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进行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不仅在运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方法本身也很繁琐,结果又难以达到的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了最小二乘法和线性法两种新的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作者还将这两种新的组成设计方法编为BASIC语言程序,以便设计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汽车零件可靠性设计的二阶矩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义民  林逸 《汽车工程》1993,15(6):345-349
本文提出的汽车零件可靠性设计的二阶矩法是一种实用方法。应用二阶矩法,依据随机变量的一阶和二阶函数,可以量汽车零件零件的可靠性;依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确定汽车零件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法是应用数学中的配均衡、正交可比的原理,和的试验次数求得良好经济 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该文介绍了兴安盟高力板大桥在预庆力砼空心板理论配合比设计中, 试验法求得较合理的配合比实例。  相似文献   

4.
在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Superpave与马歇尔法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对比,在成型方法、体积计算和最佳沥青用量等方面论述了Superpave和马歇尔设计方法之间的区别,并对马歇尔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设计中所采用的几种尺寸及公差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应用统计试验法进行尺寸及公差设计的新方法。并且探讨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解决三维尺寸及公差设计问题的实现方法。在尺寸及公差设计中,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获得高的计算精度。以汽车操纵杆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应用该方法进行三维尺寸及公差分析的过程,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组成公路平面线形的主要构成单元,通过构成单元的组合形式介绍设计中常见的两种方法:导线法和曲线法的设计原理,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结构工程师来说,设计优化正变得日益重要。该文描述了一种结合机构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整体化设计优化的方法。前种方法是当前英国交通部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计算拱的工具;后者是强有力的数值函数优化方法。文中显示了英国肯特Teston桥和一系列其它样本设计优化的试算结果及相关的算法有效性数据。建议本方法为涉及现存桥梁的评估、维护和修理及新拱桥设计的结构工程师的设计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用收敛-约束法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设计,能正确反映隧道工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过程。它是目前隧道设计施工理论中,思路明确,使用方便的一种结构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荷载法在拱桥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跨径拱桥设计中,悬链线被较多地作为拱轴线,但目前确定拱轴系数的常规方法有其不足之处。荷载法用于拱桥设计中拱轴系数的确定,可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对提高拱桥设计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级配理论的发展规律,选取AK-16、AC-16、GAC-16、SMA-16及novachip B型五种级配,将采用k法、变k法计算的级配分别与五种级配范围、级配中值进行对比,分析级配发展过程的共性和特性。分析表明:k法计算的级配与AC-16对应较好,变k法计算的级配可与余下四种级配对应;k值可以反映级配的嵌挤和密实状态,AC-16级配设计以密实为主,其余四种为嵌挤密实级配。在嵌挤的基础上,融合了填充理念,其粗集料嵌挤状态排序为Novachip B型SMA-16AK-16GAC-16。为了获得嵌挤密实型16的级配,采用变k法设计或检验时,4.75mm以上k值应小于0.55,4.75mm以下k值应大于0.8为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性越来越成为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同时提高舒适性也成为各大车辆制造厂家研发设计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汽车座椅坐垫悬簧的相关设计要点,通过坐垫悬簧的结构形式、材料、设计细节等方面来分析坐垫悬簧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找出基于舒适性的最佳的坐垫悬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汽车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移动变形壁障是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时用来撞击试验车辆的标准试验工具,移动变形壁障前部的吸能块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其性能对试验结果起主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吸能块及检验方法作相应规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介绍了国外对移动变形壁吸能块性能进行考核的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这些试验方法能够为我们进行侧面碰撞移动壁障的设计制造及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波纹钢管廊结构具有受力性能优、施工时间短、造价低、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为深入了解波纹钢管廊结构的承载机制、破坏特征及装配化技术、规范化断面形式、土体加固方法及措施等关键设计方法,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公路、铁路工程中的排水沟、地下通道、立交工程中波纹钢管道结构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梳理波纹钢管道在国外的工程应用、规范编制、技术特征和设计施工方法,并对波纹钢管结构的荷载计算、强度验算、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国内波纹钢管廊建设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建设环境、结构断面形式、装配化、围护土体加固、最小埋置深度等方面探讨波纹钢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对波纹钢管廊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综合考虑多灾害作用桥梁设计理论的发展,综述了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首先梳理了考虑多灾害作用开展桥梁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多灾害的概念内涵及灾害组合模式,着重介绍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桥梁结构抗灾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考虑寿命期性能退化以及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的桥梁抗灾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平衡不同灾害的设计需求以寻求最优结构性能,考虑灾害组合作用的设计需求以寻求满意结构性能是目前发展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的2条路径;但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的完整理论框架尚未系统性建立,在设计目标、标准体系、决策准则、优化方法、灾害组合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深入探索,基于性能及全寿命的设计理念在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过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低成本汽车产品开发方法研究(续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产品价格是使汽车产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汽车产品低成本开发设计方法是实现低成本的必经之路。低成本开发的方法有加强前期成本预算和监控,加强市场调研和优化产品配置,优化汽车产品的材料组合.强化零部件概念设计和价值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加强设计和制造交流,加强面向制造设计,采用平台共享策略和多平台零件共享策略和采用先进的开发和管理方法提高设计效率等.要实现低成本开发汽车产品必须营造低成本产品设计的开发环境.最后澄清了与低成本相关的两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混凝土桥梁实际使用寿命不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的热点问题,围绕桥梁寿命和耐久性设计展开调查研究。本文指出了桥梁短寿与耐久性设计考虑不足有关,阐述了国内外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规范或指南对设计方法的差异性,对比了四种耐久性验算方法,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规范中耐久性设计采用的是经验设计法,欧盟CEB-FIP 2010规范、日本JSCE指南和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采用定量设计法,指出分项系数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为实用。欧盟规范考虑的更为充分具体,我国规范仅用条文分析法而未给出验算模型和方法,与国外规范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提出了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流程框架,对保障桥梁年限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文首先探讨了电动汽车扁线绕组电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扁线绕组的制作工艺、电机的铜耗计算和冷却等技术。其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的特点,并与圆线绕组电机进行了对比,对扁线绕组独特的制作步骤进行了说明。再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然后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铜耗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对应用于扁线绕组电机的不同冷却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点。最后给出了扁线绕组电机关键技术解决方法的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路基路面设计中,需要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以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较低的压缩性及渗透性。而土的密实度测试是控制填土路基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测试方法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无损测试法和有损测试法。据此,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桥墩防车撞设计的发展,从研究方法、撞击力取值、桥墩防撞设计及损伤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车撞桥墩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试验法、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各有所长,3种方法相结合与相互验证将是车-桥碰撞研究的发展趋势;便于工程应用的车辆对桥墩的撞击作用计算公式亟需建立;车辆碰撞桥墩事故发生后如何对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快速合理地评价有待深入探索;能同时减少桥墩及车辆碰撞损伤、占地面积小、防撞效果好的城市桥梁桥墩防车撞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座洞室群立体交叉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剑英 《隧道建设》2009,29(3):284-289
以广州地铁5号线小北站为例,对线路两端或中间不具备明挖条件的地铁车站的修建,提出了“分离暗挖站厅隧道”的概念。通过将站厅隧道与站台隧道空间十字交叉布置,并竖向和斜向联通,构成了立体交叉洞室群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车站功能;阐述这种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概念,介绍该站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并对其复杂的结构设计难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类似环境下的车站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