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观察五氯酚对木材防腐厂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在一九七五年十月对鹰潭木材防腐厂工人健康调查的基础上,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一九七六年一月二日,对该厂2名配制五氯酚防腐油工人在其停止接触五氯酚后逐日测定了尿中五氯酚的浓度,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同时对一次接触高浓度五氯酚的五名装卸工人也逐日测定了尿中五氯酚的浓度。随后在实验室对家兔经皮下注射五氯酚和五氯酚钠  相似文献   

2.
苯除工业生产外,造革、油漆、印刷和制鞋业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引起慢性中毒的有毒化学物。如今,虽被低毒性溶剂取代,但有些溶剂和清洁剂中仍含有苯。在我国接触苯和含苯溶剂的慢性或急性中毒屡有发生,成为当今五大毒物之一。美国除制订车间空气中苯最大允许浓度和尿酚生物阈限值外,ACGIH 提出了呼出苯的生物接触指标  相似文献   

3.
五氯酚和五氯酚钠主要是以粉沫和蒸气状态从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最后可从尿中排出。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排出量与接触毒物的浓度有关。因此测定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工人接触毒物的可靠指标,并对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简便易行,不仅能在基层推广应用,而且能灵敏地反映工人吸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8名铁路客车喷涂漆工人尿代谢产物、血液、神经系统的研究,表明接触混苯者尿代谢产物含量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呈正相关,血清5-羟色胺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工人早期神经功能受损状况,研究发现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10名急性五氯酚中毒病人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4名中毒病人和接触毒物者的尿PCP排泄动态观察,提出了五氯酚在人体内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的理论;通过动物实验并结合人体观察资料,认为将五氯酚列为高毒化合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和调查均证实苯可诱导微核产生,苯的遗传毒性与其代谢产物有一定关系也为许多实验所证实。酚为苯的代谢产物之一,关于酚作业工人遗传毒作用的调查国内尚无报道,为了探讨酚的致微核作用,研究苯中毒作用机理,我们对接苯和接酚工人进行了微核水平实验检查,同时对苯作业工人工龄及白细胞与微核率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苯接触工人尿中马尿酸和甲苯马尿酸的排出量,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结果提示尿中代谢物浓度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可以作为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人体尿酚正常值及其价值,我们对石油、化工企业较集中,接苯作业多,大气污染较严重的锦西进行一次调查,现报道如下。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地区:我们选择了城市主导风向和苯的主要污染源的上风或侧风侧的居民区,并适当考虑丘陵、平原、沿海,又远离工业企业排污河道及其地下水污染的清洁地区为本次调查区域。  相似文献   

