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17,34,M0005
霍林河大街(新工一路—外环路)是通辽市东部功能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改造工程,对道路功能定位、必要性、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旧路改造项目受道路周边因素影响,因此对道路线位及经济等因素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道路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对沿线一些重要交叉口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使之满足道路通行能力的要求。项目竣工验收后运行良好,完善了通辽市城市路网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旧路改扩建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已成为区域道路网络升级的重要方式,通常改造后道路平面基本沿着旧路走向,横断面由道路性质和通行能力要求而定,而纵断面具有较大的优化设计空间,但目前国内对改扩建项目并没有专门的规范供设计者参考。该文结合若干道路大修工程经验,针对旧路改造工程纵断面设计进行了总结性研究,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并对不同路段提出了纵断面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武汉光谷广场作为主城区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节点,采用下穿通道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能够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以满足设计通行能力要求。通过考虑拓宽道路与现状道路的衔接,隧道与地下空间的衔接,隧道与地铁区间的衔接,隧道与道路拓宽及周边道路衔接等要素,以珞喻路为例,介绍了下穿通道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等道路工程总体设计,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适用于道路改造纵断面设计线形拟合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道路改造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适用于道路改造纵断面设计线形拟合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道路改造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既有改造公路工程微形起伏路面沉降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现有路线技术标准中对既有改造公路纵断面拟合设计的主要影响指标,并通过行车舒适性分析和施工纵断面与设计断面的指标比较研究,提出了既有改造公路纵断面设计指标优化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既有改造公路纵断面拟合设计需要,并能较好地指导施工,提高了公路养护纵断面设计的精准性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机场东联络线南线与绕城高速节点方案设计,并从道路工程方案设计和构筑物设计两方面进行了节点分析,最后对道路主线上跨与下穿绕城高速进行技术经济比选论证.  相似文献   

8.
为改变现有改建道路纵断面设计软件拉坡设计人工耗时长、随意性大、主观性强、设计方案参差不齐的状况,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工程投资。文章在满足相关规范、路面改造方案前提下,以改造纵断面填挖方高度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纵坡长度、纵向坡度、竖曲线半径为约束条件,以变坡点的里程、高程为变量,利用粒子群算法原理,构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模型达到了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适应贴合现状道路高程、路面改造工程量最小的目的,当粒子群算法迭代次数达到400多次时,粒子适应度函数趋于收敛,当迭代次数设为500次时,可以获得满意的成果。实例验证表明:与传统的人工设计相比,算法自动设计的效率更高,自动设计过程仅需2~3s,拟合原地面线的效果更好,能节省近一半的路面加铺工程量,优化设计效果显著。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建道路纵断面自动设计,可为道路改造设计及设计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太和东桥立交节点南北向的通行能力,对太和东桥主线拓宽改造工程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通过对现状条件的梳理、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对项目功能的分析理解,确定了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原则,对两侧拓宽、两侧新建、东侧新建3个改造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推荐方案(东侧新建)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及路面结构三方面进行了方案综述,对如何在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改造立交节点,满足交通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和成都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平面设计易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但纵断面设计受多方条件的控制,在造价允许的前提下要求纵坡尽量平缓,最终达到安全、舒适、环保、美观的总体要求,并重点分析道路的纵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