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带的重要性 安全带是极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可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受伤率和死亡率.在正常行使时,安全带仅发挥较弱的弹簧张力,不会使乘员有过重的压迫感.一旦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安全带能马上锁止,将乘员紧紧固定在座位上. 当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者、乘员与车内的转向盘、风窗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员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座椅安全带,作为一个安全装置,现在车辆上已基本都配置了,它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驾乘人员在行车途中的安全.大家都应知道,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若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驾乘人员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惯性力,迫使驾驶员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前、后排乘客与仪表台面、座椅靠背等物品发生再次碰撞,极易造成车内人员的严重伤害,甚至会将驾乘人员抛出车外,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假若驾乘人员在行驶途中都系好了安全带,即便发生撞车之类意外事故,而安全带就会将其束缚在座椅上,避免了二次碰撞的可能,同时安全带会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人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果青  张明 《汽车运用》2003,(1):44-45
问:安全带有何作用? 答:安全带是驾驶员和乘员使用的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汽车在发生轻微正面碰撞或进行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自动装置将会使正确配带安全带的驾驶员和乘员限制在座椅上,以免受伤;汽车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带可避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冲出车外并限制其身体的惯性移动,减少受伤程度。 安全带在汽车上已使用了多年,大量的事例都足以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安全带是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设备,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它的作用是在碰撞过程中吸收并缓冲碰撞产生的能量,避免乘客撞到驾驶舱上产生二次碰撞。当车辆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车内人员身体前冲的力量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此时安全带就显示了它强大的作用,它能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其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6.
杨絮 《世界汽车》2007,(8):32-33
安全性对于很多车主而言实在是老生常谈,然而对于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的安全带却往往被忽视。网上一段视频曾被高度关注,视频中四个人在同一辆车上遭遇车祸,因后排一乘员未系安全带导致车内四名乘员无一幸存。视频突显安全带的重要保护作用,告诫所有乘员安全驾驶的基本所在是系好安全带。在市区开车,由于车速较慢,驾乘人  相似文献   

7.
安全带是在汽车紧急制动或发生车辆事故时,减轻车辆惯性造成的冲击,防止人员在安全气囊弹出时,免受二次碰撞造成伤害的安全装置。据资料显示,发生车辆事故时,系好安全带能使车祸中生还率提高60%,不系安全带的危害性.仅次于超速行驶和酒后驾车.因此驾车出行系好安全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8.
茗钧 《驾驶园》2007,(7):56-59
一、安全带使用的3大误区 误区一、当做摆设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9.
<正>谈到车内位置安全性时,很多人认为汽车的后排比前排更安全。发生碰撞事故时,前排驾驶员或乘客撞击前风挡玻璃和车外碰撞物的可能性大于后排乘客。根据国内专家分析以及国外研究数据,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大家都系上安全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如果前排和后排乘客同时都系了安全带,通常是后排比前排安全。发生碰撞后,后排乘客因有安全带的约束不太容易撞击前风挡玻璃,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 《驾驶园》2010,(9):50-51
1.安全带真能救命 很多驾车人认为,安全带就是"拉过来,扣上去"这么简单。虽然它只是一根简单的可以扣起来的带子,但在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牢牢缚在座椅上,配合安全气囊的缓冲保护,可以将撞击引起的伤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悦轩 《驾驶园》2013,(12):74-75
俗语说,小错易酿大祸。尤其是汽车上一些配置,忽略保养的后果往往很严重。 安全带的重要性 安全带虽然只是一根简单的可以扣起来的带子,但在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牢牢缚在坐椅上,配合安全气囊的缓;中保护,可以将撞击引起的伤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改变传统的换气方式汽车行驶时,空气在车辆周围包括车顶天窗处快速流动,形成车内空气压力高于车外的负压状态,从而利用负压换气原理.将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外界空气通过汽车空调系统过滤后进入,完成车内空气的交换.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这种换气方式一方面降低了风噪.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车辆高速行驶时驾乘人员被侧窗打开时产生的侧风所困扰,没有风直接吹在身上的不舒适感觉,同时也可避免车外尘土进入车内,保持车内清洁.  相似文献   

13.
至今还有一些车主驾车时不系安全带或不能正确系好安全带,他们对安全带的作用要么认识不足,要么知道了也不重视。在发生撞车事故时,巨大的惯性将乘员推向转向盘和仪表盘,并冲向前挡风玻璃,或者干脆把乘员抛出车外。这一切在瞬间发生,对乘员的伤害是致命的。如果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安全带用于在汽车碰撞、倾翻事故中约束乘员,防止其被甩出车外,避免或减轻乘员与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车内物品相撞(即二次碰撞),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种措施,安全带已被40多个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强制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2,(12):51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转弯时,约束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样,都是现代轿车上的安全装置,但安全带的历史更悠久,范围更普及.  相似文献   

16.
天气渐暖,夏季来临,驾乘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想系安全带,女性驾驶人尤甚。殊不知,安全带对行车中突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时,对驾乘人员具有多么重要的保护作用。首先,在正常行驶中,系有安全带能给驾驶人员一定的约束感,对其起到一定的提醒与警示作用,以集中精力安全驾驶。  相似文献   

17.
动态     
《世界汽车》2020,(1):82-85
博世研发出一款结合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的新型车内监控系统睡眠不足、注意力分散、安全带未系等情况都可能会对驾乘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危险驾驶及可能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未来的车辆传感器不仅需要感知外部路况信息,而且需要实时关注驾乘人员状态。为此,博世已经研发出一款结合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的新型车内监控系统。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表示:"当车辆能够准确感知驾乘人员状态,驾驶就能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该系统预计于2022年投产。届时,欧盟也将把驾驶员疲劳和注意力分散预警等安全驾驶技术作为新车标配。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到2038年,车辆安全新标准将挽救超过25000人的生命,并避免超140000起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实时监测车内状况能从源头上解决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问题。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车辆若要将驾驶控制权移交给驾驶员,需确保驾驶员未处于微睡眠、正在阅读报刊或使用智能手机发邮件等状态。  相似文献   

18.
周晓飞 《汽车维修》2008,(11):12-13
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的上半身很可能与风挡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副驾驶员也很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 后排乘员则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此外,在侧面乘员同样有可能与车门或门柱等发生碰撞。安全气囊装置(SRS)就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120ms内,在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员与车内方向盘、  相似文献   

19.
汽车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后,汽车安全装备就成为保护驾乘人员的主要装备。以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为例介绍汽车被动安全装备的研究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并介绍汽车被动安全装备是如何为驾乘人员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某国产大客车与货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及假人和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安全带在大客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分析了发生侧面碰撞时,假人在有安全带和无安全带两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客车侧面碰撞中,安全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减小乘员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