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优先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单线公交专用道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交优先的问题。为能更好地发挥公交专用道作用,提出了在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设置双线公交专用道,以及双线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并对双线公交专用道和单线公交专用道的效益进行对比,运用模型计算后得出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最近流行的车道管理方案HOT—HOV与收费政策相结合的经验,提出收费公交专用道的概念,即可以让非公交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但需要征收一定的费用,从而实现道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给出了收费标准的计算方法以及收费公交专用道难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缶沂市近期将实施"四横四纵"公交专用道网络。沂蒙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在不进行大规模道路拓宽改造的前提下,实施公交专用道有一定难度。在沂蒙路现状调查基础上,论证公交专用道实施必要性,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提出道路断面改造方案、公交车站改造方案、交叉口进口道设计,以及沿线相交节点出入交通管理、慢行交通配套、公交信号优先等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设置公交专用道所带来的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相邻车道交通压力增大,专用道分时段开启致使社会车辆行驶混乱等问题,基于车种分离思想,提出一种公交车辆与右转车辆混合专用道的组织方式,允许公交车辆与右转社会车辆共用一条车道,以寻求保持公交优先与减少对社会车辆影响的平衡点。为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针对所研究的道路环境,提出了基于流量生成模型与配时优化模型的车道组仿真流程;随后,在考虑红灯时右转车辆行驶特性的前提下,建立了人均延误和车均延误的双指标评价矩阵模型;最后,分别在MATLAB和VISSIM仿真平台上,实现了对传统车道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3种方案的效益评价,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的总体车均延误与人均延误在大多情况下处于较低水平,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和普通车道组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区域;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的车道组织方式可以在保证社会车辆延误不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确保公交车辆的优先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适用性,在工程实践中可作为公交专用道的过渡或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
公交路权优先是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公交都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本研究基于目前公交专用道建设缺少科学决策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专用道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专用道建设时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用道建设重要度排序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公交专用道科学规划与布局,对城市公交专用道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专用道的规划布局对出行者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将该问题抽象成一个双层规划模型进行研究。上层模型以路网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进行公交专用道的优化布局;下层模型针对小汽车和公交客流分别建模,在优化后的路网上进行相应的客流分配,其分配结果又会影响专用道的优化设计。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该双层模型求解,并给出了具体求解流程图。最后利用北京市部分区域路网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专用道双层优化模型能够在保证交通系统利益最大时实现专用道的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庆市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但公共汽车交通出行分担率及客运量逐年持续下降。为此,重庆市主城区正式启动首批14条公交专用道建设工作,以期能有效遏制和扭转公交日均客运量和公交机动化分担率逐年下降的态势。而信息系统是公交专用道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各子系统的构成、功能等充分体现了山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特色,并在全面提升主城区公共汽车交通服务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无公交专用道交叉口情况下,根据公交车到达检测器时刻、检测器布设位置及交通流量等参数,预测出公交车前方车辆数及车辆消散时间,以公交车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公交优先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模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为公交车准确提供优先配时方案,有效减少了无公交专用道交叉口的公交车延误.  相似文献   

9.
阐述无锡市为解决对公交出行市民满意度不高问题,在主城区范围内进行若干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并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需求、设置形式、设置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障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并采取"软硬结合"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骨架路网条件,积极改善运能结构,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城市开发的变化,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更为复杂。基于西宁市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项目,介绍了应对新旧城区的连接通道、新路和老路的专用道设计对接、轨道走廊与公交专用道走廊共线以及智能交通系统与公交走廊的配合等复杂城市开发背景下的公交专用道设计经验,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