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是个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经营的公共交通企业及客运经营者都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如果违背了它就受到应有的惩罚.实践中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验证了这一经济法则.国有公交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初期,由于国有公交企业尚不具备进入市场经济运作的条件,一些城市出现了"乘车难"现象.小公共汽车做为一种运输形式乘虚而人,成为城市公交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后来又发展到社会融资的公交联营车进人公交市场.使得国有公交企业改制崛起,又从弊端诸多的小公共汽车经营企业和经营者手中夺回公交市场.使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各国的辅助客运系统,概括了辅助客运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其经历的3个阶段.对各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辅助客运系统进行分析,认为辅助客运系统可帮助交通问题凸显的大城市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由此给出我国发展辅助客运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提高的基础上,旅客客运市场逐步放开,市场的功能日益凸现。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水路长途客运已基本退出客运市场,公路、铁路客运逐步替代了水路客运,兴旺了将近百年的宁波轮船因赶不上时代的速度,悄悄地退出了客运市场。长江黄金水道,除旅游船外,中、长途客运也都停航。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及其所辖区范围内公众出行乘用的、经济方便的诸种客运交通,它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广义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方式.狭义的公共交通,通常指大容量的公共汽电车.出于主题的需要,本所指为狭义上的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方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城市客运应该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通常采取公共交通优先方案来保障其实现.本 文针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问题,提出一套全面评价体系与相应的应用模式/程序,在城市客运交通模式战略选择、城市内区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城市公共汽电车通道交通设计三个层次上,定量化地解决公共交通优先度的评价、选择、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权利的均衡间题,成果可应用于大城市确定客运交通战略,并一贯性地部署城市各区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和指导具体的公共客运通道交通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客运交通结构现状不够合理之处,指出公共交通系统的不足。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未来客运交通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认为在私人小汽车发展的浪潮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客运交通系统,给小汽车以适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重庆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1日,由重庆公交一、二、四、五公司,国有参股的冠忠(第三)公交公司、冠忠(新城)公交公司、重庆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出租汽车总公司等19个子公司组成.集团现有资产26.41亿元,员工3万多人,运营车辆6107辆(其中出租车644辆).是一个以城市客运为主,集汽车制造、维修、配件供应、旅游、餐饮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控股集团.  相似文献   

8.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是指城市客运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整合城市公交、区间客运、出租客运、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农村等各种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安全便捷、服务优质、方便出行的公共交通运营网络.下面就潍坊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的必要性,改造中的突出矛盾,如何化解矛盾,改造后公共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规划和建设好城市客运枢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城市运输发展的关键,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形成我国大城市地下、地面、高架铁路的相互配合,形成城市干线铁路与道路公共交通相互衔接的现代化城市快速客运交通网及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客运枢纽,必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更快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综述篇 2010年,我国城市客运行业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到了显著发展,《年报》宏观分析了20062010年度城市客运的供给能力、服务水平相关的指标,阐述了城市客运发展的特点,为提高城市客运行业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2006-2010年全国公共交通车辆保有率情况见图1,2006-2010年全国城市客运各运输方式客运量见图2,2006-2010年全国城区人口年人均乘坐公共交通次数情况见图3,2010年全国城市客运量比重见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