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江西省吉莲高速公路B5标钟家山隧道YK92+093涌水涌泥地质灾害处治,阐述了大管棚排堵排技术在隧道涌水涌泥处治中的应用,可供类似地质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某地铁车站涌水涌沙病害的工程实例,指出地铁隧道结构病害和道床病害是导致地铁车站涌水涌沙病害的主要因素,分析该地铁车站涌水涌沙病害可能的发生机理,分别针对紧急抢修和彻底根治两种不同的要求和方案提出治理地铁车站涌水涌沙病害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贵南高铁朝阳隧道穿过区域性的水利背斜构造,可溶岩分布于背斜两翼,洞身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隧道施工过程中,可溶岩段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现象,并伴随出现泉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隧道掘进的风险评估、岩溶水及泥砂的引排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都需要在分析涌水涌泥、泉水漏失及地面塌陷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研究结论:(1)隧道内的涌水涌泥均发生于岩溶水主通道附近,涌水涌泥规模与降雨量密切相关;(2)隧道施工排水完全截断了隧道进口端立新水库和出口端鱼胆水库的补给水源,造成水库干涸;(3)隧道施工排水部分截断了进口端鱼村大泉补给水源,造成泉水减流;(4)岩溶地面塌陷发生于隧道涌水水源补给区(洞丢村)岩溶谷地内,洞身开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面塌陷集中产生;(5)本研究成果对岩溶发育区隧道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牡绥线双丰隧道穿越第三系砂泥岩的涌水涌泥问题,通过专项勘察、超前地质预报及室内试验、原位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涌水涌泥段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及第三系砂泥岩的工程特性,并分析了第三系砂泥岩地层的失稳模式和涌水涌泥机理。结果表明:受开挖扰动地下水大量渗入,致使砂泥岩结构破坏并失稳;拱顶支护不足以支撑砂泥混合物与抗拒动、静水压力而产生变形,最终在薄弱处发生涌水涌泥。采用超前注浆加固及锚杆支护、泄水减压、三台阶临时仰拱+中立柱支护等措施治理后效果良好,双丰隧道得以在涌水涌泥段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5.
山乾隧道是湘桂铁路永州至柳州段典型的岩溶浅埋隧道。根据初期地质调绘资料,并结合施工过程中揭示的岩溶发育程度及涌水情况,中铁二院开展了补充水文地质调查,分析了隧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隧道涌水涌泥原因,并提出了设置短泄水洞+地表截排水方案和设置长泄水洞+集水通道方案。综合考虑投资、技术及运营安全,最终采用了设置长泄水洞+集水通道方案。在后期施工和运营中,隧道未再发生集中涌水涌泥,表明治理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贵广铁路东科岭隧道DK554+400~+456段处于全风化花岗岩、蚀变大理岩区接触带,隧道施工遭遇了长期的涌水涌砂等病害。结合东科岭隧道施工期间的涌水、涌砂概况及病害成因,治理采用堵排结合,即洞身全风化花岗岩段采用袖阀管注浆、仰拱底部蚀变大理岩部位采用钢管桩注浆加固,同时设置泄水洞等措施,成功解决了涌水涌砂加固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昆楚高速公路勤丰特长隧道进口段在富水、强中风化砂岩地质条件下产生突泥涌水后的处治实际,对突泥涌水产生的堆积体采用ZF-A45型橡胶注水封孔器进行后退式注浆加固,使堆积体内部得到有效的固结,防止堆积体在清理过程中因堆积体内部挤压力而涌出,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并重点阐述了后退式注浆加固技术较普通前进式注浆加固的优点以及采用新型封孔器在后退式注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有效实现了隧道突涌堆积体分段固结渐进式清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将通过8条断层破碎带和800 m大变形段,通过此地段时将可能发生较大规模涌突泥和涌突水。对大相岭隧道右线YK62+899大变形段涌泥、涌水地段施工处理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对同类地质灾害处理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成都—昆明铁路秀宁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构造环境,依据地下水含水岩组的富水特性、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划分隧址区的水文地质单元。然后结合隧道施工时涌水状况、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分析了汤郎—易门深大活动断裂影响下隧道涌水来源及其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进而预测地下水涌水量。最后对隧道不同区段涌突水的危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圆梁山隧道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在DK361 764揭露管道型岩溶,发生大规模涌水突泥灾害.本文从涌水水源、携带物来源、排泄基准面、地质原因等多方面对涌突水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该处涌突水与地表降雨有直接联系,该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处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及工程实际,对排水、堵水、堵排结合等几种整治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