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体声波测试技术及其在巷道围岩岩体波速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荣田 《铁道建筑》2006,(10):37-40
岩体声波测试技术是工程地质勘察和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对某大型矿山地下巷道的维护过程中,利用声波测试技术对地下巷道围岩进行了室内岩样波速测试,并采用干式单孔一发双收岩体声波测试法对地下巷道6大类围岩34个断面岩体进行了现场波速测试,通过数理统计和最大似然理论对采集的岩体波速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围岩岩体波速Vp的数字特征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HSP声波反射法、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对五龙山隧道岩溶地质进行测试分析,实践证明该综合预报技术的实施是成功的,在预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地质法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作为常规预报手段,灵活应用TSP进行长距离探测,采用地质雷达对已开挖揭露溶洞周边进行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3.
谷熠岩 《铁道勘察》2007,33(5):55-57
通过在钻孔中进行声波测试、孔内全景数字摄像、孔内弹模测试等方法,可以精确划分岩体的破碎程度,更直观地观察岩体在无扰动状态下的裂隙发育情况,得到岩体地下三维无扰动状态下的强度指标,有效弥补单一钻探手段在破碎岩体勘察中的不足,准确确定岩体的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红外线应用技术的角度出发,概述了红外线热轴探测技术中的轴温信息采集技术,对红外线探头的探测性能、探测方式、控制系统中车轮传感器、计算机采样系统、轴温定量测量等做了总体分析,并探讨了轴温信息采集中一些主要的技术关键问题,为红外线热轴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H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声波反射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可实时准确探测施工前方地质情况等特点,在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TBM332-336掘进机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土工程声波CT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新手段,应用日益广泛.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研制了新型声波CT检测系统及2002版CT软件.简要介绍其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五龙山隧道为背景,采用目前常用的三种隧道超前预报物探方法(TSP-203系统、地质雷达技术、HSP声波反射法),对同一里程段的围岩进行超前探测,对3种方法的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开挖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FDTD的探地雷达数值仿真与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探地雷达探测受天气、场地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应用FDTD方法对探地雷达的探测机理进行仿真,能够克服上述不利因素,节约成本,提高探测效率和数据采集质量,为探地雷达的正演模拟提供指导.偏移成像技术是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能够把雷达记录中的每个反射点移到其真正位置,获得反映地下介质的真实图像.研究结论:对地下管线探测模型进行了仿真,从共偏移距剖面上得到了管线异常,反映了FDTD方法模拟探地雷达进行探测的可行性.对共偏移距剖面进行偏移成像技术后,得到了地下管线的真实位置,说明了偏移技术在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中能够起到归位的作用,得到横向分辨率极大提高的地下构造原像.  相似文献   

9.
应用声波 CT层析成像技术对受损桥墩内部质量进行无损检测。在桥墩重要部位设计10个 CT剖面,经反演计算,测试平均速度均达到设计要求(4400 m/s),未见明显裂缝、离析或低质混凝土。声波CT检测结果与其它方法检测结果相吻合,表明了声波 CT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检测应用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作为物理破岩技术,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自研发以来,其应用由煤层增透逐渐扩展到岩体破裂,克服了炸药爆破破坏性大、危险性高的缺点,为岩体开挖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CO_2相变破岩技术的发展,泄放能量不断提升,施工工艺不断进步,破岩效果不断增强。但其破岩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刚起步,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制约其向深部地下工程扩展和大规模推广。本文针对液态CO_2相变破岩技术的起源、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上述科学问题及后续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顺层路堑边坡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渝怀铁路顺层岩质地段路堑施工,通过对6次单孔爆破层裂试验中振速与声波探测结果的耦合分析,确定出该区岩体的临界质点振速为25 3cm·s-1。对8次深孔台阶爆破、浅孔台阶爆破和浅孔光面爆破地震波测量结果的回归分析与计算讨论表明,这3种爆破方式都会使边坡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层裂效应,深孔爆破引起的岩体层裂范围达9 12m,而浅孔爆破则仅为2 18m~2 42m。对于顺层岩质地段路堑开挖,可采用主开挖区深孔爆破与缓冲爆破相结合、顺倾一侧边坡预留保护层浅孔爆破与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能保证开挖爆破产生的层裂范围小于2 2m。  相似文献   

