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客流特点,着重论述轨道线网5、6号线环线设计方案,对环线方案的换乘方式、运营模式、方案的优缺点等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从客流量、客流分布、车站客流、运行效率、换乘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五大问题:总体客流效果相对较差、客流量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核心区段线路相对拥挤、重点车站换乘压力较大、运营效率不高。从城市空间结构拓展,轨道车站与人口、用地的契合关系,车站覆盖率,站间距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城市拓展需要时间、轨道功能层次尤其是快线缺乏等,从进一步加密中心区线网密度、规划轨道快线、做好车站的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后期优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种线形,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环线布设案例,对轨道交通环线的效用进行分析,重点对棋盘型路网城市中轨道交通环线换乘功能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以期全面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功能,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参考。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设置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态密切相关,其互动关系可概况为:(1)环线布置在城市中心,有做大城市CBD的作用;(2)环线布置在城市外围,具有对趋心外围客流的分流作用;(3)在棋盘型路网城市中,环线的换乘功能不优于棋盘型线网;(4)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增强轨道交通环线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国内外已有30多个城市修建或规划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重点分析了北京地铁环线的换乘客流比例大、换乘站上下客量大,以环线为端点的出行比例高、平均远距相对较短、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系数小等客流特征,解析环线的适宜建设条件,研究结果可供城市轨道交通的环线规划和建设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特点与建设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莞市地处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特性与城市布局。针对东莞市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需求进行分析,认为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具有区域性强、快线设计、换乘衔接点多、客流对出行特征敏感性强、资源共享明显等特点。提出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发展的思路:强化"内聚外联"功能,加强规划控制,做好网络间换乘衔接,引入新型交通方式,超前开展资源开发、融合当地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轨道交通已运营8条线路共计279 km,在建6条线路共计143 km,客流效益位居我国前列。为进一步形成适应西安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体系,系统梳理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明确今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主要从线网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管理3个方面总结了规划、建设中的创新成果,最后从顶层规划、服务质量、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启示,有助于西安市城市发展和出行服务质量提升,还可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难题显现出来,多元数据分析模型可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定量技术手段.首先,介绍北京轨道交通多元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地铁AFC刷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公交1C卡数据和浮动车数据等;其次,从地铁车站进出站客流特征、地铁车站换乘客流特征和线路断面客流特征三方面,阐述轨道交通现状客流特征;最...  相似文献   

8.
分析影响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在原有线网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布局轨道交通线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条件、与已批建设规划项目的衔接以及泉水保护等因素,提出环线设置方案。客流测试结果表明,环线的设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特别是轨道交通线网编制过程中,对线网的结构、走向进行确定时要以客流规模作为主要依据之一。但传统的客流预测工作量较大,建模及计算过程复杂、耗时,难以适应项目推进的要求。本文以交通调查为基础,探讨估算轨道交通总量和最大断面流量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得出客流结果,以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过程中把握规模的重要参考。研究结论:(1)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可以居民出行OD调查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2)依据出行链及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可推算线路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3)经对天津地铁1号线客流总量及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模拟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4)该方法可应用于线网规划中对线网规模及线路客运量水平的估算,有利于加强线网布设的数据化,提高规划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40-40
今年年底,申城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4号线环线、1号线北北延伸段等“三线两段”,将投入试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披露,届时申城将新增68座车站和96km线路,与已经投入运营的5条线共同形成8条线、236km、163座车站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雏形。“1条环线+8处换乘+9站共线”的线网布局,让乘客换乘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及编组、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全线采用80 km/h速度目标值;按照5人/m2的站立标准计算列车定员,采用A型车6辆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独立运营组织模式,与线网中1、2、3、4号线等18条线路换乘;根据预测客流及网络化需求,内、外环均开行一个大交路,初、近、远期高峰开行对数为22,24,28对/h;全线设置配线8处,满足全自动运行技术要求,并对该类型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思路、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等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安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城市建设重点发展状况的研究,认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需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线网规划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研究西安市古城特点和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分析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和主要客运交通枢纽的特点,构思线网方案,从客流角度分析、运用广义效用函数法计算,认为"棋盘+放射型"的规划方案能保持客流量大的优点,线网直达性好,结构合理,均衡性好,对明城墙客流压力有较大缓解,其综合评价均优于其他方案,最终确定该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出路。轨道交通属于带状工程,在形成网络前直接吸引范围小,需要其他交通方式为其集疏客流量,接运公交是为轨道交通集疏客流量的主要交通方式。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轨道网密度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网需要很长时间.轨道交通依赖于常规公交换乘。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路对于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规划的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轨道交通1、2号线对西安市具有拉大城市骨架,优化城市结构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一特点,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论证了轨道交通1、2号线对西安城市结构的引导作用,并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结构优化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道路修建、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性、客流流向等方面论述与分析地铁1号线南延伸的必要性,对延伸线路的接轨点、线路走向进行方案比选。推荐天津地铁1号线南延伸项目自双林站站前约500 m区间接轨引出,基本沿海河中游规划路由、敷设,终点站设在靠近汉港快速附近,与C1、C2、C4、Z1、Z3轨道交通线沟通与换乘。  相似文献   

16.
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为郑州轨道交通线网中的近期建设线路,而7号线为远期线路并在金水路站与3号线换乘。由于7号线线路沿线控制性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工程可实施性、客流吸引范围、车站功能性、线路线型、工程投资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方案比选,得出了合理可行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苏州轨道交通的3个发展阶段(一条线运营阶段、两条线运营阶段和初步成网阶段),重点分析了线网客流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的客流特征、进出站客流特征及乘客出行OD(起讫点)特征等,总结了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发展的4个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苏州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6号线和临潼线的建设实际,分析了将纺织城站设置为3线换乘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纺织城站最大断面客流量预测和分析成果,通过分析客流流线和车站周边控制因素,分别提出了3种3线换乘布置形式.通过比选确定采用地下二层3线平面双向同台换乘的方案.结合车站客流仿真模拟和布局优化,对车站客流疏散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强,以克服3线换乘车站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车历程,将其划分为单线运营、初步成网和网络化运营3个阶段。结合线网长度的变化,从客运量与客流强度、换乘量与换乘系数、平均乘距与平均运距、早高峰小时客运量与早高峰小时系数、最大日客运量与线网客流波动系数等多个层面的指标深入总结分析主城区轨道客流成长规律。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线网及其客流成长特征指标,进一步总结轨道交通线网与客流成长规律,期望为相关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与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历程,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线网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适应性、线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总结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并从线网规划目标与远景规模、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市域快线和新城放射线路的规划建设、轨道客流与沿线用地发展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建议:合理控制新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适当增加主城线网密度,统筹轨道交通综合网络建设模式,灵活采用运营组织方式,促进沿线用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等,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