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2日,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167期“广东海事部门确保港珠澳大桥施工安全”上作出重要批示。杨部长指出:广东海事局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推动港珠澳大桥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创造了条件。请部海事局进一步总结广东局的经验,推广广东局的作法,力争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加强海事系统的“三化”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  相似文献   

2.
千翔  曾平  孙俊  刘春晖 《珠江水运》2013,(21):36-42
2013年8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作出重要批示:广东海事局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推动港珠澳大桥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创造了条件。请部海事局进一步总结广东局的经验,推广广东局的作法,力争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加强海事系统的“三化”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海事局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推动港珠澳大桥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创造了条件。请部海事局进一步总结广东局的经验,推广广东局的作法,力争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加强海事系统的‘三化’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这是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对广东海事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  相似文献   

4.
《珠江水运》2014,(23):F0002-F0002
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是全国第一个设在海上的海事处,按照“中国海事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大桥建设水域安全畅通为中心,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和“五精”海事处建设,充分发挥“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优势,抓现场、打基础、树品牌,力争实现“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域事粤海     
《珠江水运》2014,(23):43-43
李建波一行调研港珠澳大桥水上安全监管工作 11月20、2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李建波深入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海事监管一线和航海保障基层站点,检查大桥施工重点水域安全监管服务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陈毕伍书记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13,(13):2
<正>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是全国第一个设在海上的海事处,按照"中国海事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大桥建设水域安全畅通为中心,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和"五精"海事处建设,充分发挥"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优势,抓现场、打基础、树品牌,力争实现"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6月5日,交通运输部王昌顺副部长视察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要求大桥处继续扎根大海,服务大桥,努力争取打造成为海事系统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人才培养基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于2012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首个海上海事处。在成立短短两年时间里,大桥处青年职工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A荣获直属海事系统优秀青年、1人荣获广东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1A荣获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3A荣获广东海事局青年岗位能手,成为了广州海事局名副其实的“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为降低港珠澳大桥船撞桥风险,保障过往船舶航行安全与港珠澳大桥营运安全,8月31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举行港珠澳大桥防船撞智能管控与研发合作协议签订暨智能管控研发中心揭牌启用仪式。根据协议要求,大桥海事局与大桥管理局将延续港珠澳大桥建设期建设单位与海事系统相互支持、友好合作、共保安全的传统,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对海洋都会有一种憧憬。看着那一簇簇雪白的浪花凌空开放,呼吸夹带着大海特有清新和湿润的阵阵海风,会将你满身的疲惫一扫而空。但对于工作在港珠澳大桥监管第一线的海事人,为了保障港珠澳大桥施工安全以及临时航道的通航安全,他们却无暇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胡素青  李倩 《珠江水运》2014,(17):10-11
“桥堡”文化是一种艰苦文化,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苦中作乐,于困境中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桥堡”文化是一种精神信仰,支撑着众多海事人在历次航道转换、护航沉管浮运安装的过程中沉着应战,为大桥建设水域的航行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桥堡”文化,广东海事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以下简称“大桥处”)。2012年3月,大桥处作为全国第一个海上海事处,成立于距离陆地18公里的伶仃洋上,日夜值守在一艘用作办公的趸船上。  相似文献   

11.
<正>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事全国第一个设在海上的海事处,按照"中国海事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保障打钱建设水域安全畅通为中心,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和"五精"海事处建设,充分发挥"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优势,抓现场、打基础、树品牌,力争实现"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13,(15):2
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是全国第一个设在海上的海事处,按照"中国海事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大桥建设水域安全畅通为中心,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和"五精"海事处建设,充分发挥"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优势,抓现场、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是全国第一个设在海上的海事处,按照"中国海事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大桥建设水域安全畅通为中心,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和"五精"海事处建设,充分发挥"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优势,抓现场、打基础、树品牌,力争实现"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顶着超级工程光环而来的港珠澳大桥,从“待产”的那一刻起,就有无数的海事人员开始为其安全建设而筹谋。开工建设之后,更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待遇:从“一站式服务”、项目安全化管理到海事专业技术支持小组和航海专家顾问团队,大桥办不断进行着水上安全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浩  熊梦昵 《珠江水运》2012,(15):24-25
今年以来,热带气旋频繁袭击南粤大地,“泰利”、“韦森特”、“杜苏芮”、“启德”相继登陆广东沿海地区,不断威胁着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也考验着海事防台抗台的能力。面对一次次肆虐的台风,中山港口海事处发挥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精神,冲锋在防台抢险的最前线,在一次又一次台风的考验与洗礼下练就了一身铁骨,为辖区水域撑起一片晴空!防台。墨一种态度7月22日,中山横门海面,乌云翻墨,浊浪排空。波涛起伏间,几艘海事巡逻艇在水面船间不停穿梭,台风预警声与航行指令此起彼落,30多艘施工船舶在海巡船的安排下,迤逦进入港珠澳大桥中山防台锚地。“港珠澳大桥施工船舶已全部进入防台锚地……”  相似文献   

16.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5):35-38
从珠江口碰撞风险的综合治理,到事无巨细的服务式“民生海事”建设;从简政放权,机关为海事处点菜“配餐”,到港珠澳大桥高峰建设幕后的英雄海事人,2014这个“三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已精彩完成了接力跑的前半程。后半程,我们拭目以待。接棒的海事人,脚步绝不放缓。  相似文献   

17.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7日8时40分对接成功。至此,历时1 417天,大桥海事处攻克了多项监管难题,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全部33节沉管施工作业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创造了海事部门"零伤  相似文献   

18.
《珠江水运》2014,(1):31-31
2013年,广州海事局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7次浮运安装通航安全保障任务,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阶段性目标,得到杨传堂部长批示肯定。各项监管措施力度大,成效好,服务民生工程得到群众认可。港务费收入逆势上涨再创2.28亿元的历史新高,在全省率先代征船舶车船税,全年征收港建费4.37亿元、船舶车船税693.3万元、油污基金86.04万元。妥善完成全局公务员登记、基本工资套改、“三定”方案上报等工作,确保内外部稳定。连续两年荣获广州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书记项目”,是中央驻穗唯一受表彰的单位。大桥海事处先后荣获全国海事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和直属海事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王均龙同志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巡09076”船被授予“直属海事系统优秀船舶”,新沙海事处港建费征管品牌走在直属系统前列。  相似文献   

19.
海事处是海事现场管理的第一线,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四型海事"建设的切入点,在海事全面履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发表署名文章《海事处是全面履职的前沿阵地》,提出了"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海事处建设,为海事系统提升全面履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年3月30日,梁建伟在港珠澳大桥海事监管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从机构定位、人员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的建设给予了细致指导. 2012年5月18日,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12日,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到大桥海事处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新组建成立的契机,把握机遇、提前谋划、积极探索,确保"五精"海事处建设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宋腾飞 《珠江水运》2012,(9):154-156
2011年4月,35岁的王均龙调任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现场工作部(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作为一名有着12年丰富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的海事执法员,此时的任命,对王均龙来说,“是领导对我的最大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