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岭隧道进口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与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在选线过程中应尽量远离滑坡体,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避免。同时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滑坡体处洞口施工的困难问题之一。以云岭隧道进口处大型滑坡体为背景,在不对滑坡体进行全面加固的前提下,采取经济适当的辅助措施,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了滑坡体处的隧道进洞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2.
汕梅高速公路拾荷隧道施工中 ,进口洞口处于松散滑坡体 ,经采用小导管注浆等多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后 ,使隧道得以安全顺利地进洞施工。主要介绍加固施工的方案和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破碎围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引起的工程滑坡问题,依托叙毕铁路土地垭隧道出口滑坡处理工程,对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滑坡成因主要有内、外2种因素,内因为洞口浅埋段围岩风化严重、破碎,外因为施工开挖造成坡脚临空,地表水下渗恶化围岩,防护措施也未及时施作。在滑坡处治方案设计中,需结合滑坡体范围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原则上采取锚固桩加固边仰坡滑坡体并增设截排水沟后,再对隧道范围内采取明洞改路基、基础换填、钢花管注浆加固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布陇箐隧道洞口处于滑坡体地段,施工时采用地表注浆、箐沟回填、洞口前移、cD工法等施工措施保证了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5.
结合栗石沟隧道洞口滑坡实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强度折减法对隧道洞口边坡在自然状态、边坡坡脚开挖和削坡卸载等6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出对该滑坡体采取削坡2m+表面喷浆及锚杆支护相结合的处治方案,同时加强洞口坡面排水、坡面和隧道内的变形监测。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依据,也为山区隧道洞口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何小龙 《隧道建设》2004,24(1):48-51
着重介绍了元磨高速公路布陇箐隧道,在洞口浅埋段处于滑坡体等多重困难条件下,雨季快速、安全进洞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的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元磨高速公路布陇箐隧道,在洞口浅埋段处于滑坡体等多重困难条件下,雨季快速、安全进洞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的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口山体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三国 《隧道建设》2006,26(3):73-75
赣龙铁路马蹄经隧道在施工中遇到洞口30m上半断面全部变形垮塌的难题,而且初步方案屡遭失败。经过彻底探明地质情况,确定了滑坡体的存在。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方案。介绍了滑坡整治方法。进一步强调隧道工程详细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11.
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位于古滑坡体上,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后缘出现了变形裂缝,对施工人员及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按工程勘察资料和现场地质条件调查结果,对滑坡体的变形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施工过程中隧道仰坡以及滑坡体整体稳定性计算,得到古滑坡体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仰坡后缘以及隧道的变形迹象是因刷坡过程中开挖了坡脚,仰坡出现大幅度变形造成的。施工过程中,仰坡段的稳定性差有可能发生失稳,隧道底板以下滑坡体稳定性未受到大的影响。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对滑坡的治理措施,效果较好,保障了安全。  相似文献   

12.
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洞口滑坡。文章以某一连拱隧道的洞口为例,从地质因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治理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隧道受洞口立交及其上跨线的影响,使隧道洞口仰坡较高,因此,隧道仰坡的稳定,直接影响隧道进洞和隧道营运安全。介绍塘朗山隧道出口高仰坡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原因、仰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采取的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保新理念的山区公路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合理选择隧道洞口位置与进洞方式是保护环境和保证顺利施工、安全运营及节省工程造价的重要条件.公路隧道洞口各种进洞方式都应突出"安全",兼顾环保;隧道洞口施工中应避免大规模人为拉槽,具备成洞条件时就及早进洞,以有效地解决洞口工程病害,保护隧址区域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宝兰铁路客运专线渭河隧道下穿北山滑坡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隧道下穿施工对上覆滑坡体的扰动规律,同时针对有无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并未促使滑坡体滑动,仅对滑坡体存在一定影响,超前支护能有效减轻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在得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影响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超前支护、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径向注浆加固地层的施工控制技术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使用管棚支护加固高陡堆积体仰坡隧道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建立超前大管棚的力学计算模型,对设计参数及施工力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洞口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与坡表位移分布规律,探究洞口开挖施工力学行为,验证超前大管棚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隧道洞口工程存在深厚堆积体时,采用管棚预加固措施,可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确保隧道进洞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龙祖山隧道施工中的难点,通过对该隧道洞口地表处理、钢管桩地表加固处理和左右线上陵端洞口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介绍,说明了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Ⅴ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V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一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