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趋成熟,消费者逐步要求提高汽车产业中对汽车内部结构设计方面,而决定该设计的优良首先必须要确定好H点。H点是在汽车内部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参考点,是汽车内部尤其是驾驶室设计的基准点。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视野手伸等部分在驾驶室中的位置,继而决定了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H点的含义,介绍了国内汽车领域H点的发展历程,简述现阶段最有代表性的H点的确定方法,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未来H点的整体设计思路。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多种H点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综合定位H点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机工程的客车驾驶员坐姿舒适性校核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目前正在参与的某型新能源电动客车的设计,对该电动客车的驾驶室进行人机工程的研究,利用CATIA软件建立某型新能源电动客车的驾驶室三维模型并对车辆驾驶室进行驾驶员坐姿舒适性校核,根据人机工程学对中国人体模型进行模型建立并对驾驶员坐姿舒适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客车的方向盘,座椅以及脚踏板等布置合理,实现了校核与评估一体化,为后期的总布置整体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超  黄超俊  宛家国 《汽车科技》2020,(2):36-41,47
针对SUV车型的人体坐姿H30(座椅设计位置R点与踵点Z向高度差[1])普遍偏高,歇脚板的布置对驾驶员左脚的舒适性影响较大,从人体舒适性的角度出发,依据人体理论模型与关节舒适经验范围,理论分析得到歇脚板布置位置的舒适范围,并经过Ramsis软件分析验证,人机平台主观评价验证等方法得到理论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对车辆布置中歇脚板的位置布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用于车身设计的H点人体模型是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工具之一。针对现有的SAEJ826H点人体模型的缺点,介绍了由UMTRI和BDLMSUCE最新开发的ASPECT人体模型,为汽车厂家使用新的人体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占建云  郑晋军 《天津汽车》2002,(3):10-11,35
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控制生物学人体模型学习不同身材、性别乘员的乘坐及操纵舒适性,可自动提取蕴含在其中的最佳舒适位置关系,从而使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乘坐舒适性等更加准确地实现。由神经网络控制的生物力学人体模型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内部布置的准确性和概念设计的可验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用于车身设计的H点人体模型是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工具之一。本文针对现用的SAEJ826H点人体模型的特点,介绍由UMTRI和BDLMSUCE最新开发的ASPECT人体模型的优点,为我国汽车厂家使用新的人体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牵引车的外型及驾驶室的布置为缩短驾驶室所占的长度,以便增加半挂车的有效装载长度,欧洲厂家生产的半挂式牵引车,完全采用平头驾驶室,甚至采用顶置卧铺的高顶驾驶室,见图1。将通用型平头驾驶室上方的导流罩空间,再加利用,改为顶置卧铺。美国则习惯使用长头驾驶室,这样的布置,既有利于改善驾驶室的舒适性(空间宽大、无异味、低噪声),又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见图  相似文献   

8.
基于Ramsis的微型汽车驾驶员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AE相关标准,针对某微型汽车,应用Bomais建立了驾驶员人体模型.通过对GB95%男性驾驶员和GB5%女性驾驶员驾驶姿势、踩下加速踏板、换上1挡、换上倒挡时的舒适性分析发现,依据该微型汽车设计的人体布置参数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GB95%男性驾驶员身材尺寸在驾驶员座椅可调尺寸范围内,GB5%女性驾驶员身材尺寸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架在重型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型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如何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欧洲重型汽车上已经广泛采用了包含空气弹簧的空气悬架和全四点振动悬置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驾驶室悬架形式——新型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架,并通过仿真分析说明了这种新悬架的优势。与传统驾驶室悬架比较,该悬架不仅可有效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而且可提高驾驶室的碰撞安全性及减小驾驶室悬置点的动载荷。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⑸允许驾驶室有一定的倾斜(驾驶室在发动机上,货车独有的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主要从姿势角度和主观评价两方面对驾驶姿势舒适性进行评价,未能在更深层次上揭示驾驶姿势舒适性的机理,且通过主观评价构建的姿势不舒适度模型的实用效果不理想,提出了一种客观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驾驶员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接着设计仿真方案,进行肌肉分群,设定评价指标,并定义姿势变量;最后通过仿真,初步获得驾驶员坐姿和驾驶室布置参数对驾驶员人体生物力学负荷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座位的位置是由汽车总布置设计所规定的。然而,在我国的一些有关设计资料和学校的教材中,只提出了一些原则,如驾驶室的布置应以驾驶人员的操作方便,乘坐舒适、安全为出发点,或者是根据平头车、长头车的不同,规定了驾驶员座位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在国外的一些有关文献中,也只是更详细地强调人体工程学在驾驶室室内布置中的运用。国内外文献都没有直接讨论过驾驶员座位左置或右置的问题。驾驶员座位的布置,对于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则来说,通常是布置在汽车纵轴线的左侧;而对于左侧通行的交通规则,则是布置在汽车纵轴线的右侧。这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一条不成文的“设计法规”。所以,在有关文献和教材  相似文献   

12.
