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明地下污水管线运营的实际情况是后期维护的重要依据,而目前的探测方法不能全面掌握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问题。针对郑州地铁下穿污水管的运营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结合自行研发的浮于水面的彩色成像系统探测技术对其进行了间接探测和直观探测,找到了污水管渗漏、空洞及错位等问题,实现了对管道的多维立体监测,为地下管线的保护、修复和加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地下管线网急剧增大,管线老化、管理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采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城市地下管网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某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详细讨论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要求与数据采集流程,并阐述管线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可为城市管线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地下管线探测在电力电缆线路排查中的应用。对电力电缆进行线路排查,确定电力管线走向、电力管块中每根电缆的来源去向及属性、电缆井位置及各方向剖面等信息,根据外业探测草图在AutoCAD 2004平台下编绘。通过电缆线路排查后挂牌,增强电缆管理效率;通过电缆井各方向管块电缆占用情况,为以后新增电缆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编制《电力电缆属性查询与编辑软件》,录入电缆的线属性和走向属性信息、各电缆井的每个方向的剖面信息和相关图片信息。  相似文献   

4.
采用探地雷达,对不同埋深、相同直径和相同埋深、不同直径的非金属管线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金属管线反射,能随着埋深增加而急剧衰减;目标体的反射弧形能量由中间向两翼明显衰减,且衰减速度随着埋深的增加而明显增快;相对埋深较小时,反射弧形的宽度随着埋深而增大;相对深度较大时,反射弧形的宽度随着深度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非金属管线反射能与直径成正比关系;土体对雷达波具有低通效应,反射波的中心频率有所降低,雷达对非金属管线的分辨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进行城市道路综合管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下管线可能出现的交叉冲突,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以确保管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因此,设计阶段地下综合管线设计,搜集资料工作尤为重要.该文结合洛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简要介绍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道路综合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道路及机场工程中一些常规的现场探测方法已相当落后,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予以改进。在简要分析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工程实例,说明地质雷达可以有效地用于路基勘察、地下管线与障碍物探测、路基路面病害调查以及工程质量检测等,并具有快速、简便、直观、无损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管线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霆  罗富荣  刘维宁  李兴高 《隧道建设》2011,31(2):192-197,207
为了解地层变形引起的管线沉降规律,依托北京地铁10号线黄庄站工程,基于地表和管线沉降的实测数据,利用时程曲线分析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典型管线变形规律。洞桩法车站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主要分为3个变化阶段:初期缓慢变化期,掌子面通过测点时的急剧变化期和掌子面通过后的稳定期。管道与土体在车站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在管道正下方土体开挖时差异沉降迅速增大,掌子面通过测点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管波探测法在广梧高速公路灰岩区桥梁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物探新技术管波探测法的探测机理和工作原理。结合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工程实践,介绍了管波探测法在桩基溶洞勘察方面的应用与具体操作方法,并对几种物探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市政工程领域的基坑工程具有规模小、深度分布复杂、紧贴或穿越市政管线等特点,此类基坑,除常规的基坑支护保护周边环境[1]外,尚需重点处理坑内高差以及现状管线的保护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复杂基坑穿越现状管线时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与施工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及现状管线整体考虑的保护措施,完美地解决了复杂基坑开挖时坑内高差的处理问题,同时为基坑穿越现状管线时对管线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小城镇片区核心路网综合管线施工图设计和管网二次综合设计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片区内主干路综合管线平面、纵断面设计原则,并指出管线二次综合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避免市政管线平面和竖向位置相互冲突、干扰方面的重要意义。二次综合设计为市政建设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国内常用非开挖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综合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开槽施工技术相比,非开挖技术可以使管道施工造成的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交通问题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因此,非开挖技术广泛应用于铺设新管线、修复置换旧管线、探测原有管网等方面。其施工方法主要有水平导(定)向钻进铺管法、顶管铺管法、盾构铺管法、气动矛铺管法、无缝衬装置换法、管道翻衬置换法和爆(碎)管衬装置换法等。该文对近年我国常用的非开挖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以及部分应用实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外管道更新非开挖装备技术现状,阐述3种管道更新非开挖常用装备技术: 破管外挤法装备技术、破管顶进法装备技术和吃管法装备技术。介绍3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适用性,并分析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列举各装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顶管法和吃管法非开挖装备技术集成了刀盘破切开挖装置、压力平衡系统、保通系统等关键技术,保证新旧管道更新转换施工不断流的同时,对地表扰动较小、扩容管径适应范围较大,更能够适应未来繁华城区对管道更新的实际需求,代表了未来管道更新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顶管法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道(包括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等)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顶管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顶管技术在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技术难点和重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并以某市顶管排水管道施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详细介绍了不同顶管施工技术在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特性,包括土压型平衡顶管技术、泥水型平衡顶管技术、气压型平衡顶管技术,得出泥水型平衡顶管更适宜此类土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悬索跨越形式是油气管道跨越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构,针对它的结构安全性检测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本领域仍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从索力检测、外观检查、混凝土无损检测、钢结构无损检测、涂层劣化评价和线形观测6个方面归纳了悬索式跨越结构安全性的检测评价体系,并以9座悬索式跨越工程为例,在规范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动态权重方法综合评价跨越工程的技术安全状况评级,使之更符合工程实际并为下一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成果可供油气管道悬索式跨越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为例,大直径排放管管道弯曲应力控制工况为铺管施工环节,铺管施工需要严格控制管道弯曲应力,保证管道安全。本文对浅海铺管施工管道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特定管径、管材、壁厚的管道铺设的极限水深,并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介绍了铺管施工中管道应力控制的施工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燃气管道风险评估可以增强燃气公司对燃气管道安全情况的了解,降低整个管网的运行风险,有效地节约管理维护成本,文中引入并修改了的国外比较成熟的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模型,为上海市北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则解决了该模型系统参数设定中的问题,使得评估模型更加贴近上海市北燃气管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探地雷达技术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直观性、快速性、简便性等特点,高速公路的道路结构分层和金属管道性质及其电磁参数差异为探地雷达检测提供了基本物理前提。通过浙江一天然气管道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段的探测实例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可有效地用于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时的顶管及其对路基土体扰动异常范围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5):162-164,176
基于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一种非开挖管道工作井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沉井法、逆作法施工相比,该工艺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且支护结构可重复利用,能较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及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无铰拱理论计算及工程实测分析证明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盾构超近距下穿大型污水管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恕全  关丽娟 《隧道建设》2011,31(6):722-727,754
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七里河站——新郑州站站区间隧道穿越污水管工程实例,重点介绍盾构超近距下穿大型污水管线的施工技术。通过采用数值仿真分析、试验段和穿越前的模拟控制等手段摸索和掌握盾构穿越施工参数,以科学监测和必要的二次补浆为保障措施,严格落实施工方案,成功超近距离穿越大型污水管线。最后,提出盾构超近距离穿越污水管线时的技术参数控制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