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在小城镇建设中,财政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城镇建设是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尽快建立小城镇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是小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财政建设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意义的环节。要促进小城镇、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财政是头等保障。对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城镇财政现状并提出了关于小城镇财政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彤  石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154-157,390
湿陷性黄土场地作为特殊不良土层,对排水工程有着重要影响。充分了解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湿陷性黄土场地的不同处理方法,有助于排水工程的优化设计,对工程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大同市部分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工程案例对排水工程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是国家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建设小城镇的首要问题是公路交通问题,文章论述了公路对小城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公路规划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交通运输业不仅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养殖业等的规模和布局,而且还影响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多元化农村和小城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改善农村和小城镇道路交通,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低洼地区防洪排涝特点及该地区小城镇防洪排涝现状 ,指出了低洼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洪涝损失 ,供低洼地区小城镇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雨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119-120,124,13
无论是在"十一五"期间,还是在"十二五"期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已经成为我国污染源控制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当前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城市相关建设水平,也无法满足城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更科学化、合理化地开展污水处理工作,实现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益最大化,成为了当前政府及业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该文从阐述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应对策略,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生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对其他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排水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一项重要施工,其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性及公路的运行寿命。所以,必须重视路基和路面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以西南某高速公路为例,对其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小城镇交通运行有许多不同于大城市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交通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文中以华北平原地区小城镇的交通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城镇的交通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小城镇的交通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措施、信号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沿海软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费用较大的道路和排水工程的技术演变加以总结和说明 ,进而延伸到道路和排水工程的一些综合表现结果 ,列出表现形式 ,总结出防治的措施 ,为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并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发生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通常占有工程较大的投资比,结合某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开槽埋管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开槽埋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目的在于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艾连永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0):109-111,10,11
介绍了给水排水管道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给水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解决住宅工程中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扩建、改造工程量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排水管道的修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非开挖施工具有对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改、扩建工程,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使用。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检测和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对市政给水排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市政给水排水管道主要埋设在地面以下,管道的安全性关系到供水的安全性、排水的及时性。所以合理地选择管道的类型对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较为重要。该文阐述了给水排水管道的类型与选择。认为:塑料管以其水力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安装方便等优点在市政给水排水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管的抗压能力好,在供水的输水管、污水厂区使用较多。钢筋混凝土管制作成本低,在超大管径的排水管与雨水管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制的人工降水仪器,在常德—吉首高速公路路面现场进行中央分隔带降雨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填土的初始含水量和空隙率与排水情况之间的联系,即中央分隔带填土初始含水量和孔隙比越大水渗透的速度越快,横向排水管的出水时间越短。估算出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此来评估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能力与效率。阐述了该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在排水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中央分隔带排水的建议:(1)在横向排水管埋设的位置设计小窨井,以便于清理,并保证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2)可将中央分隔带汇水直接排入人孔,在每个人孔处须预埋管径能满足流量要求的横向排水管;(3)改变中央分隔带内渗沟集水井尺寸,增大集水井的汇水能力,并及时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路基外。  相似文献   

16.
刘海荣 《隧道建设》2015,35(6):579-583
关角隧道施工的一大难题是深长斜井的反坡排水,快速有效地排除斜井施工阶段和正洞隧道施工阶段的涌水对隧道的正常施工影响重大。针对关角隧道的水文特征及斜井反坡排水具有的长距离、高扬程和大流量等特点,对各施工阶段斜井的反坡排水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出国内外水泵配置、双联拱式固定泵站、供电线路并网等技术措施,避免了突涌水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菊芹 《隧道建设》2008,28(1):43-45
地铁车站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各个专业之间协调难度也很大,尤其是管线设计及安装,如果不慎重,就会引起一些管线之间相互交叉,安装困难,将来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大不方便。地铁车站给排水设计内容琐碎,在设计及施工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结合地铁车站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细节问题及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张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7-189,10
污水管道是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浦东北路污水管道修复工程,详细介绍了钢套管修复与加固污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下液化石油气储库人工水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锡云 《路基工程》2010,(5):164-167
BP珠海地下液化石油气储库洞室采用人工水幕密封方式。文中阐述了在洞室上部围岩中钻孔注水的人工水幕的施工方法,重点介绍水幕水平钻孔、水幕临时注水调试等施工技术,确保地下水维持在安全水位。在丁烷储库水幕和丙烷储库的临时供水方案中,丙烷储库水幕临时供水,利用了通道内裂隙渗漏水作为水源,不仅节约了用水,还减轻了洞内排水的压力。其施工技术对类似地下洞室工程施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隧道防排水系统中,防水板极易因施工控制不当出现破裂,而防水板破裂后,地下水进入防水板与二衬间的空隙中,由于防水板与二衬间缺乏排水通道,地下水将沿衬砌裂缝、施工缝等薄弱环节渗出而形成隧道渗漏水病害。在传统隧道防排水系统中,渗漏水病害治理难度大,维修费用高,针对传统防排水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隧道防水板与二衬间增设排水板的复合式防排水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调节、抗淤堵、易维护等优点。为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采用自主研制的试验装置对复合式防排水系统中所采用的3种土工排水材料(毛细型排水板、凸壳型排水板、土工布)在不同水压及支护压力条件下的排水能力及抗淤堵能力进行了相关试验,并依托某在建隧道工程对不同土工排水材料在隧道复合式防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现场验证。主要研究成果有:①随着支护压力的增加,3种排水材料的排水能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土工布降幅最大,毛细型排水板次之,凸壳型排水板最小;②在固定的水压和2层支护间压力条件下,进行20次浑水排水试验后,土工布排水能力发生大幅下降,毛细型排水板和凸壳型排水板排水能力小幅下降,但凸壳型排水板排水夹杂有泥沙,而毛细型排水板排水为清水,表明其抗淤堵能力较好;③复合式防排水系统的现场试验数据表明,防水板与二衬间增设排水板,具有良好排水泄压的能力,可有效降低衬砌背后水压。复合式防排水系统的研发可为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和渗漏水病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