人体工程学在计算机辅助汽车驾驶室布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宝玉  李维斗 《汽车工程》1997,19(6):330-335,329
本文应用人体工程学成果在AutoCAD环境中开发汽车驾驶室的内部总布置设计软件的方法,利用本软件可快速确定出驾驶员人体特征曲线,并通过对调整有前布置参数使驾驶员获得作乱工作状态,为驾驶室合理布置提供论理依据,同时还可校核已有驾驶室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人机工程学在客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机工程学在客车驾驶区域的总布置设计的的应用.对人机工程学在客车设计中的运用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人体模型舒适坐姿的客车驾驶区域内部布置初始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人体参数为基础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H点人体模型是车身布置设计的工具之一。本文针对现用的SAEJ826KH点人体模型的缺点,介绍由UMTRI和BDLMSUCE最新开发的ASPECT的人体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驾驶员座椅位置更加符合目标人体,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依据目标人体的关节尺寸,制定相应的舒适坐姿,确定专属H点,从而确定符合目标人体的座椅位置。依据定制化的驾驶员H点位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人体的人机性能,进而合理的设计车身结构以及车内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以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道路试验,并建立了3自由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ADAMS模型。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发现,该驾驶室前、后悬置共振频率吻合,第3阶固有频率处于共振频率范围内,为此提出了将后悬置垂向刚度降低20%的优化方案。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车速下,优化后的驾驶员座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降低,驾驶室舒适性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驾驶员腰部的肌肉力、关节力等负载与驾驶舒适性密切相关,但难以直接测量。本文中建立了驾驶员肌肉骨骼生物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OpenSim联合仿真的驾驶员与座椅界面接触力和摩擦力计算求解方法,并通过人椅接触压力测试和接触界面摩擦力与腰椎关节压力仿真对上述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驾驶员肌肉骨骼生物力学模型和人椅界面接触负载的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行驶工况下驾驶员腰部负载的定量评估问题,对驾驶室空间布局和舒适性设计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接2006-8期) 驾驶室悬架系统驾驶室悬架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驾驶室与车架,同时衰减由车架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进一步提高商用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减轻了驾驶员的精神负担,提高了驾驶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物流运输模式的改进,车辆长途行驶可靠性的提升,跨省、跨区域乃至跨国界的道路长途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过程中,驾驶员是否有充足舒适的睡眠,是保证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为保证运输效率及车货安全,降低成本,大部分驾驶员选择随车休息和生活;因此,车辆能否为此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是驾驶员购车时重点关注的内容。1标准要求和现状货车驾驶室卧铺的宽度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但根据目前的法规要求,汽车生产厂家并不能按驾驶员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驾驶员而言,人类工程学特性涉及到许多方面:易于进出驾驶室,驾驶室舒适性,驾驶员工作负荷,驾驶员视野,驾驶员安全性,驾驶室乘坐平顺性等。欧洲载货车制造商十分重视人类工程学特性对驾驶员的作用,近20年来,美国载货车制造商开始奋力追赶,并为用户作出了充分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