12.
岩体力学与工程学属半经验科学,因此,特别需要强调,岩体理论应该符合具体工程实际条件,工程技术应该上升到理论,明确各项支护工程技术的力学状态。根据岩体工程不同的力学状态,建议岩体力学按力学性质分为加载岩体力学与卸荷岩体力学。工程岩体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并采用适当的支护加固措施使之达到工程目的。这些工程措施包括岩体锚固、喷射混凝土支护、注浆加固技术;同时需要控制地下水渗漏,保证水力渗透稳定。岩体工程与锚固技术,需要卸荷岩体力学,其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应该相吻合;卸荷岩体力学是从实践到理论,力学概念清晰。岩体工程中,地下水问题十分复杂和重要,应予深入研究,并建议对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力学进行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灰岩地区易出现岩溶发育,而岩溶会给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带来地质灾害,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地质勘察阶段有必要探测地下岩溶发育情况。微动探测技术是一种天然源面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可从各种自然振动数据中提取面波频散信息,并推断地下介质速度结构;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采用阵列式采集系统的直流电法,通过观测不同介质电性信息,分析地下介质电阻率特征。为提高探测精度,本文采用微动探测技术和高密度电法在城市岩溶地质勘察中进行综合探测。结果表明,在城市建筑复制环境条件下,微动探测技术和高密度电法能互相补充与验证,取长补短,可高效探测地下介质中的异常体,很好地揭示岩溶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超高层的四川广播电视塔(313m)深基础探中,采用跨孔声波CT层析成象技术,对于大于20m范围内的由杂填土,粉砂质粘土,粘土,中砂,卵石,砾石和泥岩,砂岩等组成的复杂岩土体地基的组成和分区,砂层透镜体的产出空间位置,覆盖层与基岩的接触状态,以及基岩中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等特性作出判断。文章叙述了CT成像的原理,测试布置及结果分析。通过本实例显示,声波CT技术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得到更完整,  相似文献   

15.
红外探测技术应用于铁路车辆的轴温监测,对于防止燃油,切轴,保障行车安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车辆工艺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南昆线红外探测系统的应用与实践,阐述了红外探测点的布设及机房选址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车辆轴温智能探测设备与原红外线探测设备的对比,阐述了其在探测方式、车号信息采集及轴温传输速率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在提高探测准确率、减少误报及车号信息共享方面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无损探测金属物体表面缺陷和体积缺陷的通用方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用聚焦激光柬进行扫描后采用压电传感器检测由激光束激发、产生的声波。对缺陷的检测是在激光束通过缺陷区域时借助测量声波的振幅和声信号到达检测器的传播时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铁路里程长,气候、地质、人文环境复杂,传统技术防护手段难以满足高速铁路周界安防的要求。为了解决目前高速铁路周界入侵监测存在的问题,基于高速铁路周界安防需求,分析了高铁周界环境的特点,对现有周界技术防护手段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研究了3种典型的智能技术周界防护手段—智能视频分析、微波阵列传感探测、多维三鉴复合传感探测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为智能技术在高铁周界安防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工作基础,并对智能技术在高铁安防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锚注技术在边坡岩体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高速公路边坡岩体加固工程 ,介绍锚注技术的应用 ,即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 ,将水泥浆压入边坡岩体的节理裂隙中 ,通过水泥浆在节理裂隙中的充填作用或与介质充填物的结合作用 ,使岩层中薄弱结构面的强度和破碎岩块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掌子面前面的岩体构造分布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能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由于不同的介质对应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差异明显,当地质雷达向目标岩体发射高频带宽短脉冲时,发射的电磁波遇到不同的介质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根据接收到的发射信号,用配套软件分析处理后再进行地质解译,得到探测隧道前方的地质岩层预报。本研究结合梅大隧道施工过程地质超前预报的工程实践,对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原理、测线布置方法、技术参数选择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完整岩体、裂隙发育带、富水区等地质体的雷达图像进行了地质解译,归纳总结了一些预报成果和经验,为探地雷达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