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西部黄土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特有的黄土结构,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强公路边坡维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促进路域景观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地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公路类型对应的边坡特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黄土区公路边坡不同坡位、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对比情况,为探究土壤养分流失特征、以及不同路域景观结构下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流失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公路边坡水土流失的特点,通过公路边坡常用植物需水情况、公路边坡雨水收集和储存技术、公路边坡节水灌溉材料以及灌溉技术适应性分析研究,指出了公路边坡植被灌溉的理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区梁、峁发育,公路建设中难以避免出现挖方路堑,而黄土属特殊土质,具有特殊的黄土构造,加之黄土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容易出现滑塌现象,且在雨季更为频发,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质量。在陇西黄土高原气候与黄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有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调查结果,分析了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荐综合稳定、便于施工的边坡型式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公路边坡滴灌设计的难点和特点,通过公路边坡灌溉设计、边坡灌溉理论技术以及公路边坡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灌溉均匀度分析研究,提出了公路边坡植被滴灌灌溉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土区公路边坡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关系,通过调查取样,测定了黄土区公路边坡的土壤水分状况,并记录了相应边坡的植被现状,结果表明:(1)调查路段沿线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呈现东部高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的特点;此外,对于不同的坡形,填方边坡土壤含水量一般值在8~20%之间,挖方边坡土壤含水量一般值在10~20%之间。(2)调查区公路边坡植被整体上植被盖度差异较大,植被盖度在0.1~0.95之间,并且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的逐步减少,西北部地区公路边坡植被退化较为严重。在不同坡形上,填方边坡植物长势要好于挖方边坡。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影响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植物组合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效果。为了探索适宜伊犁地区公路边坡的植被恢复措施,以S242线巩留至尼勒克公路边坡为例,设置不同植物组合、不同覆土厚度的植物措施进行实地试验,创新性地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构建植被-土壤耦合模型综合评判公路边坡植物与土壤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边坡表土回填厚度是可能影响该地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2)土壤因子共同解释了8种不同措施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异信息的96.3%,土壤抗蚀性是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之一。(3)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的关联度系数为0.25~0.50,以中等关联和较强关联为主,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最大;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抗冲性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平均关联度系数最大,表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抗冲性对植被恢复质量影响最大。(4)相同覆土厚度下,草灌混播的D植物组合措施的植被与土壤的耦合程度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相同植物组合措施下,覆土厚度为15,20 cm的两个小区进入初级协调,覆土厚度为5,10 cm的均为低级协调,增加公路边坡土壤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为确保该区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效果,建议边坡表土回填厚度应大于15 cm。  相似文献   

7.
公路边缘效应与植被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是一个人工干扰廊道,其边坡的植被受其影响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但与其他区域的边缘效应不同,它的植物物种并不是最丰富的区域,相反受公路小气候条件影响,其风速大、污染重、温度高,而且N元素可以得到不断的补充,这与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的边缘效应明显不同,本研究仔细调查了多条不同路龄的公路边坡植被,分析公路边坡边缘植被的特点,为将来进行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公路边坡植被灌溉的特点和局限性,通过现有灌溉技术调查分析,指出了公路边坡植被灌溉的技术措施和要求。为确保最佳边坡灌溉效果取得良好的效益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鲁中山区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效果,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植被恢复设计提供参考,调查了鲁中山区的6条省道和2条国道,得到了边坡的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边坡的建设年限、坡度、坡高和边坡植被的覆盖度与优势物种,并简要分析了植被自然恢复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1)花岗岩、闪长岩边坡的植被自然恢复效果远好于石灰岩边坡;(2)黄背草、荩草等为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的优势物种,而荆条、酸枣等为石灰岩边坡的优势物种。建议:(1)对稳定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宜采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防护型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2)对石灰岩边坡,宜采用岩石裸露处理,并穴栽灌木进行美化;(3)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充裕不应成为随意扩大边坡工程防护的理由,将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边坡是公路养护中最敏感和最要害的部位,由于传统的土石、混凝土工程方式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利用植被生态防护的办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势。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丽水山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几种可行办法和途径,阐述了公路边坡防护利用乡土植被的可能性和可用性,认为生态防护办法对提高公路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对于山区自然景观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文章通过对边坡植被和生态恢复实例的论述,探讨了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边坡类型以及设计方法,对于今后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理念在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向山区延伸,边坡防护设计已成为公路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边坡防护设计及施工,大填大挖、破坏山体及自然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先破坏、后恢复的不良现象,其结果往往是以牺牲自然植被或破坏山体自然景观的方式来换取边坡的稳定。新理念在边坡防护与加固设计时,提出了"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力度的恢复"的设计原则,在充分结合边坡自然植被、坡体稳定、边坡病害类型等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各类边坡,满足了边坡安全稳定及环保要求。笔者主要介绍了公路设计新理念在湖北神宜旅游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常见辰 《路基工程》2010,(4):252-254
植物防护是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就大气降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边坡坡面植被护坡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边坡植被的多种作用,并对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公路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修建公路,沿线将产生大量的岩石边坡,如何在岩石边坡上栽种植被是目前公路建设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为此重点介绍了采用爆破技术、凿岩技术和喷浆技术在岩石边坡上栽种植被的新思路,并具体介绍了其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学松  黄礼光 《公路》2008,(2):104-105
吸取以往公路边坡绿化的经验,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新河高速公路边坡原生态植被恢复中,通过不断地试验、摸索、总结,找出了更适合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原生态恢复的植物配置方案和种植、管理、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路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平  江玉林 《公路》2007,(8):206-209
针对我国公路边坡植被持续性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概念,从植被建植目标选择、草灌竞争调节机制、植物组合混播模式以及植被验收评价指标等几方面建立了边坡灌木化综合技术体系,最后对可持续植被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毛鸟素沙漠公路路基边坡冲刷情况实地调查成果,分析了与边坡冲刷相关的风沙物理性质、降雨、边坡坡长、坡度和高度、植被以及边坡防护等影响因素,提出风沙物理性质和降雨是边坡冲刷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沙漠公路建设管理中应重视和做好路基排水.  相似文献   

18.
边坡加固工程与公路建设工程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对周边路域环境产生影响,对公路建设时已经产生破坏的植被进行二次破坏,污染土壤和水源,影响动物种群的稳定发展。文章采用生态防护方法,将边坡保护和边坡绿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恢复裸露边坡的植被,还具有保障道路和行车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护坡是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一种边坡治理方法。阐述了植被护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了目前主要的植被护坡形式、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原则,总结出植被护坡存在的问题和植被护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寒冷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提倡“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下,对东北寒冷地区公路建设中如何保持路基边坡稳定,对自然植被遭破坏的路段如何进行恢复与保护,以及如何控制水土侵蚀与流失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真正体现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