9.
长期接触工业品五氯酚(pcp)与五氯酚钠(Na-pcp)对人体的慢性影响在文献中报道不多,为探讨从事pcp和Na-pcp生产的工人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天津大沽化工厂进行了职业病调查,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pcp生产工人34人,平均接触工龄3年(1~9年);Na-pcp生产工人58人,平均接触工龄5年(1~11年)。另以30名不接触毒物,年龄构成相似者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1.临床体格检查:对全部受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遗传毒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化学物质引起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与微核等的变化。苯是其中较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以前虽然对苯作业工人进行了一些毒性遗传影响的研究,但对苯接触女工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0年5月对湖北某中型钢铁厂接触苯女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在制造聚酯树脂船厂内,调查了工人由于接触苯乙烯而引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增高。接触者为男子6名,年龄在21~26岁(平均23岁),工龄为0.5~10年(平均为4年),并以造纸厂工人(男子6名)作对照。空气中苯乙烯浓度,1971年为60毫克/米~3,1973年为310毫克/米~3,1977年为115毫克/米~3。还在1973年调查工人尿中代谢产物含量,其结果,苯乙烯接触者扁桃酸为225~2100(平均490)毫克/克肌酐酸,苯酰甲酸为82~560(平均205)毫克/克肌酐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评价职业性接触苯的指标,迄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一般认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是苯中毒最早和最常见的征象;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测定结果,虽是重要指标,但往往不能反映作业环境的全貌及其与个体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血液学指标缺乏特异性,且出现阳性结果时,苯对人体的毒作用业已产生,难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因此,寻找更理想的评价苯接触的指标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苯作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于1977~1978年又对苯接触工人测定白细胞的组织化学——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LP)作为苯接触评价指标的初步探讨;现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职业性接触苯的一些评价指标,为今后职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钙钴法,对偃师县某鞋厂混苯作业工人(接苯组)和非苯作业者(对照组)各28人进行了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混苯接触组碱性磷酸酶的平均积分为49.39分,对照组为31.89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本结果为修订“三苯”的现行卫生标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非接触者和不同浓度甲醛接触者尿中甲酸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证实:非接触人群中尿甲酸排泄存在一定的昼夜波动规律,较低浓度接触对尿甲酸排泄影响不明显;较高浓度(接近现行卫生标准)接触人群尿甲酸排泄发生明显变化;午间尿中甲酸浓度与空气中甲醛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提示可在午间收集尿样作监测。本文为选择体内固有物质作为毒物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铁道部北京木材防腐厂于1976年5~7月初使用五氯酚添加于煤焦油、防腐油(1:1混合)中,配成2%五氯酚油溶性防腐剂进行枕木防腐。我们于6月22~30日对该厂五氯酚作业点进行了空气测定,并对接触五氯酚工人的尿液进行了化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小结如下: 一、空气中五氯酚浓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应用高效波相色谱(HPLC)法测定尿酚。取5ml尿,加入1ml浓盐酸,在100℃水浴中反应1.5小时,使尿中的硫酸酚和萄葡糖醛酚水解成酚,然后用10ml二丁醚萃取游离酚,再用HP-LC法把这些酚(如甲酚)与其它共萃取化合物分离,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 HPLC的分析条件:内径5mm×12.5cm的不锈钢柱,填充5μm Spherisorb-NH_2。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65nm处,使用与20μ1定量管相连的Rheoelyne Model 7125进样阀进样。流动相是2%(v/v)异丙醇/己烧,流速2ml/min,在室温  相似文献   

17.
在电力机车的制造过程中,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作为各种绝缘漆和油漆的稀释剂,其用量随着铁路动力电气化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研究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已成为铁路劳动卫生中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苯系物对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其劳动条件,我们对永济电机厂和田心机车厂制造电机和元件等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苯系物的工人作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兹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受试对象:毒物接触组和对照组共256人。接触组包括线圈、磁2、磁3、浸漆、元件和油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英国一家生产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工厂职业接触工人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开始于1979年,并于1980、1982年进行了追迹实验。调查人群分为三组:(1)经常接触组:本组进一步分为氯痤疮亚组和非氯痤疮亚组;(2)非经常接触组;(3)对照组:由普通工厂人群组成。调查工作于工人停止接触近一年后进行。结果表明:经常接触组和非经常接触组人员甘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评价接触有机溶剂是测定环境有机溶剂浓度和测定接触者血液、尿、呼气中有机溶剂浓度。但是在作业场所进行采样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的,为此,我们使用容易得到的混合唾液,进行有机溶剂浓度的测定,为了判定个人接触量的可能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苯属于高度危害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皮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侵入途径。目前 ,多以环境监测结果来评定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 ,然而 ,这只是一种生产环境的度量 ,不能很好地反映机体的内吸收水平。本调查旨在利用空气中苯浓度与作业工人呼出气和尿中苯浓度的相关关系 ,试以探讨相应的生物暴露限值 ,更有利于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制鞋工人 36名 ,男性 ,年龄 2 1~40岁 ,工龄 1~ 1 1a ,在生产中使用含苯稀料与胶。1 2 检测项目与样品采集1 2 1 环境浓度测定 :由作业工人佩带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