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与航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赣江西支水文泥基本情况,分析浅滩的形成原因,对1987-1992年进行的Ⅳ级航道整治以来,各浅滩的平均水深,航道宽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整治后滩群的河床断面形态与航道度的关系,分析整治工程对全河段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影响及江上游万水库对本河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效远 《水运工程》2002,(S1):119-123
针对国内现行规范在大型人工水道尺度规定方面的不足,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得到大型人工水道尺度与万吨级船舶与航行性能的关联性(快速性和经济性)。基于大型人工水道与船舶性能耦合关系,从最小底宽、最小水深、断面系数等方面对限制性航道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以设计船型及其设计航速为引领的大型限制性航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Rankine面元法计算船舶在浅窄航道中作匀速直航运动时的非线性兴波阻力.基于势流理论,在船体表面、自由面以及岸壁分布Rankine源来表达流场速度势,利用迭代方法满足非线性自由面边界条件,采用映像法满足水底边界条件,采用网格错位法满足辐射条件.以Wigley数学船型为例进行计算,通过改变航速和航道宽度参数,得到相应的兴波阻力.通过分析不同航速下航道宽度变化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水、浅水与限制性航道界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华兴  郑宝友 《水运工程》2006,(1):53-58,67
通过对船舶阻力的分析和计算.根据影响阻力的主要因素,航速、水深与船吃水比、断面系数,由换算系数来界定深水、浅水与限制性航道。  相似文献   

5.
王效远 《水运工程》2022,(S1):119-123
针对国内现行规范在大型人工水道尺度规定方面的不足,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得到大型人工水道尺度与万吨级船舶与航行性能的关联性(快速性和经济性)。基于大型人工水道与船舶性能耦合关系,从最小底宽、最小水深、断面系数等方面对限制性航道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以设计船型及其设计航速为引领的大型限制性航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深水道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深水航道船舶通航能力提升问题,根据深水航道发展变化以及历年船舶数据信息,分析历年船舶交通流变化、船舶航速分布等,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类分析方法,得出在现有条件下,深水航道船舶航速的提升,能使船舶流量增加,船舶密度适当降低,促进航道整体的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山河、响坎河航道浚前、浚后河床断面变化的实测情况,分析两航道淤积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形成的原因提出综合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桂樨 《港工技术》2001,1(2):11-14
海港航道转弯段的转弯半径和拓宽值,是航道设计的主要技术尺度,其与最大设计船长,转向角、船舶航速、水深-吃水比、海域水文条件以及航道掩护程度等有关,经全面分析研究各有因素和世界各国标准,规范及论著中推荐的公式和方法,概化推导出转弯半径R和拓宽值△W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张帅  卫家骏 《水运工程》2015,(5):165-167
为提高航道的载运量,以船舶流量最大为依据,运用交通流理论和跟驰模型对航道船速进行分析求解。首先根据航道主要船舶比例数据得到航道的标准船载质量,然后运用matlab拟合求出相应的标准船长,再根据交通流理论和跟驰模型得到最佳的航速设置,从而实现对船舶航速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俊娜 《水运工程》2020,(6):142-146
随着航运的快速发展,大型船舶通过进出港航道占用航道时间越来越长,在进港航道设置会船区是十分必要的。现行规范中对于会船区的有关规定及计算尚不明确。针对湛江港航道里程长、规模大、通航环境复杂的客观实际,在对现状船型尺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拟建会船区的水深、波浪、流速条件。提出了30万、15万t不同船舶组合通航方案,并计算了统一断面与复式断面两种形式下的航道通航宽度,确定会船区长度、宽度、转弯半径、设计底高程等参数,选取了水深良好、位置恰当的会船区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韩非非  李俊星  张玮 《水道港口》2010,31(5):533-536
结合船舶领域概念及桥区限制性航道船舶航速公式,采用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舶长度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推求两者关系。引入加权平均船型概念,建立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与以往公式进行对比认为,文章提出的方法结果较为准确,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航道整治后断面变化,糙率变化,过水能力、等方面,对行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洪的校核内容;提出了充分发挥航道整治综合效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航道中船舶安全航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航道的复杂性,船舶在此水域航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船舶在进出航道前引航员、船长及驾驶员要做好充足准备;在航道航行时应该注意本船船位、航速、航向以及他船,并按章航行。  相似文献   

14.
超大型油轮过马鞭洲航道时安全航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规划中马鞭洲航道的尺度,从理论上计算出25万吨油轮满载乘潮进港时,船舶安全通过马鞭洲航道时所允许的安全航速范围。安全航速范围对船长、引航员和驾驶员在操纵VLCC进出马鞭洲航道航道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定强  张鹏  黎江 《水运工程》2023,(9):183-187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与3条配套航道的搭接段设计结构复杂,断面法分析基槽航道搭接段的开挖质量,存在断面分析整体性与连续性差、分析过程复杂、三维可视化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三维基槽和航道设计界面,二次开发定制地形塌陷工具、三维色差图工具、断面分析工具、超欠挖量计算工具。利用基槽与航道三维设计界面、工具,建立基槽航道搭接段三维模型,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分析基槽航道搭接段的开挖质量,包括利用三维色块与超欠挖数值分析超挖深度与欠挖厚度、任一纵横断面分析开挖质量、快速计算任一局部区域的超欠挖工程量。研究表明:模型与断面法计算的超欠挖工程量相差在±1%以内,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具有计算精度高与速度快、断面分析整体性与连续性好、三维可视化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槽与航道或航道与航道之间存在多重叠加的复杂搭接段的施工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凯春  余帆  江凌  黄颖 《水运工程》2013,(2):111-115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源于山区或中小河流的浅滩整治经验,用于工程设计存在不适应性.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浅滩成因、归纳总结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整治参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整治参数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从浅滩航道整治的基本要求出发,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首次提出整治断面的概念,初步提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内涵及确定方法,并结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限制性航道船周回流速度与船体下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宝友  周华兴  李焱 《水道港口》2006,27(2):95-100
通过船舶在限制性航道(宽32 m,水深2.5 m)的航行试验,研究了500 t和300 t船队航行时的船周回流速度与船体下沉。试验表明,船周回流和船体下沉与航速、航行方式和断面系数等因素有关,其中交错航行时的船尾下沉量是渠道水深设计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收集分析了大方形系数高长宽比船型的浅水阻力试验资料以及现有狭航道应用的研究结果。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可实现航道参数、船舶主尺度、主机功率和设计航速的最佳配合,提高船舶运营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浅水航道舰船水压场理论解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浅水波动势流理论,建立亚临界航速和线性跨临界航速浅水波动控制方程。基于薄船假定,利用傅里叶积分变换法获得浅水航道舰船水压场理论解。通过数值求解,分析舰船航速、水深、航道宽度、色散效应对舰船水压场特性的影响,并与源汇分布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浅水航道舰船水压场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铜鼓航道地理位置及水流泥沙条件。根据2008—2009年铜鼓航道5次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结合铜鼓海区水文泥沙环境,从航道沿程水深变化、航道冲淤分布、航道回淤量和断面形态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航道的时空冲淤分布特点,并计算了铜鼓航道的年回淤量和平均年淤积强度。得到如下结论:铜鼓航道年平均回淤量为573万m3,平均年淤强为0.82 m,并且回淤呈现"洪季多淤、枯季少淤"和"主槽回淤较多、边坡回淤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