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准确计算导管桨方位推进器水下辐射噪声,文章以非均匀进流条件下实尺度导管桨方位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扇声源方法结合边界元方法对导管桨方位推进器无空化噪声进行了数值预报,并分析了导管桨方位推进器不同部件噪声对总噪声的贡献。结果表明:壁面脉动压力幅值最强位置主要集中在桨叶的导边以及导管内壁面靠近桨叶叶梢的部分;径向测点声源级最大值对应的频率为叶频,轴向测点噪声在三倍叶频处声源级最大;静止部件噪声是径向测点噪声的主要贡献者,旋转部件噪声是轴向测点噪声的主要贡献者;导管桨方位推进器总噪声对应的宽带声源级指向性呈椭圆形;采用扇声源方法结合边界元方法能够预报导管桨方位推进器无空化噪声,为导管桨方位推进器的噪声性能评估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求解RANS方程的方法对某导管桨敞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导管桨流场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六种不同的叶梢间隙研究叶梢间隙对导管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管桨的推力、力矩随叶梢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叶梢间隙的改变同时改变了桨叶压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采用LES方法结合FW-H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螺旋桨的近场脉动压力和远场声辐射特性。近场脉动压力分析结果表明:脉动压力频谱特性在桨盘面和桨轴方向存在差异,脉动压力幅值随着距离增大迅速衰减;若要得到螺旋桨远场辐射噪声,声压接收点的位置需至少距离螺旋桨10倍直径。远场噪声指向性分析结果发现:声压总级在桨轴纵向平面呈现椭圆形分布,轴向总声级比盘面周向大。此外,噪声频谱特性的分析结果发现,桨盘面和桨轴方向声辐射频率特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LES方法结合FW-H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螺旋桨的近场脉动压力和远场声辐射特性.近场脉动压力分析结果表明:脉动压力频谱特性在桨盘面和桨轴方向存在差异,脉动压力幅值随着距离增大迅速衰减;若要得到螺旋桨远场辐射噪声,声压接收点的位置需至少距离螺旋桨10倍直径.远场噪声指向性分析结果发现:声压总级在桨轴纵向平面呈现椭圆形分布,轴向总声级比盘面周向大.此外,噪声频谱特性的分析结果发现,桨盘面和桨轴方向声辐射频率特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特殊导管螺旋桨桨叶强度校核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婷  罗薇  广超越 《船海工程》2013,(1):50-52,56
对新型电力推进装置——电机/螺旋桨一体化推进器进行强度校核方法的探讨。采用分析计算法,计算电机一体化导管桨桨叶在静态负荷下的强度。在保证螺距沿径向分布、厚度沿径向分布的光顺前提下,以等强度方法将桨叶厚度减小,并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桨叶厚度减小前后模型的水动力性能,对比发现,其结果误差较小,表明该强度校核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适用于轮缘推进器的无轮轴螺旋桨,以Ka4-70+19A导管螺旋桨为基础,构造了叶梢厚,叶根薄的反厚度规律桨叶,相应的桨叶翼型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不同的原则设计了3套桨叶翼型,使用CFX对3种桨叶进行敞水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反厚度规律桨叶叶梢压力分布不均匀,吸力面靠近导边与随边位置出现较大面积高压区和压力最大值,压力面出现较大面积的低压区和压力最小值。Type1翼型梢部压力从导边到随边变化较大,敞水性能相对于原型桨变差;Type2桨叶能保持翼型攻角基本不变,但梢部载荷降低,敞水性能降低最多;Type3桨叶压力沿切向分布更均匀,敞水性能为三者最佳。研究结果可为RDT的反厚度螺旋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为平  王建强  丁举 《船舶》2019,30(1):112-118
为研究低速大推力导管桨水动力性能,应用商业软件Fluent,采用RANS方法结合k-ω湍流模型,开展了对原型和改型导管桨敞水状态下的数值计算。采用多运动参考坐标框架(MRF)技术,通过局部网格加密,来模拟桨叶和导管间的间隙流动。重点考察了设计工况点的水动力性能,压力分布等,通过计算分析,对导管桨(包括桨叶、导管以及前后定子)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发现,导管桨在低速高负荷状态下,桨叶吸力面叶梢附近有很大的低压区。提高导管推力占比,可较大幅度提升推进效率。优化后置定子,能使效率得到一定提升。相关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吻合良好,表明该数值研究方法可靠,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库存大侧斜桨,基于商用RANS代码,利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和流道计算模型开展了大侧斜桨敞水水动力和流场的数值分析.在进速系数J ε[0.33,0.95]范围内,文中计算得到的敞水螺旋桨水动力与试验结果差异在3%以内.通过敞水螺旋桨流场计算和计及粘性影响鼓动盘计算结果比较可知,螺旋桨对桨前流场影响主要是抽吸作用;对桨后近场区域XIDP<4流场影响主要是滑流,轴向速度周向均值沿径向分布主要受桨叶负荷分布控制;到中问区域415,螺旋桨尾流变成了单一的剪切流.  相似文献   

