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加固法在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生俊 《中外公路》2003,23(4):93-95
该文介绍了硅化黄土的加固机理,阐述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形态,并通过对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因黄土湿陷产生路面沉陷病害的化学注浆加固的治理,以及工后加固效果的试验对比,说明化学加固技术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病害治理的可行性,从而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修建时湿陷性路基的处治,以及公路运营后的病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天然湿度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特殊土,遇水极易产生湿陷变形,对道路工程有害。结合内蒙古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处治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碎石桩处治前后的路基断面模型并进行沉降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分析碎石桩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经碎石桩处治后的路基沉降小于碎石桩处治前的路基沉降,碎石桩可有效减少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黄土湿陷性对公路路基的危害,结合甘肃黄土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黄土路基由于湿陷性产生的路基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对处治措施进行探讨,供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鑫  杨涛  杨波 《公路交通科技》2014,(11):115-117
在深入了解湿陷性黄土病害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处治措施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各处治措施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实际,确定采用CFG桩处治湿陷性黄土的方法。研究表明,采用CFG桩处治湿陷性黄土,桩长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到达持力层。  相似文献   

5.
曲跃平 《路基工程》2013,(2):192-195
青兰高速公路二期路基病害严重段共有4段。主要病害是土石混填路基段开裂严重,局部沉陷。其原因是排水构造物接缝处渗水,造成路基含水量过大,以及湿陷性黄土和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通过现场挖验、踏勘,针对各段的病害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实践证明,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宁夏众多公路的调查、分析,认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病害主要可分为路基沉陷、路基陷穴、边坡冲刷与失稳及高填路基破坏等四类。黄土的特殊结构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内在原因,而排水不畅及合成坡度大等,则是黄土路基湿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合理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是防止黄土路基发生湿陷性破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选取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工程沿线的湿陷性黄土处治方法开展室内试验。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路用性能参数、改良加固方法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干旱荒漠区特点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技术,并与现场检测进行验证,成果有力支撑了干旱荒漠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8.
结合祁(县)临(汾)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从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持性及对桥涵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地基处理及地质病害的治理措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肃省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原状黄土丘陵地貌与场平工程交错的复杂地层状况,对高填方路基现场出现病害现象及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该地区湿陷性黄土对高填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  相似文献   

10.
黄土填方路基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病害问题,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发生情况,分析了压实黄土路基病害的发生过程,并对影响黄土填方路基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志清  吕宁  韩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9):24-27,36
为了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法和经验,以GZ25宁夏段黄土路基纵向开裂破坏为实例,以室内试验及现场破坏路段解剖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线位选择的合理方法和湿陷路基的有效治理方案。研究认为:选择合理的路线线位,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是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的关键;湿陷性黄土的渗透规律是纵向大于横向,先期大于后期,野外实测值明显大于室内试验值,所以,对于路基湿陷性破坏评价和防治措施,应主要参考野外实测值;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应以预防为主,治理黄土湿陷的关键是治水。  相似文献   

12.
以陕甘界至永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勘察、地基处理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等,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上修建高速公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威胁公路的安全,破坏公路边坡的生态环境。依据大量野外实际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黄土地区黄土边坡剥落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与黄土边坡的极限坡率、边坡倾向、坡体黄土的粒度成分及含盐量、坡体土性及坡型相关。探讨了各因素对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选线、勘察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新旧路堤结合不良引起的道路工程病害,采用强夯补强处理后铺设土工格室进行路堤变形处治,通过埋设沉降杯进行现场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寻求湿陷性黄土地区新旧路堤结合处不均匀沉降的解决方法,以减少高速公路加宽运营中的各种工程病害,为今后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预防黄土路基湿陷病害的发生,文章以国道主干线GZ35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子洲至靖边N-5合同段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方法,探讨黄土路基施工处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天定高速公路建设中冲击碾压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分析冲击碾压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数据,对冲击碾压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防黄土路基湿陷病害的发生,以银古高速公路辅路K13 140~200为试验路段,通过对黄土路基的颗粒组成和矿物成分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与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黄土中粉粒及可溶盐含量高,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重要因素;黄土路基的湿陷变形和边坡坍塌主要是由粘聚力的剧变引起,而内摩擦角没有显著变化;在一定压力下,黄土路基的压缩和湿陷变形总量趋于定值,与浸水和加荷的先后关系不大;压缩变形较小,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就大,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将为黄土路基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路基水理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清 《公路》2007,(1):44-46
为了应对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以宁夏公路黄土路基为试验路段,在分析其颗粒组成和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黄土路基的水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宁夏黄土路基渗透和湿陷的发展规律,为黄土路基病害的防治和湿陷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根据湿陷性试验判定了黄土的湿陷等级,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治措施,为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灰土垫层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方法,为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