2016年7月23日,玉京山隧道横洞工区发现了巨型岩溶大厅。经国内专家多次现场探勘,一致认为该溶洞为中国高铁建设史上体量最大、地质水文最复杂、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这也成为了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是2015年的重头戏,其中京唐城际、京滨城际两条高铁相继列入年内开工计划表。目前,京唐城际的走向已基本明确,沿线将途经7站,而天津境内将新建一座高铁站——宝坻南站。京唐城际沿线7站为:北京通州站(新北京东站)—燕郊站—大厂站—香河站—宝坻南站—鸦鸿桥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8月2日,备受关注的郑万高铁有了新进展,小三峡隧道郑州方向正洞进口打通出洞,有效地缓解了郑万高铁关键线路工期压力。小三峡隧道是郑万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约19 km。据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隧道郑州方  相似文献   

12.
张晓光 《隧道建设》2015,35(6):521-526
220 k V犀牛站118 m转弯半径电缆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外径4.1 m、内径3.6 m、宽0.8 m的小直径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为研究该管片的抗弯性能以及盾构手孔对刚度的影响,对其进行试验研究,量测试验构件的挠度与裂缝宽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管片加载全过程;同时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与2010版)计算管片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裂缝宽度,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直径盾构管片发生典型的弯曲破坏,构件延性良好;裂缝宽度实则值与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盾构手孔对管片的刚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标沌阳大道站~体育中心南站隧道内修复刀盘主轴承损伤齿轮。详细介绍了隧道内修复齿轮的技术措施,以及齿轮修复后盾构推进参数设置、技术措施,保证了盾构进洞,规避了隧道内无法修复而开挖竖井、吊出刀盘、返厂修复的风险。其修复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建设》2019,39(6):1073-1077
消息1:国内首例采用“新管幕法”施工的隧道工程贯通……933;消息2:兰州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 系中国首条下穿黄河地铁……939;消息3:“穿山甲”舞“水刀” 我国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下线……945;消息4: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在南京投入运行……982;消息5:填补空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国家标准来了……997;消息6:中国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全线轨道贯通……1013。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近3年的努力,成贵高铁玉京山隧道的巨型溶洞难题最近处置完毕。这个巨型溶洞是2016年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被发现的,被认为是我国高铁建设史上体量最大、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成都至贵阳高铁全长632. 6 km,其中位于云南威信县境内的玉京山隧道,是全线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2016年7月,隧道开挖约2 km后,发现一个纵向长约100 m、横向长约230 m、高度约120 m的巨大溶洞,溶洞底部还有一条长约20 km、宽约15 m的暗河。溶洞对隧道建设进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没有可以借鉴的处理经验,经多位专家现场勘察,最终确定了溶洞的总体处理方案为暗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英国伦敦附近的Stratford Box,一派繁忙的工地景象.工人们在工地阶梯上爬上爬下,来来去去;一座混凝土搅拌站正工作着,一辆接一辆的Dux卡车有规律地驶出隧道口,前来装载混凝土;装满混凝土的卡车,又开进隧道内.这就是英吉利海峡隧道连线铁路(CTRL)第220号合同标段(C220)的工地现场,该标段由两孔单线隧道组成.  相似文献   

17.
O引言英国伦敦附近的Stratford Box,一派繁忙的工地景象。工人们在工地阶梯上爬上爬下,来来去去;一座混凝土搅拌站正工作着,一辆接一辆的Dux卡车有规律地驶出隧道口,前来装载混凝土;装满混凝土的卡车,又开进隧道内。这就是英吉利海峡隧道连线铁路(CTRL)第220号合同标段(C220)的工地现场,该标段由两孔单线隧道组成。1工程概况C220标段是CTRL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将伦敦市中心与英吉利海峡隧道及欧洲连为一体。建于伦敦东部的地下高速连线铁路有3个主隧道标段,C220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3个标段均采用GOMACO滑模摊铺机进行隧道内铁路…  相似文献   

18.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2013年12月25日,我国最大规模的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主体全面完工。今后,青奥轴线主隧道将直通南京第6个公路过江通道,能有效改善南京市的交通状况。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位于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南接绕城公路油坊桥立交,北接未来的梅子洲过江通道,并与扬子江大道、江山大街、燕山路、江东南路、庐山路和青奥会议中心、青奥运动员村等交接。整个工程主要由青奥轴线主线隧道、滨江大  相似文献   

19.
《隧道建设》2014,(5):451-451
<正>2014年5月1日10:10,兰新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祁连山1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全线贯通。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工程由祁连山1号隧道、祁连山2号隧道和连接2座隧道的硫磺沟大桥组成,全长16.336 km,隧道轨面海拔最高高程为3 607.4 m,且2座隧道均为Ⅰ级风险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沉管隧道运维技术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与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沉管隧道的国内外概况、运营与病损情况、检测与评估技术、病害预防及处治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以沉管隧道用途、管节长度与埋置水深等关键信息为基础,阐释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述了沉管隧道运营现状,并重点对沉管隧道接头、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与设施的常见病损特征进行了数据挖掘;对隧道检测、监测与评估技术进行了对照剖析,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检测与评估技术的进步与不足;从前期预防与后期处治的双角度,阐述了沉管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裂缝与渗漏水等常见病害的预防与处治;并从沉管隧道运维信息的角度,对其运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运维技术难题;在役沉管隧道出现了过大(差异)沉降、裂缝、渗漏水等病损,其中管节不均匀沉降最为常见;沉管隧道检测仍以结构检测对象和传统周期性检测方法为主;沉管隧道评估诊断多侧重于沉降量控制标准的角度,考虑多因素综合角度的服役性能评估尚处于空白阶段;沉管隧道常见病害应坚持建设期预防和运营期处治双管齐下的对策。未来,沉管隧道运维将向运营环境全要素拓展,并更注重实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大数据智能评估技术与基于状态的养护策略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