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低液限粉性土的路用性能,对石灰和水泥稳定粉性土的混合料配比进行了设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的石灰稳定粉性土和5%水泥稳定土满足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要求,8%的石灰稳定粉性土水稳定较差,不适合用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路段。  相似文献   

2.
离子土壤固化剂在低等级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境内修建的农村公路,利用ISS(Ionic soil stabilizer)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作为道路基层,开展了ISS加固含砂高液限粉土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的强度和水稳性相比素土有较明显的提高,收缩性显著降低,土的工程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了ISS加固含砂高液限粉土的配合比,修筑了长度为600 m的ISS加固土基层试验路,提出了ISS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作为低等级道路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对试验路进行了弯沉检测、评价以及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基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粉土路用性能研究与施工工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栋 《中外公路》2006,26(3):244-246
在对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周(口)-商(丘)高速公路建设中对加入稳定剂的粉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择以合适的粉土施工工艺为突破口,进一步找到粉土的合理施工方法。研究表明,粉土可作为路基或路面基层材料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建设,但在其施工中要注意解决好施工碾压问题,防止路面发生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4.
以动三轴试验模拟行车荷载下沥青路面路基土长期受力状态,测试加载104次粉性路基土在3种含水量、2种压实度和3种偏应力条件下的永久塑性应变曲线,量化其对路基永久变形的影响程度。大量调研和试验数据拟合分析表明Tseng-Lytton本构模型可预估粉性路基土累计永久应变。利用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回归给出了该本构模型中参数与粉性土基本指标含水量和回弹模量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粉性路基土的永久应变预估模型,该本构模型可用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分析。  相似文献   

5.
含砂低液限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邯(郸)临(清)公路工程中的低液性粉土,选择了多种加固方案,测试了每种加固材料在不同龄期的各项力学指标,分析了其加固机理,为邯(郸)临(清)公路推选出了底基层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6.
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土质普遍为粉土或粉土夹粉质黏土.当该土质作为底基层材料时,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较单一采用石灰稳定具有早期强度高、板体性好、表面不易松散等优势,但在足够的压实功作用下,压实度始终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检测,对压实标准做了研究和探讨,并与石灰稳定粉土进行综合比较,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压实度不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商开高速公路粉性土路基填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粉性土是一种较难压实的土,试验证明恰当地使用振动压路机,合理地控制含水量可以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冲击碾对本次试验段粉性土的压实效果不明显。粉性土路基表层铺设低剂量的水泥土补强层可以使土基模量有所提高,并使粉性土路基表面的模量及弯沉检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含砂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压实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邯(郸)--临(清)公路工程中的路基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目标,对含砂低液限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振动压实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试验及理论分析,探索了粉性土填筑路基的压实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粉性土路基压实施工工艺,并在邯--临公路施工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水泥石灰土稳定碎石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就粘土,粉性土的水泥石灰土稳定碎进行了室内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性土时,集料级配对强度的影响比水泥用量的大;粉性土时相反。但因其7d强度受试验误差影响较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的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10.
黄泛区粉性土路基基本特性与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黄泛区土的粒径分布与颗粒成熟度试验,分析该区粉性土难以压实及压实的路基具有冻敏性和强烈的毛细作用的原因。通过土的毛细上升试验,给出粉性土路基过湿状态的临界高度。进行粉性土与粘性土的击实、粉性土的动力响应与大量现场压实工艺组合试验,分析该成因粉性土的压实性状与压实机理,提出粉性土最适宜的碾压工艺参数与碾压工艺及压实控制指标。为粉土路基病害处治技术、路基设计关键指标的选用、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金万 《公路》1993,(10):36-39
杭勇高速公路杭州段部分路段,由于缺乏良好路堤填料,采用粉性土和清岩碴填筑。为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采取严格控制含水量和压实度,精心施工,加强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和采用土工布防止粉性土流失等措施,使路堤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二灰稳定低液限粉土底基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霞  陈渊召 《公路》2007,(3):50-54
结合子洲~靖边高速公路4个合同段低液限粉土的情况,分别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广泛存在的低液限粉土底基层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低液限粉土稳定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了基本的研究参数。然后通过分析当前常用的路面底基层稳定土方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提出了稳定加固方案,并分析了加固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施工用水缺水的路段或雨后采用变幅的碾压工艺,即静压—强振—弱振—静压,解决了缺水或过湿粉性土的碾压问题,节省了洒水或翻晒的费用,缩短了工期。本技术针对广大黄河冲淤积平原区低液限粉土,提出了路基压实技术与施工工艺,不仅解决了粉性土碾压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项目的工程进度,使施工成本有所降低,而且对运营期的路基路面病害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养护与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陇海线郑(州)徐(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对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粉土用石灰及石灰粉煤灰改良粉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石灰在早期能较好地改善其水稳性;随粉煤灰的掺合比增加,石灰粉煤灰改良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在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石灰粉煤灰改良粉土掺合比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石灰土基层施工,一般凭经验选用土壤及其不同的土壤塑性指数而采用不同的含灰剂量,在冲积平原地带,粉性土壤和低塑指土占绝大多数,过去由于对土的指数要求较高,找寻土场困难,甚至造成远距离运土情况,1975年我们在沙(市)洪(湖)线9~17公里石灰土基层试验路段中,对于不同塑性指数的粉性土壤及其几种不同的含灰量,在工地作了抗压试验,在自制的工地轻便压力机试压近20个试件中,风干试件抗压一般在10公斤/厘米~2以上,最高达到24公斤/  相似文献   

16.
季冻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4种不同塑性细粒土扰动样进行了室内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简述了土的含水量和塑性对冻胀性的影响,即各种细粒土的冻胀性都随着含水量增大而增强;在含水量相同时,土的冻胀性随着塑性增强和颗粒变细而减弱。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得出了各种黏性土和粉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并经综合分析建立了细粒土的冻胀率关于超塑含水量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对黏性土、粉土及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给出合理建议。此外,还取原状样进行了室内冻胀试验并对原状样和扰动样冻胀性试验结果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用扰动样模拟试验结果对细粒土进行冻胀性分类研究,是可靠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邯(郸)-临(清)公路工程中的低塑性粉土,选择了多种加固方案,测试了每种加固材料在不同龄期的各项力学指标,分析了其加固机理,为邯-临公路推选出了底基层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水泥及水泥粉煤灰改良粉土填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陇海线郑州至徐州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需要用粉土作为填料填筑路基基床底层,从工程试验的角度对水泥改良粉土和水泥粉煤灰改良粉土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从而为粉土改良后作为路基填料提出最佳掺量配比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ISS加固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ISS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ISS加固广州吉山粉土质砂和砂质低液限粉土的最佳用量,了解了ISS加固土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模,并由试验结果分析了ISS加固土的水稳定性,养生条件及延时制性对强度的影响,同时,也对ISS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冲击压实技术在兰许高速公路粉质砂性土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兰(考)许(昌)高速公路粉质砂性土路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度、沉降量及横向位移等检测分析,介绍冲击压实技术在粉质砂性土路基碾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