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在立交匝道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了钢板组合梁、槽形组合梁和窄边箱组合梁的结构性能;并结合日本的相关工程实例,对窄边箱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的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窄边箱组合梁最适宜于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且当跨径布置为N×40m时最具经济性。相比以往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中连续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桥,连续窄边箱组合梁造价预计可节省约20%,且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常规钢-预制混凝土桥道板组合梁的剪力键预留孔角隅和板间现浇接缝易开裂的问题,提出了带装配式栓钉(PCSS)剪力键和预制预应力桥道板的钢桁-混凝土组合梁(Prefabricated Steel Truss-Concrete(PSTC)Composite Beam)。针对从施工到成桥到破坏的全过程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装配式组合梁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预制桥道板和板间接缝采用在混凝土实体单元中是否嵌入普通钢筋单元分别模拟;桥道板采用预应力钢束降温法模拟板内获得预压应力的过程;组合梁采用导入初应力的方法,实现将先期获得预压应力的桥道板与钢桁结整为组合梁共同受力。利用该方法模拟分析了装配式钢桁-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从施工到成桥到破坏的全过程力学行为,并与组合梁负弯矩区段力学行为性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拟方法能较真实模拟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从安装桥道板到桥道板的破坏的全过程受力行为,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4.1%,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剪力连接件在组合梁中的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首先阐述了连接件在组合梁中主要是用来承受钢筋混凝土翼板与钢梁之间的纵向剪力,严格地说,它还能抵抗翼板与钢梁之间的掀起作用;在钢-混组合箱梁桥结构设计中,钢腹板与混凝土上、下翼板的连接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组合梁的承载能力;然后总结了普通PBL连接件、Twin-PBL连接件和S-PBL连接件的计算方法。重点对由普通PBL连接件改进的一种新型的PBL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征,为组合梁桥剪力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淮阴1号桥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的施工工艺,钢梁及斜索的安装,桥面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钢混组合箱梁桥受力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荷载增量步技术和单元生死技术,可实现桥梁从施工到成桥全过程的受力仿真分析。结合一7×100 m连续组合箱梁桥,介绍对其仿真分析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模拟构件实际受力全过程,为多跨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案的选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6.
预弯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预弯组合梁的受力行为,建立预弯组合梁从预弯钢梁加荷到结构破坏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结构的各受力阶段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各阶段预弯钢梁、一期混凝土、二期混凝土的应力和结构变形,并能计算出预弯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破坏荷载。该方法突破了日本学者提出的以弹性分析法为基础的预弯梁计算理论。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十余座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分析,取得了良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双钢管梁组合梁桥,U形梁组合梁桥,钢腹板组合梁桥,以及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工,并分析和展望其趋势。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工字梁与微弯板组合梁桥工程加固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预弯组合梁桥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几年的研究,建造历史,但国内在预弯组合梁的设计理论和制造工艺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已成功地建成了一批预弯组合梁桥,本文根据国内的工程实例对预弯组合梁桥的经济指标进行探讨,以便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狗河大桥是沈山高速公路上比较大的一座桥,全桥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工形组合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湿接缝及现浇钢筋涨凝土盖梁处都设计运用了后张法预应力技术。结合施工实践,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后张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首座钢桁腹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桥——江山桥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的实际应力、挠度以及自振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可行,整体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钢桁腹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承载结构体系和加载顺序随施工方法不同而不断变化,并对结构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多种施工方法的介绍,说明组合梁桥结构设计应依据施工方法进行,而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可以使组合梁桥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钢混组合宽桥的最优箱室划分方法,分别从桥梁纵向受力、桥面板横向受力以及相关工程措施等角度,采用控制变量法,依照现行桥梁设计规范,对组合梁案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组合梁宽桥箱室划分方法和建议参数值。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作用模式和取值方法,对一组合梁节段模型开展超过一年的长期温度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温度场分解得到的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作为温度评价指标,根据指标达到极值时的竖向温度分布特征建立适用于组合梁桥的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利用气象站2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计算组合梁桥的长期温度梯度,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P分布)的超阈值模型进行温度梯度代表值极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可反映温度作用在结构产生的次生效应和自生效应,是判断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合理性的有效评价指标;考虑中梁和边梁腹板的日照条件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多主梁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包括了2种升温模式和1种降温模式,对不同铺装厚度和桥面板板厚均有较好的适用性;钢梁形状对各温度梯度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桥面板厚度、沥青铺装厚度对组合梁顶部的温差影响显著,钢表面吸收率则对升温模式1、2中钢梁部分的温差影响显著;在边梁的升温模式2中,钢梁温度渐变段高度与组合梁的悬高比(桥面板悬臂宽度与钢梁高度的比值)有直接关系,当悬高比大于1.51时,钢梁完全处于阴影之中;建立了西安组合梁桥各温度梯度中温差的GP分布模型,计算得到了各温差50年重现期的代表值,通过与中国通规和欧洲规范中的温度梯度模式对比,发现提出的3种温度梯度模式可以更好地包络住组合梁桥中梁和边梁长期运营期间产生的正负线性温差和拉压应力状态,对于中国规范组合梁桥温度作用相关条款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钢-混组合梁桥结构形式虽被广泛采用,但混凝土部分的裂缝产生制约了这类桥梁结构的健康发展。为研究组合梁桥桥面板裂缝控制施工工艺,依托椒江二桥工程,基于钢-混组合梁桥桥面板裂缝成因,和常见的裂缝控制技术,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设计公路钢板组合梁桥的结构形式,本文对多主梁形式的钢板组合梁开展合理结构形式研究。以不同跨径的组合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组合梁桥的结构受力情况,得到控制结构受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对不同跨径的四主梁形式的钢板组合梁进行优化,得到了常用桥梁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路简支钢混组合梁合理截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道路结构特点和公路荷载标准,对简支组合梁桥主梁设计的控制因素、主梁合理截面尺寸等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公路Ⅰ级车道荷载作用下,应力控制设计时的主梁挠度,以及翼缘面积与跨径关系的近似公式,并将组合梁桥与非组合梁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比普通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与后结合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的性能差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梁桥有限元模型。基于实际钢混组合梁桥的施工过程及使用条件,详细分析了钢混组合梁桥的受力情况,对比了两种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的材料用量、钢主梁应力,以及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应力。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采用后结合预应力技术,对钢混组合梁桥的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施工更加方便,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混筋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特点,利用虚功原理,提出了模拟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性能的有限单元模型及其破坏准则。这种模型由两组相互正交的弹簧组成,弹簧刚度通过试验获得。采用该模型对7根钢筋混凝土组合粱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全过程分析中,由于栓钉等柔性剪力连接件在受荷较大时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引起界面上的纵向剪力发生重分布。组合梁的截面曲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剪力重分布的影响,以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组合梁为研究对象,将界面受力全过程划分为3个工作阶段,建立了截面轴向力和曲率的计算公式,并将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按折减刚度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组合梁各受力阶段的截面曲率时,需考虑界面纵向剪力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