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对于一家由中日双方11家股东合资经营的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简称国际轮渡)来说。是企业生命延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非同一般的权重在于,为期15年的合资经营已经届满。是继续“合”还是“分”?合资股东各方期待着一个定夺。今年9月28日,ll家股东的董事、监事聚酋上海,举行临时董事会,各方在对国际轮渡的经营业绩和合作前景进行充分评估后,最终一致决定,中日双方保持现有合作模式,合资经营期届满后续延10年,至2017年底。  相似文献   

2.
中日双方11家股东为期15年的合资经营已经顺利完成,这15年既是公司第一个合资合作期,也是公司从诞生、初创走向壮实、成熟的最重要时期。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简称国际轮渡)总经理林宗清在公司成立15周年  相似文献   

3.
中日双11家股东为期15年的合资经营已经顺利完成,这15年既是公司第一个合资合作期,也是公司从诞生、初创走向壮实、成熟的最重要时期。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简称国际轮渡)总经理林宗清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回望曾经沧桑与如金的岁月,放眼新一轮10年合资经营的前景,陡生感慨:没有15年合资经营的成功,也就不会有下一个为期10年的合资经营的延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创岁月     
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由中日双方共同合资组建成立的国际班轮企业,开业之初,中日合资双方已确定,公司为中国法人。领中国航运市场开放的先机,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赢得了“天时、地利”。但对于初创的新公司来说,从人员配备到经营思路的确定等,可谓千头万绪,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金秋。中日航线悄然走来了一支新军——由中日双方12家企业共同合资组建的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伴随其后,一艘通体雪白、飞线流畅的豪华客货班轮——“苏州号”从东方明珠塔下的黄浦江畔启航,开始了风采逸熠的漫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20日,当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完成其麾下新鉴真轮最后一笔390万美元的还贷,一个令人振奋的“奇迹”宣告诞生:由中日双方投资建造的国际客货班轮——新鉴真轮,在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历经10年苦心经营,不懈努力下,终于以优异的经营业绩、良好的诚信品牌,按时还清全部4500万美元造船借贷,从而成为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名符其实由自己全部拥有、怀抱的“产儿”。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由中日双方12 争”的中日航线市场脱颖而出,受 家航运企业共同合资组建 到了货主的欢迎与市场的广泛认的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在沪宣告 同。成立。伴随其后,“苏州号”轮从东 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方明珠塔下的黄浦江畔启航,投入 加快,世界经贸的增长对航运服务上海——大阪间海上航线营运,开 提出了新的要求。中日航线由于航始了风采逸熠的漫漫航程。 程短、货量大,已经成为众多中外 十二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脚 船公司竞相角逐的“掘金线”。在…  相似文献   

8.
成功转折     
随着中日两国贸易的快速增长,中日航线市场呈现货满客多的繁荣景象。以此为契机,中日国际轮渡公司经营层在中日双方的共识下,果断决策,投资51亿日元建造一艘豪华客货船“新鉴真”轮。1994年4月,“新鉴真”轮在“鉴真”轮宣告退役后,取代“鉴真”轮投入了上海至日本航线营运,每周定期往返于上海至大阪、神户。然而,市场转折随之而来。九十年代中期,全球航运进入低潮,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下,市场运力投入增加,竞争更趋激烈。而由于新造船借贷,中日国际轮渡公司进入了一个“高成本、低回报”时期。面对航运市场历经格局调整、低潮徘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经营宗旨 : 客货运输 精益求精 在强手林立的中日航线,上海国 个 个 协 调 际轮渡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 到位。从此,无面对这样一种市场格局:同一航线上载客 论白天黑夜,风雪的有早已经营多年的知名客货班轮及它的 漫天,苏州号轮始终船公司,载货的更有多家大小班轮公司。 坚持做到“定时开航、定作为经营一条客货班轮的船公司,在班轮 时到港、定时交货”,将国际海经营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上海国际轮 运班轮服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渡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创新经 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由中日双方12家航运企业共同合资组建的上海国际轮江有限公司在宣告成立,伴随其后,“功州号”轮从东方明珠塔下的黄浦江畔启航。投入上海——大阪间海上航线营运,开始了风采逸熠的漫漫航程。  相似文献   

