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营运货车数量逐年递增,由于宏观调控不够,车辆盲目的增长,导致运力供大于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国有运输企业相继解体,其他国有企业破产或解体和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人员增多,有很多人员转入汽车运输行业中来,致使个体车辆迅速增加,货运市场运力总量过剩,尤其是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普通货车发展过度。营运效益低,运力资源浪费严重,按经营范围分。运输普通货物的车辆占总车辆数的99.1%,按车型结构分,普通型货车占总车辆数的98.7%。运力总量过剩,直接导致了运输效能低下。  相似文献   

2.
货运场站是大量货车的集散场地,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属于车辆尾气排放高污染区。通过对货运场站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获得了货运枢纽的环境基础数据。研究了场站内货物装卸区、内部道路交叉口以及出入口等3种功能区域的排放特征,发现氮氧化物和颗粒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车流量中大中型货车的通行比例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影响显著;叉车作业时增加污染物排放是场站内装卸区域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货物寄运安全性、服务性,今年春运,广州在全国率先在货运汽车上启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一辆辆货车装上“黑匣子”,以防止出现车辆迷失方向、货物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稽查人员劳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系统的货运车辆快速检测方法;分析了鲜活农产品承运车型的特点,通过车辆流向归纳,确定了常见的鲜活农产品承运车型;引入车辆外廓尺寸激光测距系统,建立了货物密度数据库作为判定基础;通过分析免征通行费的合理装载要求,结合货物密度的概率分布,以8×4载货车为分析对象,分析了货物密度上限与下限阈值的取值范围,提出了违规装载的货物密度判定模型;根据货车轴组间距的规律,运用力矩平衡原理确定靠近货厢最前端轴组的理论质量,提出了轴组判定模型;利用收费站实测数据,验证了货物密度判定模型和轴组判定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计算误差,并对比了该检测方法的稽查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鲜活农产品的主要承运货车车型有5种;货物密度判定模型测算的体积偏差率、密度偏差率分别为±3.75%、±4.94%,明显小于判定逻辑中合理区间、警告区间公差的50%;轴组判定模型对激光测距系统的依赖性较大;依托2种模型构建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人工稽查效率的5.97倍,能够有效提高车道通行效率;被调查车道内的开厢查验率为16.62%,能够减少货车开厢查验频次,节省稽查人员劳动量和岗位配置;虽然增加的选择和输入参数过程平均耗时0.41 min,但仅为人工稽查耗时的15.70%。   相似文献   

5.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 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 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基于轨迹数据的 货运出行信息辨识、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货运轨迹数据进一步应用3个方面回顾现有文献的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货运出行信息辨识研究聚焦于货运停留 点、车辆和货物、活动出行模式等热点主题,但现有辨识方法多移植于旅客出行研究,需要更多地 考虑货运出行的独特特征。在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货运行程时间、空间 位置、出行需求等主题展开研究,并证明了基于轨迹数据预测货运特征的可行性,但预测时空范 围较为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货运任务、货车司机特征和货运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轨迹数 据也被应用于货运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货运停车休息行为、行驶安全、货运排放和能耗分析、货运 政策评估等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将货运轨迹数 据与其他多源数据相结合,从3个关键技术进行突破:一是针对货运实践个体,重点探索高效货车 驾驶员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模式,并在货运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新技术和新形 势,重点开发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重大应急事件影响下的货运组织模式与策略;三是针对货运 供需关系及匹配机制,重点研究货运全流程供需状态辨识与预测,并结合深度学习等方法训练和 开发智能供需匹配模型,从而优化货运系统调度,助力社会散乱运力资源整合,提高货运系统的 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货运车辆的大量外挂(货车外挂是指一些货运车主从税费高的省份到税费低的省份注册车辆,并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然后返回到居住地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这已经给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7.
