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连续梁桥由于结构刚度大、桥面变形小、动力性能好、变形曲线平顺、有利于高速行车等优点,是中小型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由于超载、偏载以及支座布置不合理等原因,近年来我国连续梁桥出现了多例整体失稳的事故,且事故大多出现在独柱墩连续梁桥上。针对最近发生的独柱墩桥梁倾覆事件,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对拟建的武深高速公路项目中连续箱梁桥独柱墩抗倾覆系数及独柱墩处箱梁支座转角进行验算,并与规范及《广东省高速公路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安全性评估验算指导意见》中要求的指标进行对比,对连续箱梁桥独柱墩横向抗倾覆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2.
在偏心偶然超载作用下,独柱墩桥梁可能发生整体横向失稳。以陕西省商漫高速公路花园村大桥(下行线)抗倾覆验算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Civil 2012,对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并提出提高抗倾覆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小跨径独柱墩梁桥以其简洁经济的优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独柱墩曲线梁桥倾覆倒塌的事故时有发生。基于独柱墩曲线梁桥横向倾覆的机理,根据《上海地区梁桥横向稳定性验算指南》咨询报告的规定,分别从支座反力、抗倾覆稳定系数、梁体转角、下部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四个方面对上海某立交进行抗倾覆稳定验算分析,为上海地区已有的独柱墩桥梁抗倾覆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超载或偏载作用下,独柱墩连续箱梁桥可能存在横向倾覆失稳的隐患,如何保证已建独柱墩梁桥抗倾覆稳定能力,需要进行抗倾覆稳定分析与加固设计。分析独柱墩梁桥横向倾覆的过程,总结失稳机理;针对现行规范中抗倾覆理论的不足,按照4种验算依据,对位于某高速公路的2座独柱墩四跨连续箱梁桥进行抗倾覆稳定分析,并提出抗倾覆加固设计。加固验算和抗倾覆加固工程工后检测结论表明,采用的验算依据和提出的加固设计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某高速公路立交四跨一联独柱曲线连续箱梁桥为背景,基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对桥梁抗倾覆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利用Midas Civil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桥的抗倾覆稳定性,并研究了联端支座间距、中支座外偏心距及温度效应对独柱墩桥梁倾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联端支座间距、设置合理中支座外偏心距可有效提升桥梁抗倾覆能力;温度效应在独柱墩梁桥抗倾覆设计验算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重型车辆通过独柱墩桥梁时,易引起箱梁上构横向倾覆。针对广东某高速公路1年内超载车辆分析,确定该段内桥梁汽车荷载效应,划分切合实际的荷载组合,分析验算超载下独柱墩桥梁整体横向抗倾覆性能,并根据验算结果及实际情况,研究独柱墩连续箱梁桥增设支撑体系、设置抗拔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该类桥的抗倾覆设计提出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规范的简化算法计算了大半径或直线独柱墩梁桥的横向抗倾覆稳定性,与精细化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对比表明,新规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不会高估大半径曲线梁桥的抗倾覆能力。以上海市某高速立交6联独柱墩连续箱梁匝道为例,计算了基础变位、温度梯度对于独柱墩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役独柱墩曲线梁桥的特点,提出在进行抗倾覆性能验算时,应结合现场桥梁的状态和几何现状对模型进行修改。对上海地区该类桥梁的抗倾覆验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独柱墩连续梁桥因为横向抗倾覆能力不足而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以某在役匝道桥为工程背景,提出独柱墩连续弯梁桥横向抗倾覆稳定性的验算方法,并推荐可行有效的加固措施,为类似桥梁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续箱梁桥下部结构为连续独柱墩的形式可能存在倾覆问题。对此结构形式桥梁进行抗倾覆加固设计值得研究。现结合某匝道桥抗倾覆加固案例,介绍一种在独柱墩处增设钢盖梁单支承变多支承的加固方案。计算显示增加支承可有效提高抗倾覆稳定性系数。最后对桥墩及钢盖梁进行了验算,证明此种加固方式安全可靠,可为类似加固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托某独柱墩连续箱梁桥,运用MIDAS/Civil建立桥梁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支承距离和支承方式下独柱墩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独柱墩箱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系数随着支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在确保桥梁合理设计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支承间距有助于提升桥梁的抗倾覆性能;不同支承方式下独柱墩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依次为梁墩固结双支座间距2.35m(原结构)双支座间距1.5m单支座,选用中墩双支座支承方式不仅能提升独柱墩箱梁桥梁体抗倾覆性能,还能减小单个支座的轴向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