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路面的技术状况,借助路面智能检测车、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等设备对道路路基与路面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路面钻芯试验确定路面典型病害的成因。针对现有路面评价指标不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问题,提出路面面层评判关键指标——路面修补率,制定局部病害以及连续病害路段的处治方案,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检测及改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化学加固法在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生俊 《中外公路》2003,23(4):93-95
该文介绍了硅化黄土的加固机理,阐述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形态,并通过对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因黄土湿陷产生路面沉陷病害的化学注浆加固的治理,以及工后加固效果的试验对比,说明化学加固技术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病害治理的可行性,从而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修建时湿陷性路基的处治,以及公路运营后的病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路基填方的漏压区是造成路基不均匀下沉,并诱发路基病害的根源,下沉直接反映到路面上来,使路水泥混凝土路板断板,导致沥青路面开裂、下沉,从而产生严重的跳车,故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消除这些隐患,才能确保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程设计及实践经验,针对旧路存在的问题,依据旧路路面状况、结构强度及路面结构,分析现有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以路表面病害及弯沉做为改建依据,提出了彻底对旧路病害治理,按照充分利用旧路面、减少铣刨量的原则确定适宜的路面改善方案。为今后改扩建方式下的旧路改善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城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道路进行了拓宽改建.新老路基衔接不良可能会导致新加宽路基失稳、路面损坏、路面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通过对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旧路路基拓宽对策及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旧路从1998年通车,至今已运营超过14年,路面性能变化较大,之后仍需经历三年的施工期,对旧路的路基路面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本项目通过对旧路性能的全面检测及历年病害养护历史的分析,结合现场分层测试结果,对旧路路面强度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严重的技术状况,紧紧围绕清连路升级改造实践中面临的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路基加固试验研究,研制改进了既有路基强度的检测及评定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清连公路升级改造的旧路路基整治的设计指标及质量评定标准,为我国旧路路基整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指导了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8.
介绍重庆上桥至界石高速公路主要路基路面病害,并在实地调查及现场检测的基础上,对各类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列克乡至边防一连公路旧路改造工程,提出了基于路面综合评价指标的病害旧路改造方案。首先通过路面破损指数(PCI)、路面平整度指数(RQ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三个路面评价指标对旧路进行路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出具体的路面病害成因,并据此设计了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工后病害主要出现在新旧路搭接位置不同,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后在旧路路面出现了大量纵缝及其他病害。结合工程特征分析认为在旧路软基处治欠佳的情况下进行道路扩建,会使原本趋于稳定的旧路地基产生新的固结沉降,不均匀沉降反射到旧路路面从而形成纵缝。基于实际工程,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研究不同强度旧路地基及扩建前对旧路地基不同区域进行加固的条件下工后路基变形的特征,认为在扩建前对旧路地基进行全范围加固可有效减小旧路地基工后沉降;旧路越弱,旧路地基工后最大沉降位置越靠近道路中线。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疆、内蒙以及东北等寒冷地区流涎冰病害广泛分布,这也是寒冷地区道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它会造成水毁、塌陷、裂缝、板块破坏、边坡塌陷、滑坡、剥落、路基失稳等道路病害,对道路安全及畅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道路涎流冰病害进行调查,对本道路存在的涎流冰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如何解决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是高地下水路段道路结构设计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东莞市常平振兴路工程,介绍了采用隔离、疏导和截流相结合的办法,设置截水盲沟、透水层、隔水层和封层进行路基排水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抛碎石护坡保护退化性多年冻土区公路下多年冻土效果,2003年在214国道建立了抛碎石护坡试验路,并建立了系统的地温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抛碎石护坡可以在夏季对路基土体起到保温作用,在冬季可以降低路基土体温度;采用抛碎石护坡措施断面各孔位多年冻土地温保持稳定,多年冻土人为上限也比较稳定;采取抛碎石护坡措施以后,可以降低路基周边温度,增强路基的热稳定性,有利于保护或延缓多年冻土退化,减轻公路路基病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某单线普速铁路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路基现场设计室内试验,验证基于电化学的处理方法对路基排水设备损坏、路基沉降及翻浆冒泥三种病害的整治效果.结果 表明:电化学排水胶结对路基翻浆冒泥和基床下沉外挤病害整治有效且适用,提出了电化学排水胶结联合机械注浆封闭的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方法,并进一步探讨研究了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得出了...  相似文献   

15.
路基承受着路面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是道路结构组成的基础,然而路基的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文章针对新疆地区气候的特点,阐述该地区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着重分析了路基翻浆病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路基翻浆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冻土路基温度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提出的正冻土三场耦合的理论框架以及所开发的全面考虑正冻土骨架、冰、水三相介质水、热、力与变形的真正耦合作用的分析系统3G2001,对214国道花石峡试验路基实测的地温变化和路基路面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根据路面冻胀融沉过程曲线,将冻土路基的变形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剧烈冻胀阶段、冻胀持续稳定阶段、剧烈融沉阶段和融沉持续稳定阶段,揭示了冻土路基冻胀融沉的热力学内在机制。对比结果显示:分析所得的路基温度场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其量化相差在10%~20%以内;分析所得耦合变形随时间的变化与实测值相一致,路中的分析变形值与实测值相差也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风积沙路基压实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乃至世界在沙漠公路的设计、施工、试验、检测等方面没有较为全面的规程和规范,以指导沙漠路基的施工。本文结合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在室内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榆靖沙漠高速公路、陕蒙沙漠高速公路(半幅)及靖王高速公路(沙漠段)试验路及大型室内试槽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施工压实工艺、方法、压路机的参数等。该研究成果已在陕西几条沙漠高速公路上得到应用,解决了沙漠路基诸多技术难题,为国内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编写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遇到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以湖南省益阳市经济开发区团圆南路道路工程为案例,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详细介绍了建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复合加固有限差分法模型的步骤,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得到预压荷载施加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揭示了软土路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固结沉降分布特征,最终,获得了软土路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各层总沉降、各层的分层沉降随着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对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某长大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铁路隧道整体道床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设计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分析,研究了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长大隧道整体道床缺陷,主要集中于填充层和整体道床与填充层分层界面处;数学模拟分析配对t检验p-value值均大于0.05,说明采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可确定整体道床病害的具体位置及缺陷类型;单样本t检验得到总体上整体道床与仰拱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填充层比设计厚度小0.20 m左右。  相似文献   

20.
鉴于考虑路面厚度和材料刚度影响的 J.Boussinesg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过小,仅至上路床部位,与实际情况不符。提出了基于竖向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确定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方法。通过比较模型试验和计算模拟在竖向动应力和动位移沿深度方向的衰变规律,发现衰变规律在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符合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对典型结构组合下路基动应力与工作区深度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汽车荷载100、130 kN 作用下,路基顶面动应力为6.4~13.4 kPa,相应的工作区深度为0.6~0.9 m。在重交通和特重交通的汽车荷载170 kN、200 kN 作用下,路床顶面动应力为12~20.6 kPa,相应的工作区深度为1.0~1.2 m,已进入上路堤范围0.2~0.4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