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涉及多复杂因素,需全面分析处理,此举既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又提升地铁建设质量和效率。分析评估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并提出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地铁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以期为地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6.
7.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几何比1/12,同时考虑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效应和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效应的三维土-盾构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对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不同拼装方式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进行印证和补充,最后将研究成果与梁-弹簧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可为盾构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盾构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鱼~大]区间盾构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盾构隧道质量控制措施,着重阐述了管片拼装和注浆的技术质量控制,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快、质量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盾构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才能利用盾构的优势、克服传统隧道施工的劣势,真正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文章对盾构施工中要注意的几个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文章推导了一种埋地管线安全程度判定方法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适用于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管线过程中的安全判定方法,并建立了管线应力状态与管线位置处的地表变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实测地表沉降数据,拟合管线挠曲线方程,再通过对挠曲线求微分得出管线曲率,进而求得管线的应力状态。并通过管线的实际应力状态与容许应力相比较,建立管线安全度评价指标。该安全度指标可以用于指导盾构隧道穿越管线施工中的参数控制。以上海某超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950~1 040环穿越高危管线的实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了盾构穿越管线过程中的管线安全度。研究表明,盾构穿越管线会造成隧道上方管线安全度的降低,受影响管线安全系数一般在5~15左右,但通过对盾构施工参数的控制,可以确保高危管线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重庆市地铁一号线大坪车站临时施工便道为例,对在浅埋、软岩条件下既有隧道拆除采用工字钢支顶、风镐破岩,新建隧道采用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人工非爆破开挖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得出最大地表沉降仅为3.82mm,表明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7.
18.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内涵,结合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等战略目标对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初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四个检验,同时运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本文所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优化调整方法可为行业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南京地铁十号线越长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断面泥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泥膜生成—破坏—再生成的动态过程以及泥浆渗透范围,探讨了不同泥水压力条件下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的离散元方法能较好地重现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泥膜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泥水盾构施工中,泥水压力的选取对控制地层变形与掌子面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砂卵石地层条件采用试验配置的泥浆,在泥水盾构开挖过程中可以形成渗透性泥膜,试验中泥膜最后形成的外曲线为椭圆的纯圆锥体,锥体最大旋转半径约为0.3D,泥膜最大渗透距离在盾构前方0.4~0.5D处,泥膜范围随着盾构掘进而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在复合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机开舱是一项比较危险的作业。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开舱作业风险源,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了深圳地区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开舱条件的适宜性,以及对各种条件下开舱点选择的风险防范;最后介绍了深圳地铁2222标侨-香区间的7次开舱经验,并对其开舱进行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