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2021,66(9):353-357
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频发,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可为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开展了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调查,对11项调查项目进行分级,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卡方独立性检验提出了公路边坡水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对193处公路边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部分公路边坡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在193处公路边坡的评价结果中,不危险、低危险、中等危险、高危险和极高危险的边坡分别为34、22、38、57和42处;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和灾害点的潜在危害,建议对7处公路边坡进行工程治理,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章照宏 《路基工程》2007,(1):158-160
以公路边坡为例,提出了边坡落石灾害的多因素评价系统和单因素风险分析方法,对边坡落石灾害防治工程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适宜的防治对策,减少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的发生。选取榆林境内佳榆公路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首先通过调查确定了区内自然环境状况,其次对沿线16个典型灾害点进行了详细勘察,将沿线主要灾害划分为坍塌、滑坡、坡面侵蚀三种类型,然后分析了边坡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最后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山区道路边坡震后灾害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阶勇 《路基工程》2009,(3):189-191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山区岩体边坡更加破碎,土质边坡更加松散,并使大量山体垮塌形成堆积体边坡,大量道路遭到巨大破坏。文中总结了四川山区道路边坡灾害类型及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灾后道路修复与重建中设计与施工防治灾害的对策,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姚勇 《公路》2011,(3):79-83
清连公路沿线地质条件特殊,边坡问题突出,数量多、类型全.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及统计工作,探明边坡灾害的结构类型、变形破坏类型、形成条件,概化了边坡灾变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对沿线的427个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可为山区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中边坡灾害治理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由边坡灾害所引起的道路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把握与控制。由于公路边坡灾害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了处治技术的多样性。介绍了公路边坡灾害的类型,并针对造成灾害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多雨地区瑞丽市公路路基上边坡典型病害调查研究,结合瑞丽市的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分析,研究了亚热带多雨地区公路上边坡病害的内因、外因及其特征。路基上边坡的开挖,改变了坡体的应力状态及水文状态,在降雨入渗的地下水形成流向坡面的侧向流影响及饱水状态下岩土体的力学性能降低,诸因素综合影响是控制路基植被上边坡多发生坡体上部浅表层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基于路基上边坡地质特征的边坡分台防治措施,为类似边坡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边坡工程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管养经验,从边坡易发性、边坡危险性、边坡易损性三个方面进行边坡灾害评估.根据边坡灾害的特点,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评估因子,通过因子叠加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建立灾害评估模型,得到边坡易发性指数、危险性指数、易损性指数及灾害评估指数.通过对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20多条高速公路、2000余处边坡的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将灾害评估指数划分成五个灾害区间,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降雨对西攀高速公路边坡失稳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的危险期并非在开挖施工期,而是多发生在汛期到来的渗流期。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计算,分析了降雨对西攀高速公路边坡失稳的影响,结果可为西部山区边坡开挖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加固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一项新技术。以永蓝高速公路白泥坳滑坡治理工程为例,简述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介绍边坡预加固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条件,并阐述其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及技术经济效益,为高速公路中边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工检测公路边坡灾害,费时费力,效率和识别率较低,随着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目标识别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为实现公路边坡灾害图像自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鉴于此,针对传统人工方案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公路边坡灾害自动识别系统。系统由预处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及后处理三部分构成,在深度学习开源Caffe开发环境下,实现了Alex Net和Goog Le 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并采用大量公路边坡数据完成模型训练。通过对公路边坡实测数据的分类试验,本方案的边坡灾害识别率达到90%左右,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公路边坡检测方案可有效完成公路边坡灾害识别任务,有效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在陕北黄土地区发生频繁,给当地公路交通建设和运营造成严重危害。结合陕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典型路段沿线岩质边坡的现场调研,研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了影响岩石崩塌灾害的因素,并通过专家评分法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进行危险性分级及评价,并以k 18~k 17+400路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七军会射击场馆岩质边坡为例,采用赤平投影法判别了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及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了抗滑桩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法对边坡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高速公路风化岩质边坡滑坡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塌方产生的机理,并介绍了不同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边坡安全及长期稳定性。通过治理,风化岩质边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阻止了边坡滑坡的初期形成,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苏生瑞  李松  王孝建 《公路》2012,(4):58-64
在对汶川地震后映秀~卧龙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发生崩塌的边坡的物质组成、崩塌灾害的发生时间、运动方式、崩塌形成机理和崩塌物源与路基的关系等方面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震后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初步分类。按照崩塌的边坡的物质组成,震后崩塌灾害可分为岩质边坡崩塌、土质边坡崩塌和岩土组合边坡崩塌。根据崩塌灾害发生时间,将震后崩塌灾害分为新生崩塌、复发崩塌和继发崩塌。根据崩塌块体运动方式,震后崩塌灾害可分为弹跳式崩塌、滚落式崩塌和滑动式崩塌。根据形成机理,震后崩塌可分为震裂-滑移式、震裂-倾倒式、震裂-溃屈式和震裂-错断式。根据崩塌物源与路基关系,震后崩塌灾害可以分为近源崩塌、远源崩塌。  相似文献   

17.
滚石是公路边坡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动力地质灾害。正确估算滚石运动轨迹是经济合理地进行防护结构设计的基础。滚石运动轨迹受多种参数的影响,准确把握各运动学参数对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的敏感性,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滚石灾害防治工作。将正交试验设计与基于运动学的滚石运动轨迹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以景鹰高速公路DK27+120里程附近边坡滚石灾害为例,将3类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作为试验指标,将5种影响滚石运动轨迹的参数作为试验因素,应用正交试验表安排滚石运动轨迹数值计算试验,进行3指标5因素正交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对滚石运动学参数的敏感性以及显著性进行分析和检验,确定影响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的主要参数,为该路段边坡滚石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模糊综合评判用于G209线边坡危险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209国道K1986+400~K2076+650段岩质边坡,筛选出地形坡度、相对高差、岩土体性质、斜坡结构、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灾害规模等7个因素组成边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和分析,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段的评价结果。其研究成果对指导该段边坡的防治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边坡灾害调查是及时发现边坡灾害隐患、预警边坡突发事故、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为克服传统人工边坡调查方法效率低、风险高、难度大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边坡三维重建和灾害识别方法.引入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和多视图立体匹配算法(Multi View ...  相似文献   

20.
结合泰顺县山区公路岩质边坡;东融滑塌的实际案例。对冰;东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岭公路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及其灾害处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冻胀与融解作用是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机理:开挖爆破是岩质边坡;东融滑塌的主要人为因素;防治结合处治;东融更有效。因此,开挖边坡时须尽可能采用减震爆破施工方法以预防滑塌;治理;东融滑塌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