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GIS的公路工程智能信息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出发,分析了基于GIS和工程数据库建立公路工程智能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论述了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广东省公路工程智能信息平台为例,介绍了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是北京地铁6号线1、2期工程的延长线,2018年底与6号线1、2期工程贯通运营,形成北京轨道交通东西向大动脉,对城市功能疏解、交通拥堵缓解发挥着重要作用.6号线西延工程吸取国内外轨道交通设计的成熟经验,贯彻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的理念,进行积极的设计创新,在车站一体化、标准车站公共区装修、装配式区间隧道、机电故障智能诊断等方面均有尝试,为国内外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工程机械自动化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工程机械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首先,文章分析了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强调了其在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工人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重点介绍了智能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包括传感技术、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接着,文章探讨了智能控制系统在提高工程机械操作精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维护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最后,本文对工程机械自动化中智能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机械的深度融合等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针对我国现有中小型养殖场中自动化喂饲程度不高的现状,基于三菱PLC设计了一种智能饲喂系统,实现了中小型养殖场智能供料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中。合理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汽车产品质量,促进汽车生产升级,提高汽车生产效率,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分析了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探究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汽车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隧道智能配电系统是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是保证隧道安全营运的基础。在调研市场上可以实现应用的智能化硬件产品的基础上,以施耐德电气的智能配电系统在G98环岛高速三亚崖州湾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分析隧道传统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隧道日常管理与运营维护的实际特点,对智能配电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阐述,探讨在工程上如何构建智能配电系统,实现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最优化,保障隧道平安、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彧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1):98-101
以陕西省西渭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一种专门针对公路设计的自动化滴灌系统,用固化参数和智能阀替代自动化电路,造价为现有自动化滴灌工程成本的10%,管理达到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煜 《东北公路》2000,23(4):19-22
本文以陕西省西渭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一种专门针对公路设计的自动化滴管系统,用固化参数和智能阀替代自动化电路,造价仅为现有自动化滴灌工程成本的10%,管理达到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路基工程》2005,(6):95-95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全长115 km,建成后满足开行时速200km列车的要求。该工程已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2007年12月建成,确保在2008年7月北京奥运会前投入运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修建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新理念,以“一流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孙东立 《驾驶园》2007,(10):22-24
BRT(Bus Rapid Transi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作为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的有力载体,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公交系统基本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其投资及运营成本又较轨道交通低,与常规公交接近.  相似文献   

11.
跨座式单轨作为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农  雷慧锋  郭锴 《隧道建设》2015,35(7):623-628
为能给中等规模城市选择一种经济适用环保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通过分析我国的城市结构特征、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现状,进而说明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具有中低运量系统需求大、对投资建设及运营经济性、环保性和运营效率安全要求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轮轨轻轨制式钢轮钢轨(高架B型车、C型车)、(跨座式)单轨、直线电机、胶轮导轨和中低速磁浮等系统对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指出跨座式单轨应成为轻轨(中运量)系统的主导模式,最后对如何促进跨座式单轨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雪霏  吕珊 《时代汽车》2021,(8):191-192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随之得到了扩大。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而言,交通结构往往较为复杂。所以,要想方便乘客在轨道交通车站中迅速找到出口,减少购票时间,避免出行线路出现错误,就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一个电子导向系统。与此同时,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导向系统优势的分析,指出电子导向系统架构的可行性,进而在解决传统导向功能存在负面问题的同时,为乘客信息系统的便捷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何磊 《公路》2020,(3):184-191
对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概念、研究背景和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从都市区城镇发展机理出发,探讨了市域(郊)轨道交通支撑下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模式重构。结合昆明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3个层次的1h通勤圈以及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并指出主城与呈贡、晋宁之间采用地铁制式的1号线和4号线、9号线难以适应该尺度的长距离通勤出行,不足以支撑新区的发展,必须建设快速、舒适、可达性高的环滇池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等问题。此外,以尊重轨道交通建设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合理把握时机与节奏为出发点,进一步从客流需求、城市经济体量、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几个方面对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门槛和建设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晓兵 《隧道建设》2014,34(5):397-401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在轨道建设前期如何前瞻规划、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沿线资源,探索适合的建设模式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借鉴香港"轨道+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阐述城轨TOD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理念,分析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在大陆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轨道+物业"理念在深圳地铁6号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将"轨道+物业"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最后对国内城轨TOD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和储备机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接驳机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及技术规范支撑,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汪博  王建 《隧道建设》2012,32(3):346-349,365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大范围建设过程中导致的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差、新旧坐标系统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测量建网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创佳 《隧道建设》2014,34(3):259-263
苏州市在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为了在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扬长避短,使轨道交通建设与交通需求、城市发展更好地配合,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回顾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苏州市轨道交通在管理体制、公交一体化、线网资源共享、征地拆迁、质量控制和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可贵经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和沿线用地配套等有待完善的方面,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用地控制体系和设计技术体系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轨道交通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体系及检测指标,为轨道交通桥梁检测评定工作提供依据,在公路、市政、铁路桥梁检测规范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桥梁的结构特点、荷载特点,提出了针对轨道交通桥梁的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明确了基于公路桥梁的轨道交通桥梁检测指标,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检测评定技术。选取典型的梁式轨道交通桥梁项目,采用研究建立的评定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技术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和原有方法评定结果基本一致,前者更能反映轨道交通桥梁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老旧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方面引导居民出行方式,提高出行便利度,另一方面对轨道站点周边空间进行更新改造,补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本文以重庆南岸区海棠溪轨道站步道为例,从轨道站步行系统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角度,提出优化步行通道的措施,对改善居民轨道接驳交通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城市通过建立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而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及换乘服务范围又成为后轨道交通时期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西安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为背景,针对西安市后轨道交通时代的自行车换乘进行研究,并对西安市的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进行了初步规划。着力实现西安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的无缝衔接,以提高城市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水平的评价系统进行了探讨研究,以迅速、方便、舒适、协调为评价目标,构建了换乘水平评价系统。并对各目标层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取值方法。最后,结合上海轨道2号线西段和周边常规公交的实际调查,对换乘水平评价系统进行方式演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