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基坑桩锚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秀珍 《路基工程》2008,(3):106-107
通过对南京商茂大楼深基坑桩锚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施工全过程的内力和变形观测,探索了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该支护方法的设计施工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三亚大东海经济适用房基坑支护工程为实例,研究了超前桩复合土钉墙的稳定性。依据圆弧滑动分析法的原理,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分别对各种可能的土钉和超前桩破坏方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各工况下基坑的最小稳定系数。最后分析了超前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中超前桩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为超前桩复合土钉墙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稳定性研究得不多,设计主要依靠经验进行。通过构建稳定性分析模型,介绍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性分析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新加坡填海区公铁两用复合高架桥为例,介绍了钢板桩在承台开挖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叙述了基于PLAXIS软件的摩尔-库伦模块的钢板桩的长度、支撑和围檩结构验算以及施工过程中钢板桩、围檩、支撑的安装、拆除要点等方面。通过本工程实际应用证明,钢板桩支护既能满足施工的安全要求,同时能保护环境和节约投资,具有优越的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盐渍土地区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结合西北地区某盐渍化软土地基处治试验段,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砾石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模型,考虑砾石桩复合地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排水固结的前提下,对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的承载性状、沉降性状、应力分担等作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填土高度对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路基填筑期至运营期,桩土应力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前板桩后方桩支护结构是港口、航道、防洪软土地基支护工程中新的结构型式,在已有的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对其受力机理,特别是各排桩水平荷载分配的研究和总结。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受水平推力作用下的结构进行二维简化模拟,研究了土体性质、结构断面参数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因素对各桩荷载分配的影响,并通过大量计算分析得出了在土体泊松比等于0.30情况下前后桩荷载分配的计算函数式。对实际工程的设计以及对该种结构受力性能的深入分析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Rankine土压力理论和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荷载结构法,对具体工程中双排桩结构进行计算,得出了双排桩位移及弯矩分布情况;另外采用地层结构法进行计算,探讨了前后排距对双排桩的影响,得出在双排桩支护结构最优的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托西北地区某盐渍化软土地基处治试验段,对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进行了讨论,提出桩土应力比简化计算公式,同时结合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桩土应力比与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下桩土应力比修正系数ξ的取值范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侯俊伟 《路基工程》2016,(3):162-166
以敏感环境下某岩土混合高边坡工程为例,通过MIDAS-GT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锚拉式桩板挡墙和双排桩两种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比研究了这两种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支护结构均能较好地控制边坡位移,双排桩的内力分布规律较锚拉式桩板挡墙更加简单合理。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及工期等要求,确定双排桩为最优支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厚软弱地层且特殊施工环境下的基坑围护,多采用大直径高压旋喷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复合式支护结构,为研究该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通过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分析不同的旋喷桩加固与灌注桩施作组合工况下,支护结构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桩间土的塑性区分布与塑性应变水平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大直径高压旋喷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复合式支护结构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而仅施作双排灌注桩或仅采用旋喷桩加固,均不能满足基坑安全的要求;相比排桩数量而言,旋喷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影响更为显著。该项研究可为今后类似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回水河连拱隧道洞口段下伏饱和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文章通过土工试验获取了原状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隧底地基承载力;通过建立连拱隧道下伏地基上的荷载计算模型,获得了隧道地基上的荷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旋喷桩地基处治方案及其施工工艺。现场载荷试验和隧道施工监控表明旋喷桩处治效果良好,地基和支护衬砌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针对土钉支护体系的结构特征和施工过程,引入带转动自由度的Goodman接触面单元,并结合实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土钉、搅拌桩等相关设计参数的变化对基坑位移、土钉受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某跨河大桥主墩承台基坑施工为例,介绍了密扣式拉森钢板桩围堰支护方法;在确定施工总体思路和施工顺序的基础上,运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力学模型,依据施工过程确定计算工况,对围檩与支撑构件的受力状况进行计算,验算了钢板桩的实际受力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依据工程进度对钢板桩变形及内撑轴力进行了实时监控,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珠江黄埔大桥钢板桩围堰支护系统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桩围堰作为封水、挡土结构,在浅水区基础工程施工中应用较多。介绍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南汊悬索桥北桥塔承台基础施工时所采用的大型钢板桩围堰支护系统的设计、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5.
北京"蒲黄榆"快速路跨越南四环的立交主线桥及匝道桥的承台在开挖时,为稳定基坑边坡,采用了土钉墙加锚杆和微型桩支护结构方案。结合"蒲黄榆"快速路工程施工,介绍了土钉墙加锚杆和微型桩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邱俊杰  王宁 《路基工程》2020,(2):74-79,86
针对川藏铁路某风积砂高边坡路堑工程中“双排桩+植筋挡土板”支挡结构的设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双排桩设计方法、结构形式、桩间距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宽度设桩数量不变时,矩形布桩在结构受力、抵抗变形、桩-土作用方面均优于梅花形布桩;桩间距取2~4倍桩径时,桩间土拱效应显著,桩间土加固效果好;连接钢筋最大轴力位于两端,应采取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指导基坑的信息化施工,针对成都某地铁车站基坑的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深度较大(23 m)、支护形式较复杂(排桩+4道钢管支撑)的特点,对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精心监测,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对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1)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的桩身水平位移曲线通常呈"弓形"分布,第1道支撑对减小桩顶位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支撑的设置对减小桩身弯矩有重要作用;3)支撑轴力会受到相邻支撑设置的影响;4)计算桩后土压力与朗肯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钢板桩支护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钢板桩的支护设计,根据钢板桩的实际受力状况建立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钢板桩的实际受力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刘永红 《路基工程》2022,(1):117-121
以某桩板式挡墙嵌固段工程为背景,分析桩板式挡墙支护工程中桩前挂挡土板与桩连接方式的变化,对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桩与板固定支座连接和铰支座连接的两种方式结构内力计算,分析桩和板受力状态的变化.结果 显示:桩前挂挡土板与桩的连接方式改变对边坡支护效果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安全经济地进行土岩复合地层中基坑工程设计,针对上土下岩复合地层中吊脚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吊脚桩支护基坑开挖模型,分别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吊脚桩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土岩弹性模量比RE、吊脚桩嵌岩深度t、岩肩宽度b与桩体受力、变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桩身侧移增大且桩身最大侧移发生位置逐渐下移,最大下移幅度为土层厚度的17.5%; 2)当基坑开挖至土岩交界面时,吊脚桩桩身内力达到最大值,下部岩层的开挖使得桩身最大负弯矩减小27.5%; 3)当岩层弹性模量介于600 MPa和4 800 MPa之间时,最优设计嵌岩深度为1.5 m,最优设计岩肩宽度为1.5~2.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