11.
中日航线货主从10月中旬起将再次受惠“苏州号”轮快速交货服务。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宗清日前在沪宣布,从10月16日起,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中日航线进口HDS服务再次提升交货速度,“苏州号”轮抵靠上海港后2小时可确保货主提货,从而将此前进口HDS货物的交货时间又提前了半天。这是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第三次为提升货运HDS服务水平推出并实施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日航线市场处于“二律悖反”状态,虽然中日贸易额逐年攀升,已经越过了1850亿美元的“天量”,但航线班轮市场,不仅没有出现“向好”的顺势,反而逆势而下,无序竞争加剧,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凸现。身处竞合争道、“运价大战”此起彼伏的市场环境,可谓“心跳加速”,不进则退。正是在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里,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既保持了高位运价,又实现了货量增长、经营效益翻了一番的目标,成为中日班轮企业中“鹤立鸡群”的一抹亮色。叩问上海国际轮渡公司的经营之道,不如说他们在降本增效上有招。降本之招一:舱位挖潜不遗余力2000年,上…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船公司的眼里,中日航线既不是跨洋干线,也算不上班轮业的“生命线”。但谁都知晓,其竞争的“残酷”与白热化却一点也不逊色于亚欧航线或亚美航线。2002年,曹致俊走马上任中日国际轮渡公司总经理,时值全球航运市场低谷,中日航线市场运力过剩引发市场逆转,从杀价竞争、经营亏损到外资班轮公司纷纷退出,航线市场全面下滑的危机已经毕现。考验和挑战摆到了甫任不久的曹致俊面前:作为仅有一艘船的单船公司,虽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辟了第一条中日客货班轮航线,但历经十数年的起落回合,中日航线市场已从昔日营运的4~5家船公司增加到14~15家。与其它船公司相比,中日国际轮渡在实力规模上已处弱势,在“兵刃相见”、全然白热化的竞争中,一些船公司开出了与新鉴真轮同日开航、同一挂港、同日抵港的“三同”班轮,由此向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公开叫板。  相似文献   

14.
再铸辉煌     
竞争永远是市场不变的法则。进入新世纪,虽然中日贸易量每年以20%—25%幅度递增,但中日航线市场竞争更日趋白热化,在绵延多年的市场“价格大战”面前,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始终坚守“全程全面、精心精到”的经营服务理念。2000年,中日国际轮渡公司率先推出了定时开航、定时到港、定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经营理念 :创新经营 服务制胜 以 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切入点, 造并采用 10 英尺迷你型海运集装箱,满足 货延误,准点交货率达100%,在中日航线 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及所属 货值大、体积小的货运需求,充分有效利 同班期船舶中赢得了第一。苏州号轮不断探索国际客货运班轮运输, 用了船舶舱位资源,开创了中日集装箱运 ——首创出口拼箱货 IDS 。2004 年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外客户差异化、个性化 输史上一个先例。 9 月,上…  相似文献   

16.
12年来,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以“创一流服务,树一流品牌”为目标,以与时俱进,创新经营的竞争理念,在风起云涌的中日航线市场独步前进,实现了一流的班轮运幢,树立了一流的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7.
拥有远洋船长生涯的林宗清,从早年学航海驾驶,到登上远洋船舶,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离海上岸”,先后被调任上远公司船舶管理处、中远集运企划部的领导岗位,乃至“入主”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短短十数年,始终与船保持了一种“不分不离”的缘分。这种“不分不离”的缘分虽然在航运业内大有人在,但林宗清对这一行更有一种执着:选定了人生的航船,要干就要干好。从当年第一次上船实习起,林宗清就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去。2001年底,林宗清走马上任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后,很快从一名航运管理者实现了向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角色上,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他将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不断地干而学,学而悟,形成了领军治企的思路:以创新经营为基点,以提升服务为重心,引领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及苏州号轮在中日航线做强品牌,做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洋航务》2011,(6):50-51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波公司)成立于1951年6月15日,是中国与波兰政府合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新中国第一家远洋运输企业. 中波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分公司设在波兰格丁尼亚.公司股东分别为两国政府的代表--中国交通运输部和波兰基础设施部.  相似文献   

19.
中远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中日航线客货周班运输的航运企业.其自主经营、享誉中日航线的国际客轮"苏州号"自开航20年以来,一直秉承着优质服务这块"金招牌",为中日两国经贸运输和旅游观光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受中外旅客和货主的好评.即使遭遇行业寒冬、中日关系遇冷,也无法阻挡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逆势增长的步伐,在服务和效益上继续以标杆企业的姿态引领中日航线企业.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郁正辉,解读上海国际轮渡的"标杆"事迹.  相似文献   

20.
港口     
《中国船检》2004,(7):53
长沙上海携手发展集箱运输 日前,长沙新港有限公司与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新港一期集装箱码头正式签署合同。双方融资1.7亿元,共同开发国际集装箱运输,其中上海港投资8000万元。早在2002年,上海港务局就多次考察正在建设中的长沙霞凝新港,并与之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