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更好地保护公路沿线水体环境,对公路运营产生的沿线水资源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公路运营可能影响路域水文水系,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使用融雪剂会引起周边水体氯离子升高,沿线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率和中水回用率有待提高.结合公路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提出:径流净化技术向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很好地实现径流净化基本功能外,生态边沟和调节池与人工湿地串联技术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化效果,生态种植槽能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待缺水时再利用,径流监控与应急处理系统可实现危化品泄露事故应急功能;使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能有效降低对路面基础设施的腐蚀,减轻对路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沿线设施污水处理领域,人工湿地和土壤渗滤技术在南方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组合处理技术在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公路路面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以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来处理路面径流的观点.路面径流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变化大以及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净化.针对公路路面径流水质水量特点以及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污染物处理特性和效果,对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净化公路径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可以有效去除路面径流污染物,是处理路面径流可选择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在路面径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用人工湿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成分,论证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污水的适用性。然后,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广东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突出体现了其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的差异性。设计方法可以为国内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处理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少雄  衷平  石翔 《公路》2006,(Z1):228-234
对采用人工湿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成分,论证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污水的适用性.然后,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广东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突出体现了其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的差异性.设计方法可以为国内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处理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正宇  李华  孔亚平  刘勇 《公路》2008,(4):191-196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九江-小塘段)跨过北江及南沙涌二级饮用水源地。为了保证在运营期所跨区域的水源不受污染,需要对桥面径流进行收集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方式。根据桥面径流污染物特征及排放规律,提出采用储存调节池和人工湿地串连构成的生态处理方法对桥面径流进行处理,并对桥面径流处理工艺流程设计、人工湿地尺寸计算方法和植被选择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在草炭土湿地地区进行道路建设已经变得十分普遍,道路工程建设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也带来了对沿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草炭土是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机质以及低分解度等特性,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通过对靖宇某省道沿线不同距离和深度草炭土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对比土样性质与其中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污染规律,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Cu、Cr、Ni污染在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程度,Pb污染随着近年来无铅化汽油的推广得到改善;草炭土因为其高含水率使得重金属污染在纵向上的迁移条件十分有利;有机质含量也与重金属污染有着一定的关系。以上性质的研究可以为今后草炭土湿地地区公路沿线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一定帮助,在制定治理方案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南方暴雨地区、跨敏感水体的特大桥,提出了桥面径流串联处理技术,即储存调节系统与人工湿地串联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路面径流初始流量不均匀的问题和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系统对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处置能力强,处理效率高,同时兼具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储存功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揭示高速公路地表径流颗粒对径流重金属过滤的影响,采用碎石-土壤渗滤柱处理南京绕城公路马群段路面径流,探究高速公路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渗滤去除特性、颗粒物截留特征,重点阐明不同粒径颗粒物截留与重金属渗滤去除的关系,同时探讨季节、pH值等环境因素对碎石-土壤渗滤去除径流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碎石-土壤渗滤柱深度方向,Cu、Zn浓度呈非线性递减;装置上层35 cm厚度的土壤对大部分可去除的Cu、Zn有很好的截留作用。颗粒去除对径流中去除重金属的影响随着渗滤层填料厚度的增厚而提高。季节、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及干期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泄露产生的水环境安全风险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水源保护区、Ⅱ类及以上地表水体等水环境敏感区高速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风险。基于防范水环境敏感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风险的目的,针对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源控制系统的构建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利于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动预防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源控制系统。该系统由风险源信息交换子系统、风险源事故预防子系统以及风险源事故防护子系统等构成,通过高速公路监控通讯系统将上述子系统有机连接;环境风险源信息交换子系统由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平台)和高速公路的监控通讯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高速公路与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平台)之间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信息共享;环境风险源事故预防子系统由主体工程构筑物和交通安全设施组成,其主要功能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性;环境风险源事故防护子系统由事故径流水收集设施和事故径流水蓄纳设施组成,其功能是对事故径流水进行应急收集和临时储存。  相似文献   

10.