重型货运车辆能促进城市经济生产和物流效率,但也因显著的排放、噪声和拥堵等外部属性对城市空间品质有明显影响,对其活动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是当前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交通管理精细化的迫切需求。基于深圳注册的12 t以上重型货车GPS轨迹数据,考虑不同类型货运车辆作业差异,提出利用统计抽样中最小样本量的观察结果确定不同类型重型货车轨迹数据出行切割阈值水平的方法;针对5类重型货车,分析出车强度和出行时段的差异性,与小客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型货车出行活动与小客车出行在时间上存在错峰特征,且夜间出行比例较高;重型货车的活动空间具有组内差异性,集装箱卡车具有显著的跨城市活动需求,更多承担中长距离运输功能,而土方车和重型罐式车更多承担本地化运输服务功能;重型货车的活动空间具有集聚特征,出行活动的节点强度具有无标度幂律分布特征;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两类典型货车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集装箱卡车活动与港口及交通仓储园区等物流设施呈现非线性关系,而普通大货车与工业园区等产业用地具有紧密关系。本文可以为重型货车交通精细化管理和交通需求模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环卫运输车等大型货运车辆见证了城市高速建设的时代步伐,大量从业运输车辆驾驶人通过辛勤工作,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部分大型货运车辆违法乱行现象比较突出,交通死伤事故频发,市民群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多数市民对此普遍感到反感、质疑。不少市民在道路上驾车或骑行时远远看到大型货运车辆驶来就会"敬而远之",谈到"包饺子"就会联想起大型货车肇事,说明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自身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跨省跨区域货运情况,帮助行业管理部门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用数据诠释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高速公路通行大数据对跨区域货运分析建模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高速公路通行数据的特点,设计了数据预处理流程,提出并实现了车辆轨迹追踪模型.然后,针对货车数据中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关键指标,建立了高速公路主要指标统计模型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全,最大限度提高数据的契合度和准确度,生成各省高速公路货运信息以及省与省之间的货运交互信息.最后,将模型应用在宏观管理决策、运输量统计分析、车辆安全监管等方面,动态反映了各省之间高速公路货运交互规律,可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掌握高速公路货运情况、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公路货物运输的现状,即多、小、散、乱,通过对公路货运结构(货车车辆技术结构,货物运输量,道路运输服务业,货运站场设施)的分析,考虑适应新的货物运输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甘肃省公路货物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的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机场线具备利用富余能力开展城市货运服务的潜力。针对机场线客货共运问题,基于客货共载和货运专列两种货物运输形式,以考虑仓储、装卸及列车运行成本的货运净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列车运行计划与货运分配方案协同优化模型,综合决策货运专列的编组停站方案、时刻表和货单分配。为快速求解模型,设计一维搜索算法对货运专列开行数量进行寻优。通过允许货运专列编组为0,保证搜索过程目标值单调递增,并利用Gurobi求解给定货运专列开行数量下的子问题。基于某市机场线案例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客运服务前提下,本文方法选择性满足货运需求,增加运营收益。相较于站站停模式,优化列车停站方案可增加5.2%的净收益;相较于固定编组模式,灵活编组在不同货运量和时效要求下可增加5%~35%的净收益,且时效要求较高时,灵活编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由于货运车辆的大量外挂(货车外挂是指一些货运车主从税费高的省份到税费低的省份注册车辆,并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然后返回到居住地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这已经给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浙江省运管局调查.浙江省每年因为车辆外挂而导致的公路规费流失高达10多亿元,有些业内人士估计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未来交通的一部分,自动货车队列被认为是最早实现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为深入探讨普通车辆与自动货车构成的混合交通系统可能呈现的特征及其原因,分别建立了适用于描述普通车辆和自动货车驾驶行为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交通流状态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双车道环境下自动货车的加入是一把“双刃剑”,在交通流密度较低且自动货车占比较小时,对普通车辆影响甚微;在交通流密度较高且自动货车占比较高时,普通车辆换道条件苛刻导致换道频率降低,无法获取更高车速进而影响了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我国高速公路货车收费标准由计重改为按轴收费后车主实际缴费的升降机理,进而为高速公路货车收费费率调整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建立等费率转化模型,刻画从计重到按轴收费的费率转化过程.研究发现:车主实缴费用的升降取决于特定货车的核定标准载重、实际载重率与定价部门费率转化时的参考标准载重、参考实载率间的数量关系,这一发现从全新角度阐释了费率转化前后实缴费用的升降机理.然后,针对湖南省开展案例研究,验证了等费率转化模型,分析了6类货车从计重到按轴收费后实际缴费的升降规律,发现降价效应集中在分类等级较高、实载率水平较高的货车上.对此,相关部门一方面应灵活调整各类货车费率、实行差异化收费、加强改革过渡阶段信息公开,另一方面应倡导公路货运企业推动高性能车辆的更新、提高货车装载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影响公路货车超载的关键因素,为查超、治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5年公路运输量专项调查采集的3 249辆公路货车的运营类型、线路特性、车辆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公路货运超载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超措施。结果表明:运营类型、车长、运营模式、货运量及平均运距是公路货运超载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重载铁路集疏运系统中,装卸车设备的增加会减少车辆停留时间,加快货车周转速度,提高装卸车效率.装卸设备配置太多,会增大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而配置不足又会影响重载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合理配置装卸设备数量已成为重载运输集疏运系统的重要工作.以装卸车设备数量为优化对象,通过研究重载列车排队等待装卸车状态和设备数与等待费用、时间的变动关系,得出减少重载列车的装卸等待时间可提高集疏运系统效率的结论.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建立重载运输服务排队系统模型,以系统总费用最小为决策目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求解装卸设备最优配置数量,以此实现等待服务列车数与装卸设备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个服务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由于货运具有衡量尺度多维化的特点,在进行货运交通需求预测时,需要建立各种转换模型来保证指标的统一。在“基于货物”的货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中,货运量与交通量的转换是货运交通分配前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以出行链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货运车辆的出行行为,总结了货运车辆的出行链模式,基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建立了考虑出行链的货运量与交通量的转换模型,并运用模型计算了某市货运交通量的OD分布矩阵,分析了其货运空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例,和出行总量与实际货运出行总量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交通流量、车辆行程时间所进行预测得到的交通流信息,利用检测技术有效地检测实时到达货运场站的车辆数,运用表格分析法制定零担货物运输的优化方案.此研究成果对于零担货运企业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四讲:货运出租计价器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根据《上海市货运出租汽车运输管理暂行规定》,货运出租的车辆需要安装和使用计价器,实行计价器收费制度.因此.货运出租驾驶员应根据用车的实际情况.正确操作和使用计价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0):152-155
快速增长的城市货运及绿色低碳发展对货运场站提出了高要求。以生活型货运场站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地理围栏系统的车辆调度系统,提高货运场站运营效率,减少卸货车辆排队时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