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桥头跳车问题还影响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有效减轻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胶新线试验段的基本情况以及试验采用的仪器和测试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不同地段通车前和通车后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某市立交桥桥头,由于填筑和工期的影响,通车一年后出现桥头挡墙不均匀沉降、桥头搭板脱空的现象,桥头跳车严重.通过对挡墙基础和桥头搭板采用压浆处理,对局部路面进行铣刨加铺,有效地解决了桥头跳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桥头跳车问题影响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有效减轻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计算模型,分别对路桥过渡段沉降与底宽的关系、路桥过渡段的高度与沉降的变化关系、路桥过渡段沉降与过渡段泊松比的关系、普通路堤填土弹性模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结合宿淮盐高速射阳湖大桥桥头跳车治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桥头跳车罩面治理技术的方法和步骤,实践证明,对一般桥头在不影响通车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养护,采用罩面方案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处理是路基施工中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软基处理不力、工艺不当,常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桥头跳车等通病。其中泡沫珠人造轻质土软基处理,能有效地减轻路堤荷重,解决桥头跳车效果明显,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了按期通车。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采用“桥路一体化设计”的新方法 ,即在桥梁设计中采用无台身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台及在桥墩上设置可升降式支座的措施来防止桥头跳车 ,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桥台和台背路基填土的刚柔过渡问题 ,消除桥头部位在通车以后产生工后不均匀沉降 ,较彻底、简便、快速地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桥头"跳车"问题,龙连高速公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方段的桥梁台背进行竖向注浆加固处理。通车营运一年后,路面情况良好,经过台背注浆处理的100座桥梁,桥台与路基过渡段处未出现跳车。实践表明:袖阀管注浆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桥梁台背回填处进行加固,减少台背回填的工后沉降影响,避免出现桥头"跳车"问题,提升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在通车运营的高等级公路中,桥头跳车不但降低了公路的行驶舒适性,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依托宁连高速公路桥头跳车专项处治工程,结合桥头跳车检测结果及处治方案,建立了相应评价方法用以评价桥头跳车的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国平  章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283-285,20,21
桥头跳车是道路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清除这一病害的方法。该文结合上海软土地基特点,从结构差异、地基沉降、路堤沉降、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得出有效防治和处理桥头跳车的几点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状况评定及处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桥头跳车是影响公路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通病之一。依托高速公路桥头跳车专项处治实体工程,进行原因分析;采用沉降观测、雷达测试、取芯等手段,对桥头跳车状况进行评定;为改善桥头跳车状况,提出了基于搭板脱空补强的反开挖处治桥头跳车技术方案,并依托工程实施,研究总结了桥头跳车处治施工整套工艺,同时对处治效果跟踪监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反开挖法进行桥头跳车处治具有显著效果,且耐久性较好,可为类似桥头跳车处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分析了试验段软弱土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路堤自重作用下,路堤各部分土体均表现为沉降变形;线路上碴和铺轨阶段沉降较大;正式通车3个月后,路基在自重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沉降较大;选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拟合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能得到更确切的沉降信息,使之服务于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张新兵 《路基工程》2012,(2):114-118
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在路桥连接处一定范围内产生的纵坡变化(附加坡度)是导致高速行驶的汽车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根本原因。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桥头路基的工后沉降并设置缓冲过渡段,是解决公路桥台跳车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新征 《路基工程》2010,(2):144-146
针对桥头跳车现象,介绍了用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方法。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明显分散局部荷载,减小路基的沉降,同时,能较好地协调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防治桥头跳车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胶新铁路软弱土路基沉降规律与变形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土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等特点,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必将产生一定的沉降,甚至发生于运营阶段,对铁路的运营质量造成危害。该文基于铁道部项目-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对不同的试验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监测,以给出规律性的结论。首先该文介绍了软弱土路基沉降及预测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的试验段DK300进行了介绍;然后该文详细分析了该段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最后该文对软弱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了组合预测方法,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陇海铁路K1451+860~+870段路堤沉降治理为依托,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加速度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袖阀管注浆加固前、注浆10小时后、浆液凝固后路堤的地基承载力及加速度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路堤下沉位置处土体相对疏松,加速度响应更小;注浆后浆液未完全凝固时,路堤的承载力有所减弱;袖阀管注浆技术在浆液凝固后可明...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17.
尚金光  张献州 《路基工程》2011,(3):26-28,32
从时空连续性角度研究了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过程,对京沪实施《细则》中的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进行了改进,确保其时间连续性与空间继承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分原则"对路基沉降进行分段、分层、分时评估,以期指导路基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8.
依托轨道交通11号线复武区间下穿武昌火车站站场工程,采取优化盾构设备选型、地面注浆超前加固、减小土层损失率等控制措施,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及轨面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地层损失率控制在0.5%以内可有效控制路基沉降;随着盾构区间掘进,轨道沉降最大部位有由左线区间向右线区间移动的趋势,整个掘进过程中轨道变形增加比较均匀;在左线、右线贯通的工况下,土体应力重分布对轨道差异沉降有显著影响,使两侧轨道的沉降位移差逐渐减小,整个掘进过程轨道变形值满足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疆戈壁土地基由于特殊土工特性,地基沉降预测是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根据兰新二线新疆段DK1335试验段地基沉降观测数据,应用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对戈壁土地基进行了沉降预测,分析评价这些方法在戈壁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青藏铁路K1297+055路桥过渡段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成因,采用在桥台台背回填片石的技术措施,并对变形和地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整治措施后的最终沉降量为14.7~15.8 mm,达到规范要求,且地层多年冻土上限较措施前减小约1.5 m,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