9.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在水下潜器转艏运动中螺旋桨周围的水动力现象进行观察,对在这样的工况下导管螺旋桨周围流场特征、进速、诱导速度、推力沿盘面和桨叶径向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螺旋桨周围流场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螺旋桨转速条件下,进速越小,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也越大;由于导管出口处激发出的梢泄涡作用,导致盘面后叶梢附近轴向诱导速度降低、压力增大,该处叶面与叶背之间的压差也随之增大;螺旋桨的推力沿桨叶径向的分布呈现出半径越大,所产生的推力也越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按运用二维不发片方法,计算优化一般性桨叶螺距循环变化,能消除桨叶上随时间的变化的力。运用升力面理论,对采用循环桨叶螺距的桨和相同尺寸的定距桨性能进行了比较计算,证明了舶循环螺距控制的有生。桨叶采取在每次默许中循环螺距控制,能减少桨叶上的非定常力和船体表面的压力脉动。同时,与定距桨比较而言也减少了面空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螺旋桨是目前船舶及海洋装备重要推进装置,其工作可靠性及服役性能对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复杂海洋环境下螺旋桨服役性能除受到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周围其他海洋异物的影响,进而引起螺旋桨载荷特性发生突变。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建立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将海洋异物接近过程简化为准定常过程,分析不同接近距离对导管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将水动力学载荷施加在桨叶表面,获得不同接近距离时桨叶应力、应变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异物的接近会对导管桨水动力学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当异物接近距离为0.01 m时,导管桨推力将增加11.74%,扭矩增加12.73%,桨叶最大应力值增加32.06%,最大形变量增加30.28%。本文研究工作对导管桨服役性能评估及疲劳寿命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螺旋桨是目前船舶及海洋装备重要推进装置,其工作可靠性及服役性能对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复杂海洋环境下螺旋桨服役性能除受到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周围其他海洋异物的影响,进而引起螺旋桨载荷特性发生突变。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建立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将海洋异物接近过程简化为准定常过程,分析不同接近距离对导管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将水动力学载荷施加在桨叶表面,获得不同接近距离时桨叶应力、应变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异物的接近会对导管桨水动力学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当异物接近距离为0.01 m时,导管桨推力将增加11.74%,扭矩增加12.73%,桨叶最大应力值增加32.06%,最大形变量增加30.28%。本文研究工作对导管桨服役性能评估及疲劳寿命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螺旋桨诱导船体表面脉动压力预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螺旋桨诱导的船体表面脉动压力试验预报值随空气含量变化的规律及螺旋桨模型空泡形态随含气量变化的规律,并与实桨空泡对比分析;探索了脉动压力试验预报与实桨测量值最接近的空气含量控制准则;比较了螺旋桨模型在船模伴流场和修正后的伴流场中工作时,螺旋桨诱导的船体表面脉动压力预报值及螺旋桨模型空泡形态,与实船测量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并就伴流场修正对螺旋桨诱导的船体表面脉动压力试验预报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了螺旋桨诱导的船体表面脉动压力的预报值随桨模试验转速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刘政  贺铸  张宁  蔡辉  卫芳洲 《船舶工程》2015,37(11):26-30