公路暴雨径流的水质及其污染负荷的初期冲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广州地区三种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公路暴雨径流的水质,并分析了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的初期冲刷特征。发现广州地区公路径流中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类、CODCr、悬浮固体以及重金属,径流水的可生化性差;其中石油类、CODCr、悬浮固体和Pb含量严重超过我国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市内公路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与我国大陆其他城市在同一范围,但严重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区域的公路暴雨径流质量低于非城市区域的公路径流质量,公路周围的环境对公路暴雨径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公路暴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负荷排放的初期冲刷明显,拦截并处理径流初期20%~30%流量可去除整个事件中所排放的50%~60%的CODCr、悬浮固体和重金属,30%~40%的石油类和BOD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桥梁健康监测数据蕴含的大量隐藏信息,以及改进传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桥梁监测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从有限元模拟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中分别提取加速度响应,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栈式自编码网络分别对明州大桥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图像和时间序列进行识别,同时与浅层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正确率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和监测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不论是通过图像识别还是通过时间序列识别,都表现出优秀的性能:识别正确率达85%以上。与浅层神经网络相比,深度神经网络的损伤工况分类能力更强,识别正确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衷平  陈济丁  孔亚平  李楠 《公路》2007,(3):165-170
针对广东渝湛高速公路人工湿地对路(桥)面径流处理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路面径流试验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试验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了试验观测,并得出相关试验数据。最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人工湿地处理路面径流的相关规律和特点,并指出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式路面径流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公路路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光银  熊瑛  朱自强 《公路》2007,(3):147-151
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地处岩溶地区的衡昆高速公路湖南段、207国道、322国道的多个路段,在距离公路5 m、10 m、15 m、25 m、40 m、60 m、80 m、100 m、120 m、150 m处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土壤中的Cu、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公路两侧土壤中的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公路运营之后显著增加,其中,土壤中Cd元素的污染严重,轻度污染的元素为Pb、Zn,基本上未受到Cu的污染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为:Cd>Pb>Zn>Cu。重金属污染影响范围自公路起大约80~100 m;岩溶地区公路路侧水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旱地、果园低,但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4.
道路上的车辆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在这些污染物中,以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受到人们最为广泛的关注。车辆的排放物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积累的重要原因,这些排放物包括:汽油中铅的化合物、润滑油的燃烧、汽车轮胎与道路的磨擦产生的微尘、刹车里衬的机械磨损等。同时,道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降水量、日照量、季风等也决定了这些重金属在道路两侧的累积程度和分布格局。此外,道路上车辆的主要类型、车流量的大小也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道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呈带状分布于道路两侧,且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形式下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实施,结合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水系统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和同步提标改造,已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城市水系统更新规划要点,可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梁滩河上游河岸带修复,以解决山地城市的空间冲突和水环境、水安全及水生态等问题,尝试在河岸带建造人工湿地系统来辅助强化河流水质。设计适应山地城市空间场地约束和近远期城市需求变化,采用“反向设计”和“动态设计”方法因地制宜确定设计参数,并对远期运行参数进行校核。湿地系统近期为河水旁路湿地,远期为海绵城市系统的末端雨水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旁路湿地能使劣V类河水稳定达到V类水水质,除TP外主要指标达到Ⅱ~Ⅲ类水质;经校核远期也能满足海绵城市系统雨水调蓄、净化需求。试点说明,河岸人工湿地系统对削减河流污染负荷特别是营养盐的输送具有显著的作用,并同时具有城市防洪、生态及景观过渡带功能,且具有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可为类似山地城市河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设计理念,旨在汛期控制并存蓄部分地表径流,随后将其加以利用.因此,它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为城市环境吸收或提供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需求,又能给城市建设带来更好的景观效果.以海南省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例,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厂区雨污水系统进...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因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湿地系统最为核心的要素。基于国内外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植物在尾水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情况、影响植物净化能力的因素,以及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尾水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展望。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当前道路交通污染日趋严重的事实为背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研究现状,提出了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为建立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的新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