为了分析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变形对桨后尾流场分布的影响,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和ANSYS有限元建立了一种流固耦合方法,基于此方法分析了桨叶变形对螺旋桨压力分布以及尾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形后桨叶两侧压差增大;在螺旋桨尾流场中,变形对各速度分量周向分布的影响随半径增大而增大;在0.9R(R为螺旋桨半径)处,切向速度在变形后减小约30%,轴向诱导速度减小约20%,径向速度增值在0.1m/s内。变形后轴向速度低速度区域增大,径向速度正速度区域增大,叶根处切向速度增大,叶稍处切向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护卫舰五叶侧斜螺旋桨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护卫舰首次装备的五叶侧斜桨研制过程。给出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阐明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形问题和修改成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经实船高速运行和透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为高速舰船大盘面比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型循环水槽中推进叶轮的辐射噪声特性,建立了叶轮和管道的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CFD方法,使用滑移网格方法实现推进叶轮的旋转,研究定常流场中推进叶轮的水动力和声辐射。在叶轮周围和桨轴后部布置一圈环形测点和一列轴向测点,监测叶轮径向和轴向各测点处的压力脉动,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测点的噪声频谱。结果表明,推进叶轮轮缘处的噪声大致相同,在低频处声压级呈周期性变化,在高频处声压值不断降低,推进叶轮桨轴后的轴向测点声压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变小。  相似文献   

17.
赵鹏  周玉龙  赵鹏飞  杨超 《船舶》2013,24(2):15-20
探讨一种预测桨叶剖面任意点处是否会出现空泡的方法。首先,针对所给桨叶剖面,采用Theodorsen方法计算出绕叶剖面周线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用湍流边界层Head方法进行压力分布修正;然后将所得各点降压系数与空泡数进行比较,从而预测叶剖面各点是否会出现空泡;最后,通过对HSP桨旋转一周过程中桨叶r/R=0.7处剖面压力系数的计算,对该处是否会出现空泡作出判断,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型循环水槽中推进叶轮的辐射噪声特性,建立叶轮和管道的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滑移网格方法实现推进叶轮旋转,研究定常流场中推进叶轮的水动力和声辐射。在叶轮周围和桨轴后部布置一圈环形测点和一列轴向测点,监测叶轮径向和轴向各测点处的压力脉动,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测点的噪声频谱。结果表明,推进叶轮轮缘处的噪声大致相同,在低频处声压级呈周期性变化,在高频处声压值不断减小,推进叶轮桨轴后的轴向测点声压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变小。  相似文献   

19.
叙述我国护卫舰每一将装备的五中侧斜桨研制所经历的全过程及所获得的航速;振动和噪声诸性能良好的结果。列举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一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说明了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表问题和修改成活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并经充分的实船高速运行和适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从而为今后高速舰船大秀面经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富足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表面划割式螺旋桨进行完善的水动力性能建模,基于RANS方程和VOF方法以及滑移网格技术,以标准表面桨模型841-B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引进自然空化模型,对桨叶上的局部低压处进行了气、液、汽三相流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该4叶桨相隔90°的2个相邻叶片,其推力系数时间历程也呈现90°的相位差,而推力系数则呈现以叶频为基频的周期性脉动;叶片的周期性出、入水导致表面桨推力系数的周期性脉动;桨叶的杯形随边在入水时是空气通道,在出水时是水流通道,形成了表面桨的通气;考虑自然空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体现在推力系数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